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双联载网装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7907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透射电镜制样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双联载网装夹装置,包括载网架和内盖,内盖盖设于载网架上,载网架上设置有载网槽,双联载网支撑并限位于载网槽内,载网槽的槽壁上由顶部向下凹陷形成与载网槽内部相连通的缺口,载网槽的槽底间隔设置有两个腔体,两个腔体之间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狭缝空间,狭缝空间的长度方向与两个腔体的中心的连线相垂直,狭缝空间用于容纳折叠状态下的双联载网。双联载网支撑于载网槽内,处于半悬空状态,能够与固态介质接触;通过设置的缺口方便夹具取放双联载网,确保双联载网和样品的完整性;狭缝空间能够使双联载网对齐折叠并伸入到狭缝空间内,避免样品在转移过程中导致的二次污染。染。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联载网装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透射电镜制样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双联载网装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透射电镜是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简称,是一种分辨率高、放大倍数高的电子光学仪器,已成为材料科学和生物科学中十分重要的分析表征工具。利用透射电镜,不仅可以对物质的形态进行分析,而且可以在纳米甚至原子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结构,配合能谱仪和电子能量损失谱仪还可以对物质元素进行化学信息分析。
[0003]利用透射电镜研究材料形态和结构时,样品必须固定在电镜专用的载网上。常规的粉末样品可以直接放置在普通的单片载网上进行观察分析,而磁性样品需要固定在特定的双联载网(双联载网包括两片单片载网以及连接两片单片载网的连接结构)上才能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否则会污染损坏电镜。双联载网不仅能防止磁性样品被吸附到电镜极靴上,而且还能防止因电镜磁场作用使样品漂移,也就是说可以在不污染或者不损坏电镜的前提下,又能得到高质量的图像观察效果。
[0004]目前利用双联载网制备磁性样品和保存的常用方法是:将双联载网放置于滤纸上,然后用滴管或者移液枪将样品溶液滴在双联载网上,烘干后用镊子将双联载网对叠并放置于离心管或自吸附胶盒中待电镜观察。这种制备和保存方法容易出现以下问题:
[0005]1.如果滤纸有杂质,双联载网放置在滤纸上就有可能被污染,影响样品的电镜观察;
[0006]2.如遇外界气流变化时,滤纸上的双联载网可能被掀翻,导致样品滴在双联载网反面,造成双联载网的膜层脱落或者电镜观察样品时漂移,甚至脱落到电镜镜筒内,污染电镜极靴和光路系统;
[0007]3.双联载网是由两片直径3mm的单片载网组成,镊子夹取并折叠载网时必须超过金属边缘,这种方法不仅容易破坏载网上膜层,而且易导致双联载网上下没有对齐,样品可观察区域小。
[0008]4.当检测条件有限时,需要将制样后的双联载网送往电镜检测机构进行测试分析,双联载网放置于离心管中保存、运输传送过程中极易出现损坏问题。虽然使用自吸附胶盒存放样品可以更好的固定双联载网样品,但是样品转移至自吸附胶盒中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联载网装夹装置,能够解决双联载网与滤纸接触产生污染,不易对齐折叠以及保存、运输容易出现二次污染的技术问题。
[0010]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联载网装夹装置,包括载网架和内盖,所述内盖盖设于所述载网架上,所述载网架上设置有载网槽,双联载网支撑并限位于所述载网槽内,所述载网
槽的槽壁上由顶部向下凹陷形成与所述载网槽内部相连通的缺口,所述载网槽的槽底间隔设置有两个腔体,两个所述腔体与所述双联载网的两个单片载网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腔体之间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狭缝空间,所述狭缝空间的长度方向与两个所述腔体的中心的连线相垂直,所述狭缝空间用于容纳折叠状态下的所述双联载网。
[0012]该双联载网装夹装置包括载网架,载网架上设置有载网槽,载网槽的槽底间隔设置有两个腔体,双联载网支撑并限位于载网槽上,且由于腔体的设置使得双联载网处于半悬空状态,能够避免双联载网与滤纸等易污染固态介质接触;通过设置的缺口可以容纳双联载网的耳柄,而且通过缺口方便夹具取放双联载网,确保双联载网和样品的完整性;两个腔体之间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狭缝空间,狭缝空间的长度方向与两个腔体的中心的连线相垂直,能够使双联载网在载网槽的原位即可对齐折叠并伸入到狭缝空间内,再通过内盖盖设,以便于双联载网上样品的保存及运输,避免样品在转移过程中导致的二次污染。
[0013]作为上述双联载网装夹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缺口的深度大于所述载网槽的深度,所述缺口的开口的尺寸由与所述载网槽相连通的一端朝向另一端逐渐增大。
[0014]缺口的深度大于载网槽的深度,夹具夹取双联载网在放置过程中,缺口给夹具的夹取及放置形成避让空间,进而便于将双联载网直接放置并支撑于载网槽上;所述缺口的开口的尺寸由与所述载网槽相连通的一端朝向另一端逐渐增大,以给夹具提供更加充足的操作空间。
[0015]作为上述双联载网装夹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载网架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缺口,两个所述缺口以所述狭缝空间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0016]通过上述两个缺口,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操作需求选择任一缺口将双联载网放置在载网槽内。
