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境颗粒物采样监测主机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4040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境颗粒物采样监测主机及系统,涉及环境监测设备技术领域,主机结构为:机壳顶部具有采样口且机壳内部设置有竖直的隔板,滤纸放料辊、滤纸收卷辊均垂直转动安装在隔板上,滤纸张拉在滤纸放料辊与滤纸收卷辊上并位于采样口下方,滤纸调节机构用于托举滤纸带以使得滤纸带与采样口紧密贴合,动力机构设置在隔板上并同步驱动滤纸调节机构与滤纸收卷辊,以使得滤纸调节机构可在滤纸收卷辊动作时同步下移使得滤纸带失去支承而脱离采样口,放射源与分析仪分列在滤纸带两侧,采样监测系统在主机基础上设置了采样泵、采样管以及切割器,用以满足不同颗粒物浓度监测需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连续采样监测,具有极高的检测效率。高的检测效率。高的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境颗粒物采样监测主机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监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环境颗粒物采样监测主机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空气中的颗粒物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的复杂混合物,为了监测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以防造成人体危害,需要用到空气颗粒物监测设备。
[0003]其中,β射线扬尘监测设备是利用β射线吸收法的工作原理,当设备按规定流量利用泵吸式的方法抽取空气样品,样品空气通过切割器以恒定的流量经过进样管,颗粒物截留在滤膜上,稳定的β射线通过滤膜时,能量发生衰减,通过对衰减量的测定计算出颗粒物的质量,根据采样空气的流量、采样时间和滤膜面积来计算实际状态下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
[0004]但在实际使用时,滤膜与进气口间贴合并不紧密,使得检测的数据总是略有偏差,现有技术中往往会设置导向辊一类的结构使滤膜与进气口贴合,但无法自由调节,导致滤膜总是被压在进气口上,使得更换滤膜需要克服较大的阻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环境颗粒物采样监测主机及系统。
[0006]一种环境颗粒物采样监测主机,包括:机壳、滤纸放料辊、滤纸收卷辊、动力机构、滤纸调节机构、放射源以及分析仪,机壳顶部具有采样口且机壳内部设置有竖直的隔板,使得机壳内部被分隔出两个独立空间,滤纸放料辊、滤纸收卷辊均转动安装在隔板上并与隔板垂直,滤纸放料辊与滤纸收卷辊上绕设同一条滤纸带且张拉在二者之间的滤纸带位于采样口下方,滤纸调节机构活动安装在隔板上并位于滤纸放料辊与滤纸收卷辊之间,用于托举滤纸带以使得滤纸带与采样口紧密贴合,动力机构设置在隔板上并同步驱动滤纸调节机构与滤纸收卷辊,以使得在滤纸收卷辊动作时,滤纸调节机构可同步下移使得滤纸带失去支承而脱离采样口,放射源与分析仪固定安装在隔板上并分列在滤纸带两侧,以使得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信号在穿过滤纸带后被分析仪所接收。
[000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滤纸调节机构包括:两条压纸臂、横梁以及弹簧,两条压纸臂均垂直贯穿隔板,且隔板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的通槽用以供压纸臂上下运动,横梁水平架设在两条压纸臂之间用以连接两条压纸臂,弹簧竖直安装在通槽内并与压纸臂抵接。
[000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两条压纸臂的水平间距不小于采样口直径,且两条压纸臂分列在采样口两侧。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动力机构包括:双轴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传动带、转动轴以及凸轮,双轴电机一端连接滤纸收卷辊,另一端安装第一皮带轮,转动轴
垂直于隔板并与隔板转动连接,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转动轴轴身上固定安装有凸轮,凸轮与横梁上下位布置,以使得凸轮转动时可向下压动横梁。
[00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动力机构以及横梁位于隔板的同一侧空间内,滤纸放料辊、滤纸收卷辊、放射源以及分析仪位于隔板的另一侧空间内,采样口与滤纸放料辊所在空间相连通。
[0011]一种环境颗粒物采样监测系统,包括所述的主机,还包括:采样管、接头、第一切割器、第二切割器以及采样泵,采样管通过接头竖直安装在采样口处,第一切割器、第二切割器设置在采样管端部用以分离不同粒径的颗粒物,采样泵安装在主机一侧用以抽取空气使其从采样管进入主机内。
[0012]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切割器为PM10切割器,第二切割器为PM2.5切割器。
