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利用人员对超宽带通信链路接收信号的到达时间差进行人员被动式定位的领域,特别是针对隧道环境中快速移动列车对周围人员的定位问题。填补了传统超宽带定位主动式定位无法覆盖的领域空白。
技术介绍
1、
2、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车辆逐渐增多,同时移动通信与嵌入式技术快速发展,地铁成为城市中重要交通工具之一。目前智能感-传-算领域已经日趋成熟,智能交通也随之出现,由于基于位置的服务( lbs )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广泛关注。lbs的核心是定位技术,目前,室外的定位技术如gps等已经发展成熟,但是gps信号受到建筑物的阻挡,难以实现隧道环境的定位。
3、在超宽带定位的过程中,一般采用主动式定位,该方式要求定位目标佩戴超宽带设备,然而在地铁环境中,随着电子通行码的广泛普及,乘客携带定位设备已成为一项难以实现的任务。因此,必须通过被动定位(device-free localization,dfl)方法来实现对人员位置信息的精确定位。探究人员被动式定位在超宽带网络中的应用,填补了传统超宽带定位主动式定位无法
...【技术保护点】
1.在定位场景中布置多个超宽带标签和一个超宽带基站,基站嵌入到具有固定轨迹的快速移动物体中,形成合成孔径基站(SAA)。
2.获取超宽带设备之间的通讯时间,根据人员所处信号传输路径的对到达时间造成的影响,得到人员影响下的信号传输链路距离差。
3.待定位目标位于焦点为基站与标签的椭圆上,利用合成孔径基站以及固定位置的标签形成多个椭圆,通过基于飞行时间的层析成像法估计目标位置。
4.不同的链路对应不同的菲涅尔区半径。以第一菲涅尔区半径为椭圆的宽度,减少传统椭圆模型使用同一个可调参数出现伪影的概率。
【技术特征摘要】
1.在定位场景中布置多个超宽带标签和一个超宽带基站,基站嵌入到具有固定轨迹的快速移动物体中,形成合成孔径基站(saa)。
2.获取超宽带设备之间的通讯时间,根据人员所处信号传输路径的对到达时间造成的影响,得到人员影响下的信号传输链路距离差。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涛,韩玉香,宫霄霖,刘开华,李卓,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