[0017]作为上述双联载网装夹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狭缝空间的深度小于所述双联载网的所述单片载网的直径。
[0018]狭缝空间的深度小于双联载网的单片载网的直径,以使得双联载网在放置到狭缝空间内后有部分结构伸出狭缝空间,进而便于实现对双联载网的取出。
[0019]作为上述双联载网装夹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载网槽的水平截面为椭圆形结构,所述载网槽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双联载网的横向尺寸,所述载网槽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双联载网的纵向尺寸,所述载网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双联载网的厚度。
[0020]上述设置使得双联载网顺利放置于载网槽内,并能够支撑且限位于载网槽内。
[0021]作为上述双联载网装夹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双联载网装夹装置还包括:
[0022]盒体和盒盖,多组所述载网架设置于所述盒体内,多组所述内盖设置于所述盒盖上,所述盒盖盖设于所述盒体内,各组所述内盖与各组所述载网架一一对应设置。
[0023]通过盒体和盒盖能够实现多组载网架和内盖的设置,盒体内的载网架与内盖之间形成存储空间相互独立,避免样品交叉污染,实现多组样品的制备、存储及运输。
[0024]作为上述双联载网装夹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盒体、所述盒盖、所述载网架和所述内盖中的至少所述盒盖和所述内盖由透明材质制成。
[0025]上述设置便于直接观测载网架放置双联载网的情况。
[0026]作为上述双联载网装夹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双联载网装夹装置还包括:
[0027]抵接片,所述抵接片置于所述盒体内,所述抵接片被配置为能够抵压所述双联载
网的两个所述单片载网的连接结构,以使所述双联载网向内折叠并伸入所述狭缝空间内。
[0028]抵接片的设置能够抵压双联载网的两个单片载网的连接结构,以使双联载网向内折叠并伸入狭缝空间内,进而通过狭缝空间暂时储存双联载网,防止在转移过程中造成污染。
[0029]作为上述双联载网装夹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抵接片的厚度小于所述双联载网的两个所述单片载网的连接结构的宽度,所述抵接片的宽度和/或长度小于所述狭缝空间的长度。
[0030]抵接片的厚度小于双联载网的两个单片载网的连接结构的宽度,以防止抵接片的厚度过大导致双联载网无法完全折叠的情况;抵接片的宽度和/或长度小于狭缝空间的长度,以通过抵接片能够将双联载网顺利抵压到狭缝空间内。
[0031]作为上述双联载网装夹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盒体内设置有干燥区,所述干燥区内设置有干燥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双联载网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网架(1)和内盖(2),所述内盖(2)盖设于所述载网架(1)上,所述载网架(1)上设置有载网槽(11),双联载网(100)支撑并限位于所述载网槽(11)内,所述载网槽(11)的槽壁上由顶部向下凹陷形成与所述载网槽(11)内部相连通的缺口(12),所述载网槽(11)的槽底间隔设置有两个腔体(13),两个所述腔体(13)与所述双联载网(100)的两个单片载网(101)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腔体(13)之间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狭缝空间(14),所述狭缝空间(14)的长度方向与两个所述腔体(13)的中心的连线相垂直,所述狭缝空间(14)用于容纳折叠状态下的所述双联载网(1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载网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12)的深度大于所述载网槽(11)的深度,所述缺口(12)的开口的尺寸由与所述载网槽(11)相连通的一端朝向另一端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载网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网架(1)的相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缺口(12),两个所述缺口(12)以所述狭缝空间(14)为对称轴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载网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空间(14)的深度小于所述双联载网(100)的所述单片载网(101)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联载网装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网槽(11)的水平截面为椭圆形结构,所述载网槽(1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双联载网(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国弘石璘翟勇方卉赵爱娟靳凤民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