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的保险杠后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00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6
本公开公开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保险杠后梁,包括:中心部,没有移动体专用性,以及侧部,可以根据移动体的设计和规格改变以确保碰撞性能,从而使得可以灵活地应用确保碰撞性能并满足各种移动体的保险杠后梁。因此,可以基于标准化模型来配置满足各种移动体的后梁以确保碰撞性能,从而使得通过利用最少的模具组装和生产后梁来降低制造成本。和生产后梁来降低制造成本。和生产后梁来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动车辆的保险杠后梁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保险杠后梁(back beam)。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一种没有移动体专用性(mobility

specificity)的保险杠后梁,该保险杠后梁的碰撞性能得到保证,并且该保险杠后梁可以根据移动体所需的设计和规格进行改变,从而利用最少的模具满足各种移动体并允许灵活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通常,机动车辆在前后端设置保险杠以吸收碰撞的冲击或减轻在与行人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对行人造成的伤害。
[0003]保险杠包括保险杠罩和保险杠后梁。具体地,保险杠罩安装在车辆的最前端和最后端以形成前后外部并且在发生碰撞时最先接收从外部施加的冲击。保险杠罩内置有缓冲材料,使得更容易吸收从外部施加的冲击。
[0004]另一方面,保险杠后梁位于保险杠罩内侧以吸收通过保险杠罩传递的冲击。
[0005]此处,由钢材制成的保险杠后梁存在重量增加的问题,而由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制成的保险杠后梁的强度和刚性较低。
[0006]另外,保险杠后梁安装在碰撞箱(crash box)中,以在发生碰撞时实现高能量吸收。
[0007]然而,在传统的保险杠后梁的情况下,保险杠后梁和碰撞箱是一体的,因此保险杠后梁是不可更换的。
[0008]即,保险杠后梁针对特定车辆定制,使得保险杠后梁不能灵活地应用于各种车型以用于更换目的。
[0009]汽车技术的发展尚未满足对根据各种尺寸和设计的保险杠后梁的要求,因此仍然存在新车型都需要新设计的模具的问题。
[0010]上述作为技术背景所描述的事项仅旨在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背景,而不应被视为承认它们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提出本公开以解决上述问题,并且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险杠后梁,该保险杠后梁的碰撞性能被确保,并该保险杠后梁可以根据移动体所需的设计和规格而改变,从而利用最少的模具满足各种移动体并允许灵活的应用。
[0012]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没有移动体专用性的保险杠后梁包括:中心部,在两端形成有联接端部(coupling end part);以及侧部,位于中心部的两端并设有具有与联接端部重叠的部分的连接端部(connecting end part),其中中心部和侧部通过作为重叠部分的联接端部和连接端部彼此联接。
[0013]中心部由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制成,侧部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成。
[0014]联接端部形成为使得后表面以匹配连接端部的形态凹陷,使得侧部的连接端部安
置在凹陷的部分中。
[0015]在联接端部中,沿竖直方向形成向后凹陷的多个凹陷部。
[0016]在连接端部中形成多个安置部,相应凹陷部在连接端部匹配联接端部的状态下安置在多个安置部中。
[0017]凹陷部和安置部通过紧固构件的穿透而被紧固,使得联接端部和连接端部彼此联接,并且凹陷部凹陷得足够深,使得在紧固构件紧固的状态下紧固构件的头部不向前突出。
[0018]衬套部夹设在凹陷部和安置部之间,并且紧固构件通过衬套部紧固,使得联接端部和连接端部彼此联接。
[0019]联接端部和连接端部形成为使得彼此面对的部分相对于前面彼此线性接触。
[0020]在侧部联接到中心部的状态下,侧部固定地紧固到碰撞箱。
[0021]在侧部中,形成连接到碰撞箱的碰撞箱连接部,并且在碰撞箱连接部和连接端部之间形成中心延伸部。
[0022]侧部中的中心延伸部的长度根据移动体总宽度而改变。
[0023]如上构造的没有移动体专用性的保险杠后梁包括没有移动体专用性的中心部和可以根据移动体的设计和规格而改变以确保碰撞性能的侧部,从而可以灵活地应用确保碰撞性能并满足各种移动体的后梁。
