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视镜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6237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4
本公开涉及后视镜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后视镜调节方法包括:获取驾驶员的驾驶信息,驾驶信息包括驾驶员的参考点位置;根据参考点位置与后视镜角度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参考点位置对应的目标后视镜角度;将后视镜的角度调整为目标后视镜角度。根据本公开实施例,可根据驾驶员的参考点位置将后视镜角度调整至与该参考点位置相匹配的目标后视镜角度,以使驾驶员的可视角度足够大,从而确保行车安全。保行车安全。保行车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视镜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后视镜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后视镜是驾驶员坐在驾驶室座位上直接获取汽车后方、侧方和下方等外部信息的工具。为了驾驶员操作方便,防止行车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汽车上通常都安装有后视镜,且所有后视镜都能调整方向。
[0003]驾驶员在驾驶前,需要根据其坐姿调整后视镜的角度,以使可视视角尽可能大,视觉盲区尽可能小,从而确保行车安全。目前,在行车前,驾驶员通常通过手动调节的方式调整后视镜。但是,手动调节后视镜,不仅耽误驾驶员时间,并且,并非每个驾驶员都了解如何正确地调整后视镜角度,当驾驶员调节的后视镜的角度不合适时容易带来安全隐患。此外,由于行车过程中,驾驶员的坐姿会发生变化,因此,在车辆处于静止状态下调整的后视镜角度,并不完全适合动态行车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后视镜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5]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后视镜调节方法,包括:
[0006]获取驾驶员的驾驶信息,驾驶信息包括驾驶员的参考点位置;
[0007]根据参考点位置与后视镜角度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参考点位置对应的目标后视镜角度;
[0008]将后视镜的角度调整为目标后视镜角度。
[0009]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后视镜调节装置,包括
[0010]驾驶信息获取模块,配置为获取驾驶员的驾驶信息;驾驶信息包括驾驶员的参考点位置;
[0011]目标后视镜角度确定模块,配置为根据参考点位置与后视镜角度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参考点位置对应的目标后视镜角度;
[0012]后视镜调整模块,配置为将后视镜的角度调整为目标后视镜角度。
[0013]第三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后视镜调节设备,包括:
[0014]处理器;
[0015]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0016]其中,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读取可执行指令,并执行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后视镜调节方法。
[0017]第四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后视镜调节方法。
[001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9]本公开实施例的后视镜调节方法,能够获取驾驶员的参考点位置;根据参考点位置与后视镜角度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参考点位置对应的目标后视镜角度;将后视镜的角度调整为目标后视镜角度。如此,在行车前以及行车过程中,均可根据驾驶员的参考点位置将后视镜角度调节至与该参考点位置相匹配的目标后视镜角度,以使驾驶员的可视角度足够大,从而确保行车安全。由于无需驾驶员手动调节后视镜,因此,不仅可以节省驾驶员的时间,还可以避免由于驾驶员不了解如何正确地调整后视镜角度带来的后视镜角度调节不合理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视镜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框图;
[0024]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X向图像获取设备采集图像信息时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Y向图像获取设备采集图像信息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视镜调节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0028]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视镜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视镜调节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2]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后视镜调节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3]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方法可以由车载系统的后视镜调节装置执行,其中该装置可以采用软件和/或硬件实现,一般可集成在车载系统的后视镜调节控制器中,后视镜调节控制器例如可以包括行车电脑。
