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复合材料反光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170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反光复合材料反光膜,该反光复合材料包括双面反光的金属反光层,金属反光层上下两侧填充的透明绝缘层、透明硬质防粘层以及透明胶粘层;透明硬质防粘层可以设于上侧或者下侧绝缘层外,或同时设于两侧绝缘层外,起到加强绝缘或支撑的作用,其一侧设有透明活化层,可以增强透明硬质防粘层的粘结力;透明胶粘层可以设于复合材料的上表面最外侧或下表面最外侧,适用不同的使用方法;金属反光层外还设有金属氧化保护层,防止金属反光层腐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金属层实现反光效果,增强太阳能组件的效率,利用多层耐热绝缘的透光层实现金属层与电池组件或太阳能背板组件之间绝缘,在保证支撑、透光的同时实现双面反光,增效明显。增效明显。增效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层复合材料反光膜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反光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多层复合材料反光膜。

技术介绍

[0002]在太阳能组件中,电池片或者电池串之间存在着间隙,利用这些间隙将太阳光重新利用起来,可以增加太阳能组件的功率,从而实现光伏组件更高的能量密度。
[0003]现有的技术将一个金属镀层的薄膜材料贴敷在电池片或者电池串间隙的背面玻璃上来提高组件的功率,但这样容易出现金属镀层直接接触电池片及导电焊锡等材料的情况,导致短路发生,使组件功率下降;同时金属层在贴敷应用的过程中容易被剐蹭、被腐蚀,影响其反光效果。例如专利号为CN108010981A的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公开了一种提高光伏转换效率的反光膜,包括基材层及设于基材层下层的胶黏层、设于基材层上层的微结构层和设于微结构层上层的反光层,该反光层为镀铝层或镀银层。
[0004]为了克服这一缺陷,现有技术通常在金属反光层表面施加绝缘层,但是绝缘层的材质硬度较低,难耐高温,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实现绝缘效果。
[0005]另外,现有技术中通常只利用金属镀层单面反光,在其背光面设有多层支撑或粘接结构,不保证该结构的透光性,难以发挥其背光面的反光效果,反光膜的反光性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面反光的、绝缘的、光学高效的多层复合材料反光膜。
[0007]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多层复合材料反光膜,包括双面可反光的金属反光层,所述金属反光层为三角波纹形,上下两侧设有透明绝缘层,透明绝缘层一侧为平面,另一侧为契合金属反光层的三角波纹形,透明绝缘层平面一侧设有透明硬质防粘层。
[0008]优选地,所述透明硬质防粘层外表面一侧设有透明活化层,可以增强透明硬质防粘层的黏结力。
[0009]优选地,所述反光复合材料还包括透明胶粘层。
[0010]优选地,所述金属反光层表面镀有金属氧化保护层,可以防止金属反光层腐蚀。
[0011]优选地,所述金属反光层的高度介于5

20um,厚度介于50

150nm,顶角为120
°±5°
,顶角具有圆形倒角,直径为0.1

2um,波纹延伸方向与复合材料长度方向非平行;所述透明绝缘层的高度不超过75um;所述透明硬质防粘层的厚度介于5

50um。
[0012]优选地,所述透明硬质防粘层仅设于上侧透明绝缘层或下侧透明绝缘层外,或者同时设于两侧透明绝缘层外,置于上侧绝缘层外时可以加强复合材料的绝缘性能,置于下测绝缘层外时可以对绝缘层起到支撑作用。
[0013]优选地,所述透明活化层的高度不超过2um,起到活化作用的同时降低对透光的影响。
[0014]优选地,所述透明胶粘层设于复合材料的上表面最外侧或下表面最外侧,不同的粘贴位置适应不同的使用方法。
[0015]优选地,所述透明胶粘层的厚度不大于100um。
[0016]优选地,所述金属氧化保护层的厚度为10

20nm。
[0017]工作原理:反光膜设于太阳能组件电池片或电池串间隙,其金属反光层具备一定的角度,可实现太阳光的定向反射;金属反光层两侧设有透明材质的绝缘层,金属反光层可将来自光照面和背光面的光都有效地反射到双面电池组件表面,从而实现最大的组件输出功率;同时绝缘层实现金属反光层与电池、焊带或背板间的绝缘,透明硬质防粘层起到加强绝缘以及支撑加固绝缘层的作用,透明胶粘层实现反光材料在太阳能组件上的固定,金属反光层表面的金属氧化保护层起到防止金属反光层腐蚀的作用。
[0018]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设有三角波纹形角度固定的金属反光层,金属反光层表面镀有金属氧化保护层,能够有效反射可见光,增加光伏组件的效率;2、设有能够完全包覆金属反光层的透明绝缘层,绝缘且便于加工、节省材料,同时对反光层起到保护作用,在组件封装结构中能避免金属镀层与组件封装材料的直接接触,从而避免封装材料配方中各种小分子化合物的老化腐蚀,延长反光材料的使用寿命;3、设有软化点大于90度的透明硬质防粘层和透明活化层,可以加强反光材料的绝缘性能和稳固性,能够提高反光材料的挺度,对反光层和绝缘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透明硬质防粘层防止绝缘层受热发生粘结,同时透明活化层提升对封装材料的粘结力,使反光材料具有更好的耐候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所示,一种绝缘的光学高效的多层复合材料反光膜,包括双面反光的金属反光层3和金属反光层上侧填充的透明绝缘层2、下侧填充的透明绝缘层1和透明硬质防粘层4。
[0027]金属反光层3表面进行致密金属化处理,对可见光波谱反射率为96%,光密度为2.6;其形状为三角波纹形,高度为20um,厚度为100nm,顶角为120
°
,顶角的圆度为1.5um,波纹延伸方向和复合材料长度方向夹角为80
°
;镀层金属为金属铝。
[0028]透明绝缘层充分填充金属层3,表面粗糙度Ra为8um;相对厚度为60um,该层的可见光透光率度为90%,光折射率为1.50,体积电阻率为1.0E+13Ω
·
CM,软化点为50度。
[0029]在下侧透明绝缘层1外表面设有透明硬质防粘层4,其透光率为90%,折射率为
1.50;体积电阻率为1.0E+13Ω
·
CM,软化点为90度,其厚度为30um。
[0030]实施例2
[0031]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透明硬质防粘层4外表面还设有透明活化层5,其高度为1.5um,表面能为40达因。
[0032]实施例3
[0033]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透明活化层5外侧还设有透明胶粘层6,其透光率为90%,厚度为50um。
[0034]实施例4
[0035]如图4所示,与实施例3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在金属反光层3表面镀有金属氧化保护层7,其厚度为15nm。
[0036]实施例1

4的透明硬质防粘层4还可以仅设于上侧透明绝缘层2外表面,或者同时设于两侧透明绝缘层外表面。
[0037]实施例1

4的透明胶粘层6还可以设于透明绝缘层外表面,即透明胶粘层6设于反光复合材料上表面最外侧或下表面最外侧。透明胶粘层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复合材料反光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双面可反光的金属反光层(3),所述金属反光层(3)为三角波纹形,上下两侧设有透明绝缘层,透明绝缘层一侧为平面,另一侧为契合金属反光层(3)的三角波纹形,透明绝缘层平面一侧设有透明硬质防粘层(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材料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硬质防粘层(4)外表面一侧设有透明活化层(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材料反光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明胶粘层(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材料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反光层(3)表面镀有金属氧化保护层(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复合材料反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反光层(3)的高度介于5

20um,厚度介于50

150nm,顶角为120
°±5°
,顶角具有圆形倒角,直径为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林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荷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