[0024]因此,可以基于标准化模型来配置满足各种移动体的后梁,以确保碰撞性能,从而通过利用最少的模具组装和生产后梁来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没有移动体专用性的保险杠后梁的视图。
[0026]图2是图1所示的没有移动体专用性的保险杠后梁的俯视图。
[0027]图3是图1所示的没有移动体专用性的保险杠后梁的剖视图。
[0028]图4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没有移动体专用性的保险杠后梁的应用示例的视图。
[0029]图5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没有移动体专用性的保险杠后梁的应用示例的视图。
[0030]图6是用于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又一实施例的没有移动体专用性的保险杠后梁的应用示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的没有移动体专用性的保险杠后梁。
[0032]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公开的没有移动体专用性的保险杠后梁包括由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制成的中心部100、位于中心部100的第一端的第一侧部200以及位于中心部100的第二端的第二侧部202。第一侧部200和第二侧部202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lass Fiber Mat Thermoplastic)制成。
[0033]此处,中心部100可以利用热压方法通过对包括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Continuous Fiber Reinforced Thermo

Plastic)进行形状加工来制造。
[0034]由于中心部100在发生碰撞时首先受到冲击并变形,因此中心部100可以形成为基于冲击性能的骨架结构,并以针对碰撞性能优化的形状来固定以同样适用于所有移动体。因此,中心部100确保几何条件的冲击高度和碰撞性能。
[0035]侧部200、202可以利用热压方法通过对玻璃纤维增强塑料进行形状加工来制造,与中心部100相比,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成形的自由度可以最大化。
[0036]即,确保的设计自由度允许侧部200、202在支撑中心部100的同时根据移动体的设计和规格被设计成各种形式。
[0037]本公开在构造保险杠后梁时,将确保碰撞性能的中心部100标准化,并根据移动体的设计和规格来更换侧部200、202,使得即使在移动体的侧部构件之间的宽度发生变化时,侧部的更换也根据移动体的设计和规格而允许灵活的应用。
[0038]特别地,中心部100和侧部200、202具有重叠部分,并且在重叠部分上彼此联接。
[0039]中心部100和每个侧部200、202的一部分重叠的结构确保中心部100和侧部200、202之间的联接刚性。此时,中心部100和侧部200、202在前后方向上的重叠的结构具有分散发生碰撞时的冲击并确保碰撞刚性的优点。
[0040]另外,中心部100和侧部200、202彼此重叠,使得中心部100设置在侧部的前面,使得在发生碰撞时首先被施加冲击的中心部100通过变形减弱冲击。
[0041]这样,本公开通过中心部100和侧部2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保险杠后梁,包括:中心部,在第一端形成有第一联接端部并且在第二端形成有第二联接端部;以及位于所述中心部的所述第一端的第一侧部和位于所述中心部的所述第二端的第二侧部,其中,所述第一侧部通过所述第一联接端部连接到具有与所述第一联接端部重叠的部分的第一连接端部,所述第二侧部连接到具有与所述第二联接端部重叠的部分的第二连接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后梁,其中,所述中心部由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制成,并且每个侧部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后梁,其中,所述第一联接端部和所述第二联接端部中的每一个形成为使得后表面以匹配各自的连接端部的形态凹陷,使得每个侧部的连接端部安置在凹陷的部分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后梁,其中,在所述第一联接端部和所述第二联接端部中的每一个中沿竖直方向形成向后凹陷的多个凹陷部,并且其中,每个连接端部形成多个安置部,相应凹陷部在每个连接端部与每个联接端部匹配的状态下安置在安置部的前表面上。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东垠尹鎭永李弘熙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