[0034]如图1所示,该后视镜调节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0035]S110、获取驾驶员的驾驶信息。
[0036]其中,驾驶信息包括驾驶员的参考点位置。
[0037]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驾驶员驾驶车辆行驶前,后视镜调节装置可以获取驾驶员
的参考点位置,并基于参考点位置与后视镜角度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目标后视镜角度,并将后视镜的角度调整为目标后视镜角度,以在行车前将后视镜的角度调整至能够使驾驶员的可视角度较大的角度。
[0038]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驾驶员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后视镜调节装置也可以获取驾驶员的参考点位置,并基于参考点位置与后视镜角度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目标后视镜角度,并将后视镜的角度调整为目标后视镜角度,以在行车过程中,当驾驶员的参考点位置变化时,能够对后视镜的角度作出相应调整。
[0039]具体地,参考点位置包括驾驶员在驾仓就坐后,驾驶员身体上的至少一个参考点的位置。参考点的数量以及参考点从驾驶员身体上的何处的选取,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此处不作限定。
[0040]可选地,参考点位置包括驾驶员在驾仓就坐后,驾驶员的面部上的至少一个参考点的位置。相应地,获取驾驶员的驾驶信息包括获取驾驶员的面部上的至少一个参考点的位置。
[0041]可选地,参考点位置包括双目位置。
[0042]在一个示例中,可将驾驶员的双目(即左眼和右眼)作为两个参考点,此时,双目位置包括驾驶员在驾仓就坐后的左眼的位置以及右眼的位置。
[0043]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将驾驶员的左眼和右眼的连线的中点作为参考点,此时,双目位置包括驾驶员在驾仓就坐后左眼和右眼的连线的中点的位置。
[0044]具体地,参考点的位置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多种,此处不作限定。
[0045]可选地,参考点的位置可以包括参考点在车辆(驾驶员所在车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驾驶员的驾驶信息,所述驾驶信息包括所述驾驶员的参考点位置;根据所述参考点位置与后视镜角度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参考点位置对应的目标后视镜角度;将后视镜的角度调整为所述目标后视镜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员的参考点位置包括所述驾驶员的面部上的至少一个参考点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驾驶员的驾驶信息包括:获取所述驾驶员就坐后的图像信息;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驾驶员在驾仓就坐后的参考点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所述驾驶员在驾仓就坐后的参考点位置包括:根据所述图像信息确定参考点相对于所述驾仓中的地面的高度、以及所述参考点相对于所述驾仓中的座椅的距离;根据所述驾仓中的地面的坐标、所述驾仓中的座椅的坐标、所述参考点相对于所述驾仓中的地面的高度、以及所述参考点相对于所述驾仓中的座椅的距离确定所述驾驶员在驾仓就坐后的参考点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多个样本确定所述参考点位置与后视镜之间的关联关系;其中,每个所述样本包括驾驶员针对所述参考点位置手动调节的后视镜角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个样本确定所述参考点位置与后视镜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获取新增的所述样本;根据预存的所述样本以及新增的所述样本确定所述参考点位置与后视镜之间的关联关系,以更新所述参考点位置与后视镜之间的关联关系。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多个样本确定所述参考点位置与后视镜之间的关联关系包括:根据不同驾驶员针对同一所述参考点位置对应的手动调节的所述后视镜角度,确定所述参考点位置对应的标准后视镜角度;根据各所述参考点位置对应的各所述标准后视镜角度确定所述参考点位置与后视镜之间的关联关系。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后视镜的角度调整为所述目标后视镜角度包括:获取所述参考点位置对应的实际后视镜角度;检测所述实际后视镜角度与所述目标后视镜角度的角度差值是否超出预设差值阈值;当所述角度差值超出所述预设差值阈值,将所述后视镜的角度由所述实际后视镜角度调整至所述目标后视镜角度。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参考点位置与后
视镜角度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参考点位置对应的目标后视镜角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驾驶员所在车辆的行驶状态;在检测到所述车辆处于静止状态时,执行所述将后视镜的角度调整为所述目标后视镜角度的步骤。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视镜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参考点位置与后视镜角度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参考点位置对应的目标后视镜角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检测所述驾驶员所在车辆的行驶状态;在检测到所述车辆处于行驶状态时,计算当前采样周期下的所述参考点位置相对于相邻历史采样周期下的参考点位置的位移;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磊苏义超王康常俊杰曾勇贾朴牟楠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