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5494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9
为克服现有印制电路板用胶黏剂存在耐热性、剥离力不足和溢胶量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将环氧树脂溶解于乙酸乙酯中,得到环氧树脂溶液,加入水和乳化剂,搅拌使环氧树脂溶液呈乳液状分散于水中,得到环氧树脂乳液;制备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将环氧树脂乳液、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酚醛类树脂、填料和水分散混合,得到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得到的胶膜具有耐热性高、剥离力强、溢胶量小的特性。溢胶量小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胶膜
,具体涉及一种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挠性线路板的应用越发广泛,挠性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缩写FPC)又称为柔性印制电路板,或称软性印制电路板,指以印制的方式,在挠性基材上面进行线路图形的设计和制作的产品。
[0003]目前,FPC的金手指位置太软,不便于插拔操作,为解决此问题,常用的办法是在此位置粘合聚酰亚胺补强板、不锈钢补强板、铝片补强板和FR4补强板等以起到增强的作用,通常需要采用到纯胶膜对不同材料进行粘合,国外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据报道,改性环氧树脂类胶黏剂制备的胶膜固化时往往需要60min以上,或者加压固化30min后再高温烘烤30min,才能获得较优的性能。固化时间过长,增加了生产成本和降低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生产中的能耗。相对来说,丙烯酸酯类胶黏剂具有成本低、溢胶量少和优异的粘结性等优点,然而,现有的丙烯酸纯胶膜的剥离强度不足,尤其是在300℃的高温条件下出现粘性下降的问题,与不锈钢补强板、铝片补强板等金属补强板粘合后,无法通过高温焊锡的热冲击,容易出现脱落等问题。
[0004]现有一类胶黏剂采用环氧树脂对丙烯酸进行混合改性,然而丙烯酸酯胶黏剂通常为乳液状态,环氧树脂难以直接通过乳化剂在水系溶剂中均匀分散,因此直接共混的效果较差,出现明显的材料分离,难以有效提高其耐高温性能,现有研究主要是通过对于丙烯酸的聚合单体进行改性,或是在丙烯酸乳液聚合过程中加入环氧树脂,如现有专利“CN201611082665.7”中采用了含有环氧基团的丙烯酸单体,但该种含有环氧基团的丙烯酸单体实际引入的环氧基团较少,同时容易在聚合过程中发生开环反应,因此,对于丙烯酸酯胶黏剂的耐温性能提高有限;现有专利“CN201710327411.5”中则是将环氧树脂溶解于丙烯酸单体中,再通过乳化聚合的方式得到环氧改性的丙烯酸酯胶黏剂,然而该种方式中环氧树脂会影响丙烯酸单体的乳化,从而导致部分包裹于环氧树脂中的丙烯酸单体无法充分聚合,影响胶黏剂的强度和实际耐温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印制电路板用胶黏剂存在耐热性、剥离力不足和溢胶量过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08]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将环氧树脂溶解于乙酸乙酯中,得到环氧树脂溶液,加入水和乳化剂,搅拌使环氧树脂溶液呈乳液状分散于水中,得到环氧树脂乳液;
[0009]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将聚合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和极性溶剂混合分散,得到预乳化液,对所述预乳化液进行聚合操作,得到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
[0010]胶黏剂的制备:将环氧树脂乳液、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酚醛类树脂、填料和水分散混合,得到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
[0011]可选的,所述环氧树脂乳液中包括以下重量组分:
[0012]环氧树脂30~60份、乙酸乙酯30~60份、乳化剂0.5~2份和水40~100份。
[0013]可选的,所述预乳化液中包括以下重量组分:
[0014]聚合单体83~105份、乳化剂0.1~4份、引发剂0.1~4份和水60~80份。
[0015]可选的,所述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包括以下重量组分:
[0016]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60~80份、环氧树脂乳液5~20份、酚醛类树脂5~20份和填料5~15份。
[0017]可选的,所述环氧树脂包括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苯酚甲醛型环氧树脂,甲酚型环氧树脂,双酚A型酚醛环氧树脂,双环戊二烯型环氧树脂、DOPO改性型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可选的,所述酚醛类树脂包括酚醛树脂、萘酚酚醛树脂、萜烯改性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可选的,所述“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操作和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操作中,所述乳化剂各自独立地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OP

10、S

10和S

24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0]可选的,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操作中,所述聚合单体包括以下重量组分:
[0021]硬单体10~40份、软单体10~50份和功能单体2~20份;
[0022]所述硬单体包括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3]所述软单体包括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
‑2‑
乙基已酯和丙烯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4]所述功能单体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5]可选的,所述“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操作包括以下操作:
[0026]称量聚合单体、乳化剂进行分散乳化;
[0027]将混合物取出加入引发剂、极性溶剂,进行分散乳化,得到预乳化液;
[0028]称量上述分散好的部分预化乳液,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82

85℃反应10

40min,然后开始滴加剩余的预乳化液;温度保持在70

90℃,滴加完成后补加引发剂,保持温度不变继续反应1~6hr;
[0029]反应结束后降温并加入pH值调节剂,过滤得到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
[0030]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由如上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相比于对丙烯酸酯的聚合单体进行改性或共同添加聚合的方式,采用了环氧树脂乳液和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共混
的方式制备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能够有效避免环氧树脂本身对于丙烯酸树脂乳液聚合过程的影响,同时,为了保证环氧树脂和丙烯酸酯树脂的充分混合,采用了乙酸乙酯对环氧树脂进行溶解形成环氧树脂溶液,再通过乳化剂即可有效将环氧树脂溶液进行分散,从而得到分散均匀的环氧树脂乳液,而环氧树脂乳液能够与同样高极性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进行共混,进而有效地保证了环氧树脂与丙烯酸树脂形成均一的乳液体系,不需要对环氧树脂或丙烯酸树脂进行额外改性,操作方便,且采用该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得到的胶膜具有耐热性高、剥离力强、溢胶量小的特性;同时,专利技术人试验发现,在该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中,加入酚醛类树脂能够提高其固化速度,有利于降低其溢胶量,提高耐热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环氧树脂乳液的制备:将环氧树脂溶解于乙酸乙酯中,得到环氧树脂溶液,加入水和乳化剂,搅拌使环氧树脂溶液呈乳液状分散于水中,得到环氧树脂乳液;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将聚合单体、乳化剂、引发剂和极性溶剂混合分散,得到预乳化液,对所述预乳化液进行聚合操作,得到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胶黏剂的制备:将环氧树脂乳液、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酚醛类树脂、填料和水分散混合,得到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乳液中包括以下重量组分:环氧树脂30~60份、乙酸乙酯30~60份、乳化剂0.5~2份和水40~100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乳化液中包括以下重量组分:聚合单体83~105份、乳化剂0.1~4份、引发剂0.1~4份和水60~80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包括以下重量组分: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60~80份、环氧树脂乳液5~20份、酚醛类树脂5~20份和填料5~15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树脂包括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苯酚甲醛型环氧树脂,甲酚型环氧树脂,双酚A型酚醛环氧树脂,双环戊二烯型环氧树脂、DOPO改性型环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酚醛类树脂包括酚醛树脂、萘酚酚醛树脂、萜烯改性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改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制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平徐海斌侯松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