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1771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9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点胶结构,包括:两个端部点胶轨迹和第一中部点胶轨迹。两个端部点胶轨迹分设于粘接面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中部点胶轨迹设置于两个端部点胶轨迹之间,第一中部点胶轨迹包括多个第一引流轨迹段,各第一引流轨迹段沿粘接面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一引流轨迹段通过第二引流轨迹段连接,第一引流轨迹段沿粘接面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引流轨迹段沿粘接面的长度方向延伸。本申请的点胶结构布置了端部点胶轨迹和第一中部点胶轨迹,第一中部点胶轨迹布置了交替分布的第一引流轨迹段和第二引流轨迹段,能够更好的使胶液均匀布满整个粘接面并且无气泡,可以获得稳定,强度更好的粘合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点胶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硅棒和树脂板粘接
,尤其涉及一种点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通过胶液把树脂板和硅棒粘合在一起是硅棒切片的前工序,目前在树脂板和硅棒的粘合过程中,胶液大多是依靠人工涂抹,涂胶轨迹不合理,容易导致硅棒在切片的过程中出现崩边、掉片等现象。涂胶轨迹分布不合理,会在粘接面的压紧过程中,出现胶液无法均匀布满整个粘接面或出现出胶速度不同步且溢胶量多的现象,难以获得稳定,强度好的粘合质量,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点胶结构,以解决传统人工涂胶轨迹分布不合理,在粘接面的压紧过程中,胶液无法均匀布满整个粘接面或出胶速度不同步且溢胶量多的问题。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点胶结构,包括:
[0005]两个端部点胶轨迹,两个所述端部点胶轨迹分设于粘接面沿长度方向的两端;
[0006]第一中部点胶轨迹,第一中部点胶轨迹设置于两个所述端部点胶轨迹之间,所述第一中部点胶轨迹包括多个第一引流轨迹段,各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沿粘接面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一引流轨迹段通过第二引流轨迹段连接,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沿粘接面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引流轨迹段沿粘接面的长度方向延伸。
[0007]本申请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08]本申请的点胶结构布置了端部点胶轨迹和第一中部点胶轨迹,第一中部点胶轨迹布置了交替分布的第一引流轨迹段和第二引流轨迹段,能够更好的使胶液均匀布满整个粘接面并且无气泡,可以获得稳定,强度更好的粘合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0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0]图1为涂胶设备将胶液涂抹到树脂板的状态示意图;
[0011]图2为采用压紧机构压紧硅棒和树脂板的示意图;
[0012]图3为硅棒和树脂板相互挤压的状态图;
[001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胶结构的示意图;
[0014]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胶结构上各点胶控制区域的划分示意图;
[0015]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点胶结构的喷涂步骤图;
[0016]图7为点胶结束后胶液在树脂板上自流动把各轨迹之间缝隙填满的状态图;
[0017]图8为挤压硅棒和树脂板时胶液扩散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
[0019]1、端部点胶轨迹;2、第一中部点胶轨迹;21a、第一侧部轨迹;21b、第二侧部轨迹;211、第一引流轨迹段;212、第二引流轨迹段;3、第二中部点胶轨迹;6、涂胶设备;61、底座;62、六轴机器人;63、点胶阀;64、喷胶头;7、输送线;71、粘棒工装;72、树脂板;73、晶托;8、压紧机构;9、硅棒;a、粘接面;b、第一区域;c、第二区域;d、第三区域;e、胶液。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本申请的专利技术构思是设计一种点胶结构,参见图2所示,特点在于布置了端部点胶轨迹1和第一中部点胶轨迹2,第一中部点胶轨迹2布置了交替分布的第一引流轨迹段211和第二引流轨迹段212,第二引流轨迹段212能在粘接面a长度方向引流分布胶液e,而第一引流轨迹段211则向粘接面a宽度方向引流胶液e,且在粘接面a的压紧过程中,第一引流轨迹段211还能向粘接面a长度方向两侧扩散胶液e,能够更好的使胶液e均匀布满整个粘接面a,并且无气泡,可以获得稳定,强度更好的粘合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2]参见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点胶结构。参见图3所示,该点胶结构用于将树脂板72和硅棒9粘合在一起。树脂板72和硅棒9相粘接的面即为粘接面a,该点胶结构包括第一中部点胶轨迹2和两个端部点胶轨迹1。两个所述端部点胶轨迹1分设于粘接面a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中部点胶轨迹2设置于两个所述端部点胶轨迹1之间,所述第一中部点胶轨迹2包括多个第一引流轨迹段211,各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211沿粘接面a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一引流轨迹段211通过第二引流轨迹段212连接,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211沿粘接面a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引流轨迹段212沿粘接面a的长度方向延伸。
