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上牵引体拆卸工装及拆卸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62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铁车辆上牵引体拆卸工装及拆卸工艺,拆卸工装包括旋转工装和液压升降车,所述旋转工装放置在液压升降车的升降平台上,旋转工装位于上牵引体的外周,通过旋转旋转工装带动上牵引体相对于底架转动并垂向通过自重发生向下的位移直至上牵引体与底架完全脱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显著提高拆卸效率,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且操作简单,避免了重复劳动,无人身安全风险,充分利用上牵引体自身重量大的特点,通过旋转的方式,使其在运动的过程中自由下落,与车辆底架发生脱离,真正实现快速、省力、安全的拆卸。安全的拆卸。安全的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铁车辆上牵引体拆卸工装及拆卸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车辆装备辅助工装
,特别涉及一种地铁车辆上牵引体拆卸工装及拆卸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城轨车辆长时间运行后,由于轮轨之间的摩擦,造成车轮磨耗致使车轮直径减小;或者由于轮轨的不规则磨耗导致车轮踏面形状无法满足轮轨接触要求,采取镟轮措施后,致使车轮直径减小。当车轮直径减小后,为防止车辆因轮径减小而引起的车辆地板面下降,因此需要提升上牵引体高度。车辆设计时,在上牵引体与底架间采用螺栓连接,当发生车轮磨耗后,需要通过增加上牵引体与底架之间的调整垫厚度来补偿车轮磨耗的高度。
[0003]如图1所示,上牵引体是地铁车辆与转向架之间的重要连接部件,起到传递纵向牵引力与垂向重力的作用,车辆设计时,考虑到上牵引体提供车辆运行时的纵向牵引力和垂向重力的传递,因此上牵引体与车辆底架除采用螺栓连接外,还设计有销轴配合的插接结构,在结合面处涂有润滑脂和锁固胶。车轮磨耗后,需要分离上牵引体和底架下平面,在二者之间增加调整垫,为实现这一工艺,必须解决结合面锁固胶及销孔过渡配合摩擦力的问题。目前的工艺方案为拆卸掉上牵引体与底架间连接的连接螺栓后,依靠人力手动晃动上牵引体,依靠上牵引体重力自行下坠;采用扁凿、锤子、撬棍等工具撬动上牵引体与底架之间间隙,直至上牵引体销轴完全脱离底架,但是存在如下缺点:缺点1:分离难度大,上牵引体重量约为200kg,质量、体积都不易于人工操作,很难晃动。缺点2:上牵引体与底架结合面处于贴合状态,扁凿初期很难进入,上牵引体上部插销与底架配合间隙很小,几乎没有横向窜动空间,强行敲击对上牵引体和底架都会造成损伤。缺点3:危险性高,敲击扁凿时,由于刚性较大,极易产生崩飞现象;分离上牵引体时,一旦发生突然脱离,上牵引体将直接坠落,对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缺点4:效率低,由于操作难度大,再加上上牵引体过于笨重,人工的方式很难达到有效作业目的,一般拆卸一个上牵引体需要2

