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挤型金葱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754392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挤型金葱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薄膜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共挤型金葱膜的制备方法,通过将金葱粉和塑料粒子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预混,控制金葱粉的添加量以及分批加入的方式,得到金葱粉分布较均匀的金葱膜,并将金葱粉均匀地粘附在中间层塑料粒子上,经过共挤出后利用面层进一步保护中间层中的金葱粉,有效防止了金葱膜的掉粉情况,且提高了金葱膜的耐摩擦性能,得到的金葱膜能够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建材、窗贴、广告装潢等包装装饰领域。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整体技术方案有效提升了金葱膜的生产效率,在保证金葱粉不掉落且分布均匀的同时,生产线的线速度可达到80~110m/min。可达到80~110m/m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挤型金葱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材料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共挤型金葱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金葱膜是一种应用较广的金葱效果产品,视觉效果很强,产品在阳光下能够实现闪闪发光的效果。金葱膜适用于胶印,凹印,丝印,特种印刷,烫金等加工方式,在烟酒、牙膏盒、CD盒、化妆品、文具、礼品包装灯饰、建材、广告装璜、窗贴、不干胶、鞋业、发廊灯等各行各业的包装装饰市场上已得到广泛地应用。金葱膜能够复合不干胶、各类纸张等,适用于胶印、凹版印、柔版印、特种印、烫印,从而形成不同的光芒。
[0003]当前的金葱膜生产工艺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是通过在薄膜表面以喷涂或转印的方式,将金葱粉涂布在印刷面上,通过金葱粉的折射作用实现闪光效果;第二类是通过特殊模板压延在材料表面从而形成磨砂纹理,基于模板的不同,在金葱膜上产生的图案效果也将不同,由于模板在膜表面的压印形成了凹凸不平的表面,使得薄膜在不同位置的折射率不同,从而实现光的折射,进一步达到闪光效果。但这两大类生产工艺存在缺点与不足,第一类工艺常常有金葱粉掉落的缺点,生产出的金葱膜上金葱粉掉落,影响使用。而第二类工艺一般需要在温度≥130℃的条件下先将薄膜软化,再进行压延,而耐热性差的材料在加热过程中容易变形,导致膜出现变皱、变色、老化等问题,因此仅适用于耐热性好的底膜材料,且由于需要充分加压得到压印图案,产线的线速度一般需要低于30m/min,生产效率低。此外,如果通过将金葱粉加到两张薄膜之间再压制为金葱膜,同样需要在高温下将已成型的面膜软化,不适用于耐热性差的材料,且金葱粉添加过程中容易飘落,导致分布不均匀。
[0004]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PE金葱膜,包括低温热封金葱层、阻隔层和电晕层,通过共挤出工艺将金葱层、阻隔层和电晕层三层聚乙烯共挤成膜得到基膜,再利用金葱效果模板对基膜上的金葱层进行压印,实现金葱效果,得到的金葱膜没有掉粉的风险,且耐热性和加工性能好。但是该方法实际上采用了上述的第二类工艺,生产效率依旧较低,且金葱层在外层,耐摩擦性能不足,而通过热压而成的压纹面在经胶水与其他材料复合后会明显减弱金葱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无法同时兼顾金葱膜掉粉问题、耐摩擦性能、分布均匀性以及生产效率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共挤型金葱膜的制备方法,通过控制金葱粉的添加量以及分批加入的方式,得到金葱粉分布较均匀的金葱膜,共挤出工艺使金葱粉包裹在膜中间,有效防止金葱粉从薄膜上掉落的同时提升金葱粉的耐摩擦性能,并提高生产效率。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共挤型金葱膜。
[0007]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共挤型金葱膜在包装装饰领域的应用。
[0008]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一种共挤型金葱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S1.将塑料粒子搅拌升温,温度升至塑料粒子的维卡软化点以下20~30℃时,在搅拌下加入金葱粉,冷却至料温低于50℃停止搅拌,得到预混料;其中,所述金葱粉在塑料粒子中的质量含量为1~8%,平均分为3~5批在40~80min内加入;