[0023]该实施方案中,端部点胶轨迹1分布于粘接面a沿长度方向的两端,中部点胶轨迹位于两个端部点胶轨迹1之间,从而使得整个粘接面a的长度方向上均分布有胶液e。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中部点胶轨迹2布置了交替分布的第一引流轨迹段211和第二引流轨迹段212,第二引流轨迹段212能在粘接面a长度方向引流分布胶液e,而第一引流轨迹段211则向粘接面a宽度方向引流胶液e。参见图8所示,在粘接面a的压紧过程中,第一引流轨迹段211既能向粘接面a的宽度方向引流,同时还能向粘接面a长度方向两侧扩散胶液e,能够更好的使胶液e均匀布满整个粘接面a并且无气泡,可以获得稳定,强度更好的粘合质量,提高了生产效率。
[002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结合图4和图6所示,第一引流轨迹段211具有背离所述第二引流轨迹段212的外端部,所述外端部和所述第二引流轨迹段21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外端部和粘接面a的长度边之间的距离。
[0025]该实施方案中,各第一引流轨迹段211在粘接面a的宽度方向的延伸长度较长,大于第一引流轨迹段211端部至粘接面a长度边的距离,从而利于在粘接面a压紧过程中,将胶液e引流至粘接面a的长度边边沿,能够更好的使胶液e均匀布满整个粘接面a并且无气泡,可以获得稳定,强度更好的粘合质量。
[002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211为折线、直线和弧形中的任意
一种。所述第二引流轨迹段212为直线。当第一引流轨迹段211为折线时,第一引流轨迹段211具有两个斜线,两个斜线的一端连接形成所述外端部,两个斜线的另一端则相分离,且分别连接两个第二引流轨迹段212,该第一引流轨迹段211呈现三角形。参见图7所示,在向树脂板的粘接面上放置硅棒9之前,胶液e在粘接面a上会进行自流动,把两个斜线之间缝隙填满,利于后续压紧粘接面a的过程中,胶液e均匀分散。
[002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结合图4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中部点胶轨迹2的两端均设置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211,位于端部位置的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211直接和所述端部点胶轨迹1相连接,该端部的第一引流轨迹段211和端部点胶轨迹1之间不再布置第二引流轨迹段。
[0028]该实施方案中,参见图4和图5所示,端部点胶轨迹1用于控制第一区域b的胶量,第一中部点胶轨迹2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端部点胶轨迹,两个所述端部点胶轨迹分设于粘接面沿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中部点胶轨迹,第一中部点胶轨迹设置于两个所述端部点胶轨迹之间,所述第一中部点胶轨迹包括多个第一引流轨迹段,各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沿粘接面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一引流轨迹段通过第二引流轨迹段连接,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沿粘接面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引流轨迹段沿粘接面的长度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具有背离所述第二引流轨迹段的外端部,所述外端部和所述第二引流轨迹段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外端部和粘接面的长度边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部点胶轨迹的两端均设置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位于端部位置的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直接和所述端部点胶轨迹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点胶轨迹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引流轨迹段的延伸方向具有夹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中部点胶轨迹,所述第二中部点胶轨迹设置于两个所述端部点胶轨迹之间,所述第二中部点胶轨迹设置于粘接面沿宽度方向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中部点胶轨迹沿粘接面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引流轨迹段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贵阳吴广忠张凯陈大浩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高测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