4小时,甚至更久,按六节编组车辆12个上牵引体计算,完成一列车的拆卸需要3

5个工作日,不能满足施工要求,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地铁车辆上牵引体拆卸工装和拆卸工艺,通过特有的技术工艺手段,配套相关工装工具,快速分离上牵引体与底架,克服锁固胶粘接力及销孔过渡配合摩擦力,解决上牵引体与车辆底架分离难度大、易损、危险性高、效率低的工艺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铁车辆上牵引体拆卸工装,包括旋转工装和液压升降车,所述旋转工装放置在液压升降车的升降平台上,所述旋转工装包括底板、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所述底板为中心带有圆孔的矩形面板,在底板的四边固定连接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组成槽体结构,所述第一侧立板为两个,固定于底板平行的两边,所述第
二侧立板为两个,固定于底板另外的两边,所述第一侧立板的高度高于第二侧立板,两个所述第一侧立板之间的距离大于上牵引体两个侧板的距离,在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与加长杆插接,所述升降平台在所述底板的圆孔对应位置加工有相同直径的通孔。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为直角对接,对接处固定连接有三角形的加强筋,提高旋转工装的整体强度,避免在旋转时第一侧立板与第二侧立板受力分离造成危险。
[0007]优选的,所述圆孔孔径大于中心销直径,使中心销能够完全插入圆孔内,提高第一侧立板与上牵引体侧板的贴合程度,有利于转动加长杆时力的传导。
[0008]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地铁车辆上牵引体拆卸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1、将液压升降车移动至上牵引体的正下方,升起液压升降车的升降平台,使上牵引体下部中心销穿过旋转工装的圆孔及升降平台的通孔,直至旋转工装两个第一侧立板与上牵引体的侧板贴合,目的是支撑上牵引体,并且能够保证上牵引体旋转;
[0010]步骤2、固定液压升降车四个车轮,确保升降车处于稳定状态;
[0011]步骤3、拆卸上牵引体与底架之间全部的连接螺栓,将加长杆与连接柱插接安装;
[0012]步骤4、四名操作人员手握加长杆,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垂直于加长杆轴向同时用力同方向推动加长杆,使四根加长杆以销轴为圆心转动产生位移;
[0013]步骤5,旋转工装先转动,第一侧立板首先与上牵引体的侧板发生刚性接触,随后第二侧立板与上牵引体的筋板接触,传递扭力,带动上牵引体发生旋转,使上牵引体与底架下平面发生位移;
[0014]步骤6、旋转一周后,反向重复旋转操作,由于此时上牵引体与底架间的粘接力已被破坏,上牵引体的销轴与底架销孔也发生了相对滑动,因此借助上牵引体本身重力,其与底架的结合面会向下发生位移;
[0015]步骤7、降低液压升降车高度,下降高度与上牵引体脱离的位移相同,防止上牵引体突然掉落而砸伤液压升降车或者损坏上牵引体;
[0016]步骤8、正向反向反复交替旋转,使上牵引体与底架分离间距增大;
[0017]步骤9、上牵引体与底架分离后,上牵引体下部的中心销由于重力原因会完全插入升降平台的通孔和旋转工装圆孔内,无需人工操作而达到稳定状态,完成拆卸作业;
[0018]步骤10、降低液压升降车的升降平台,在上牵引体安装面上安装调整垫板后,再次升起升降平台,完成后续安装操作。安装操作为将上牵引体通过旋转工装转动到与底架对应位置,在结合面涂锁固胶,通过连接螺栓将上牵引体与底架对位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通过四根加长杆在四个方向同步与连接柱连接,提高作业效率,确保四方向均匀受力。
[0020]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每次施加位移量控制在200

300mm范围内,防止人员因瞬时位移过大而摔倒。
[0021]优选的,所述步骤8过程中向还未完全脱离的销轴上喷松动剂,加速上牵引体与底架的分离。
[002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显著提高拆卸效率,拆卸单个上牵引体只需20分钟左右,效率提升10倍以上;作业人员仅需操作加长杆及旋转工装,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且操作简
单,避免了重复劳动,无人身安全风险;使用液压升降车承接上牵引体,既能实现旋转工装圆周运动,又能承接上牵引体防止其坠落,同时可动态调整垂向位移,以适应上牵引体的拆卸;旋转工装的使用,充分利用了上牵引体侧板和筋板的结构,利用反作用力原理,通过加长杆增加旋转力矩,可放大旋转力5

10倍以上,克服上牵引体与底架结合面粘接力,实现快速拆卸;充分利用上牵引体自身重量大的特点,通过旋转的方式,使其在运动的过程中自由下落,与车辆底架发生脱离,真正实现快速、省力、安全的拆卸。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上牵引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上牵引体与底架安装示意图;
[0025]图3为地铁车辆上牵引体拆卸工装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旋转工装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车辆上牵引体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工装和液压升降车,所述旋转工装放置在液压升降车的升降平台上,所述旋转工装包括底板、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所述底板为中心带有圆孔的矩形面板,在底板的四边固定连接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组成槽体结构,所述第一侧立板为两个,固定于底板平行的两边,所述第二侧立板为两个,固定于底板另外的两边,所述第一侧立板的高度高于第二侧立板,两个所述第一侧立板之间的距离大于上牵引体两个侧板的距离,在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连接柱与加长杆插接,所述升降平台在所述底板的圆孔对应位置加工有相同直径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辆上牵引体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立板和第二侧立板为直角对接,对接处固定连接有三角形的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辆上牵引体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孔径大于中心销直径。4.一种地铁车辆上牵引体拆卸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液压升降车移动至上牵引体的正下方,升起液压升降车的升降平台,使上牵引体下部中心销穿过旋转工装的圆孔及升降平台的通孔,直至旋转工装两个第一侧立板与上牵引体的侧板贴合;步骤2、固定液压升降车四个车轮;步骤3、拆卸上牵引体与底架之间全部的连接螺栓,将加长杆与连接柱插接安装;步骤4、四名操作人员手握加长杆,沿顺时针或逆时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锡广卞涛刘军杨建康范卫鹏赵宇阳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