[0011]S2.将S1中的预混料作为中间层,与各面层塑料粒子通过多层共挤出、流延冷却或吹膜、拉伸、再经定型后收卷成膜。
[0012]其中,需要说明的是:
[0013]S1步骤中在搅拌条件下升温,有利于塑料粒子均匀受热,将温度升至塑料粒子的维卡软化点以下20~30℃时,此时塑料粒子表面具有粘性,且不处于熔融状态,在搅拌下加入金葱粉能够使金葱粉与塑料粒子充分混合,同时使金葱粉粘附在塑料粒子上,通过控制金葱粉的添加量,并分批加入金葱粉,能够防止金葱粉过度团聚,导致金葱粉分布不均匀,金葱膜外观效果变差,所述金葱粉添加的间隔时间为10~15min。其中,为了提高金葱粉和塑料粒子的预混效果,S1中所述搅拌速度优选为60~200rpm,更优选为120rpm。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金葱粉的均匀分布情况,S1中所述金葱粉平均分3~4批在45~60min内加入。
[0014]S1步骤中控制金葱粉的添加量能够控制金葱膜的耐摩擦性能,当金葱粉的添加量增加时,由于中间层的金葱粉增加,造成部分金葱粉团聚,容易出现穿膜的情况,耐摩擦性能也变差。
[0015]此外,S1中需要冷却至50℃再停止搅拌,在更高温度下停止搅拌,由于温度较高,塑料粒子表面依旧具有粘性,容易出现结块现象。
[0016]其中,S2所述挤出温度根据不同塑料粒子在常规条件下进行选择,具体为190~230℃;所述流延冷却中冷却水的温度为40~50℃。
[0017]本专利技术S2步骤中生产线的线速度为80~110m/min,较高的线速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工业生产,但是生产线速度不能过高,否则容易出现金葱膜变形的情况。
[0018]此外,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述共挤型金葱膜制备过程中不需要将已经定型的塑料膜再进行高温软化、压延,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述共挤型金葱膜的制备方法不止适用于耐热性好的材料,也适用于耐热性差的如PE、PVC材料,优选地,S1和S2中所述塑料粒子为PP、PE、PET、PVC中的一种。
[0019]优选地,所述S1中金葱粉的质量百分比为3~7%,更优选为5~6%。
[0020]优选地,所述S1步骤中金葱粉粒径为0.4~2mm。
[0021]金葱粉的粒径过小,得到的金葱膜的闪亮效果不明显,只有雾状感,而金葱粉的粒径过大时不利于在塑料粒子上粘附,且最后得到的金葱膜容易出现表面凹凸不平的情况,且耐摩擦性能较差。
[0022]优选地,所述S2中中间层与各面层的挤出量比例为(0.2~0.5):1
[0023]S2步骤通过多层共挤出技术,在共挤出过程中,控制中间层与各面层的挤出量比例,能够进一步保证将中间层完全包裹到中间,并保证面层的厚度,进一步提升金葱粉的耐摩擦性能;此外,还可以避免由于中间层挤出量过大,导致金葱粉含量过大,在熔融挤出过程中出现团聚,从而影响金葱膜的外观效果,或由于金葱粉含量过低导致闪亮效果变差。
[0024]更优选地,所述S2中中间层与各面层的挤出量比例为(0.3~0.4):1。
[0025]优选地,所述S2步骤中流延冷却的流延辊表面温度为70~80℃。
[0026]优选地,所述S2步骤中流延冷却的冷却辊表面温度为40~60℃。
[0027]冷却辊表面温度过低时,经过挤出后处于粘流态的金葱膜在经过流延辊时冷却速度较快,不仅容易出现粘辊的现象,还容易降低薄膜透明度,影响外观,通过控制流延辊表面温度可以更好地避免这种情况。
[0028]优选地,所述S2步骤拉伸中的纵向拉伸比为(1.0~1.2):1。
[0029]所述纵向拉伸比为后辊线速度和前辊线速度的比值,薄膜在生产过程中先经过前辊再经过后辊,当前后辊速度相同时,薄膜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纵向的拉伸作用,当后辊速度比前辊快时,由于速度差的存在,将有一个纵向的拉力作用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挤型金葱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塑料粒子搅拌升温,温度升至塑料粒子的维卡软化点以下20~30℃时,在搅拌下加入金葱粉,冷却至料温低于50℃停止搅拌,得到预混料;其中,所述金葱粉在塑料粒子中的质量含量为1~8%,平均分为3~5批在40~80min内加入;S2.将S1中的预混料作为中间层,与各面层塑料粒子通过多层共挤出、流延冷却或吹膜、拉伸、再经定型后收卷成膜。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金葱粉的质量百分比为3~7%。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步骤中金葱粉粒径为0.4~2mm。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国豪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联塑万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