[0013]1、本技术中所提出的一种环境颗粒物采样监测主机及系统,通过设置滤纸调节机构,可自由调节滤纸带与采样口的间距,在采样时使滤纸带能够更好的贴合采样口使得采样数据更准确,在滤纸带运动时使滤纸带与采样口脱离减小摩擦,避免滤纸带破损。
[0014]2、本技术中所提出的一种环境颗粒物采样监测主机及系统,动力机构不仅能够驱动滤纸收卷辊转动从而牵扯滤纸带运动,并能同步带动滤纸调节机构,使得滤纸带运动时不再与采样口紧贴,从而减小了摩擦。
[0015]3、本技术中所提出的一种环境颗粒物采样监测主机及系统,第一切割器、第二切割器能够根据粒径筛分颗粒物,同时主机可实时对空气颗粒物进行监测,从而大大提升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环境颗粒物采样监测主机的第一角度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环境颗粒物采样监测主机的第二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环境颗粒物采样监测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环境颗粒物采样监测主机,具体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机壳1、滤纸放料辊2、滤纸收卷辊3、动力机构4、滤纸调节机构5、放射源6以及分析仪7。
[0020]机壳1顶部具有采样口且机壳1内部设置有竖直的隔板8,使得机壳1内部被分隔出两个独立空间。
[0021]滤纸放料辊2、滤纸收卷辊3均转动安装在隔板8上并与隔板8垂直,滤纸放料辊2与滤纸收卷辊3上绕设同一条滤纸带9且张拉在二者之间的滤纸带9位于采样口下方,滤纸带9的主要作用在于吸附从采样口进入的空气中的颗粒物,而滤纸放料辊2与滤纸收卷辊3的一收一放带动滤纸带9运动,吸附过的滤纸带9被收卷,干净的滤纸带9继续在采样口处工作。
[0022]放射源6与分析仪7固定安装在隔板8上并分列在滤纸带9两侧,以使得放射源6发
出的射线信号在穿过滤纸带9后被分析仪7所接收,具体的,放射源6所发出的射线信号为β射线,利用β射线被颗粒物阻挡而导致能量衰减的原理,通过分析仪7可实时对环境颗粒物进行监测。
[0023]在实际使用时,滤纸带9并不能很好的与采样口贴合,导致分析出的数据总是有所偏差,现有技术中往往会设置导向辊一类的结构使滤纸带9与采样口贴合,但无法自由调节,滤纸带9总是被压在采样口上,使得滤纸放料辊2与滤纸收卷辊3工作时需要克服较大阻力,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故而设计了可活动的滤纸调节机构5。
[0024]滤纸调节机构5活动安装在隔板8上并位于滤纸放料辊2与滤纸收卷辊3之间,用于托举滤纸带9以使得滤纸带9与采样口紧密贴合。
[0025]滤纸调节机构5具体结构包括:两条压纸臂51、横梁52以及弹簧53,两条压纸臂51均垂直贯穿隔板8,且两条压纸臂51的水平间距不小于采样口直径,且两条压纸臂51分列在采样口两侧,隔板8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的通槽81用以供压纸臂51上下运动,横梁52水平架设在两条压纸臂51之间用以连接两条压纸臂51,弹簧53竖直安装在通槽81内并与压纸臂51抵接,弹簧53自然状态下抬升纸臂51使其托举滤纸带9。
[0026]为了减小滤纸带9与压纸臂51的摩擦,压纸臂51上可套设能够转动的轴套。
[0027]动力机构4设置在隔板8上并同步驱动滤纸调节机构5与滤纸收卷辊3,以使得在滤纸收卷辊3动作时,滤纸调节机构5可同步下移使得滤纸带9失去支承而脱离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境颗粒物采样监测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滤纸放料辊(2)、滤纸收卷辊(3)、动力机构(4)、滤纸调节机构(5)、放射源(6)以及分析仪(7),机壳(1)顶部具有采样口且机壳(1)内部设置有竖直的隔板(8),使得机壳(1)内部被分隔出两个独立空间,滤纸放料辊(2)、滤纸收卷辊(3)均转动安装在隔板(8)上并与隔板(8)垂直,滤纸放料辊(2)与滤纸收卷辊(3)上绕设同一条滤纸带(9)且张拉在二者之间的滤纸带(9)位于采样口下方,滤纸调节机构(5)活动安装在隔板(8)上并位于滤纸放料辊(2)与滤纸收卷辊(3)之间,用于托举滤纸带(9)以使得滤纸带(9)与采样口紧密贴合,动力机构(4)设置在隔板(8)上并同步驱动滤纸调节机构(5)与滤纸收卷辊(3),以使得在滤纸收卷辊(3)动作时,滤纸调节机构(5)可同步下移使得滤纸带(9)失去支承而脱离采样口,放射源(6)与分析仪(7)固定安装在隔板(8)上并分列在滤纸带(9)两侧,以使得放射源(6)发出的射线信号在穿过滤纸带(9)后被分析仪(7)所接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境颗粒物采样监测主机,其特征在于,滤纸调节机构(5)包括:两条压纸臂(51)、横梁(52)以及弹簧(53),两条压纸臂(51)均垂直贯穿隔板(8),且隔板(8)上开设有沿竖直方向的通槽(81)用以供压纸臂(51)上下运动,横梁(52)水平架设在两条压纸臂(51)之间用以连接两条压纸臂(51),弹簧(53)竖直安装在通槽(81)内并与压纸臂(51)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境颗粒物采样监测主机,其特征在于,两条压纸臂(51)的水平间距不小于采样口直径,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徐森任佳佳王君霞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曼德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