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玮专利>正文

自动、手动双模式直骨晴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1152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手动双模式直骨晴雨伞。本发明专利技术主体伞骨包括中空伞骨和活动伞骨,且主体伞骨通过设置在手柄处的控制部件驱动升降,其中:中空伞骨固定设置在手柄上,其上端连接发散形伞骨,下端开有一缺口,缺口内设置一组齿轮组,齿轮组与控制部件连接;活动伞骨可旋转的套设在中空伞骨外,其上端设置有头、尾带卡口的螺旋凹槽,下端内壁与齿轮组对应处设置有一环形内齿槽,内齿槽与齿轮组啮合并驱动活动伞骨旋转;所述的活动伞骨下端外壁还设置有一环形手动旋套;所述的螺旋凹槽外设置有开收伞环套,开收伞环套设一鹰嘴在螺旋凹槽内滑动,开收伞环套上设置的活动关节与支撑伞面的发散形伞骨架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增加了伞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的伞,特别指一种自动、手动双模式直骨晴雨伞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上在售的多节自动伞都是设计一个开伞机关和收伞机关,当按压开伞机 关时伞在开伞弹簧的作用下打开,同时装于伞骨处的收伞弹簧蓄能;当按下收伞机关时, 收伞弹簧收拢伞面,伞轴要借助人力用力推回才能完全收拢,不然就不能再次打开,因为开 伞弹簧没蓄能,它是靠人力用力推回时蓄能的。市场上自动开收的直骨自动伞多是在原自 动开伞的基础上改良而来,其缺陷有结构复杂,加工难度较大,可靠性差。本申请专利技术人 2009年申请的名称为"可更换伞面的自动晴雨伞",虽然结构简单、方便可靠,但也存在缺 点,如伞的主骨架中套有三层,增加了重量;另外当电池耗完或电机故障时伞就不能开或者 收,不能够手动开收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提供一种自动、手 动双模式直骨晴雨伞。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由伞面、主体伞骨、发散形伞骨和手柄组成的晴雨 伞,其主体伞骨包括中空伞骨和活动伞骨,且主体伞骨通过设置在手柄处的控制部件驱动升降,其中 中空伞骨固定设置在手柄上,其上端连接发散形伞骨,下端开有一缺口 ,缺口内设 置一组齿轮组,齿轮组与控制部件连接; 活动伞骨可旋转的套设在中空伞骨外,其上端设置有头、尾带卡口的螺旋凹槽,下 端内壁与齿轮组对应处设置有一环形内齿槽,内齿槽与齿轮组啮合并驱动活动伞骨旋转; 所述的活动伞骨下端外壁还设置有一环形手动旋套; 所述的螺旋凹槽外设置有开收伞环套,开收伞环套设一鹰嘴在螺旋凹槽内滑动,开收伞环套上设置的活动关节与支撑伞面的发散形伞骨架相连。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开收伞轻松自如,用电动机来升降,操作方便;结构也非常简单,重量轻,生 产加工简单;而且使用电动、手动两种开收伞方式,在没有电池或电机故障时仍能手动开收 伞,增加了伞的适应性。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由图1至3可知,本专利技术由伞面、主体伞骨、发散形伞骨和手柄组成,其主体伞骨包 括中空伞骨1和活动伞骨2,且主体伞骨通过设置在手柄处的控制部件驱动升降,其中 中空伞骨1固定设置在手柄上,其上端连接发散形伞骨,下端开有一缺口,缺口内 设置一组齿轮组5,齿轮组5与控制部件连接; 活动伞骨2可旋转的套设在中空伞骨1夕卜,其上端设置有头、尾带卡口的螺旋凹槽 16,下端内壁与齿轮组5对应处设置有一环形内齿槽4,内齿槽4与齿轮组5啮合并驱动活 动伞骨2旋转;所述的活动伞骨2下端外壁还设置有一环形手动旋套11 ; 所述的螺旋凹槽16外设置有开收伞环套3,开收伞环套3设一鹰嘴在螺旋凹槽16 内滑动,开收伞环套3上设置的活动关节15与支撑伞面的发散形伞骨架相连。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发散形伞骨包括连接件和环设在连接件上的关节14和伞骨12、13, 其中伞骨13与开收伞环套3的活动关节15相连。所述的控制部件设置在手柄内,包括控 制开关8、开关保护板9、电路控制板7、电机6和电池组10,其中电机6枢接齿轮组5。所述 的螺旋凹槽16始端和末端设置为圆弧形卡口 17、18。所述的开收伞环套3上的鹰嘴设置在 环套内壁上,且通过鹰嘴使整个开收伞环套3附着在螺旋凹槽16外上、下移动。 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本专利技术所述直骨伞的开收是靠伞骨2的旋动来实施的,通过伞 骨2上端的螺旋滑动凹槽与鹰嘴及开伞环套3连接,当伞骨2旋转时,开伞环套3在鹰嘴的 带动下沿着凹槽滑动,从而上下远动达到开收伞的目的。伞骨2的旋动有两种模式, 一种是 靠电池及电动机驱动,电动机6驱动齿轮组5,齿轮组5又驱动伞骨2下端一侧的齿轮环4, 电动机通过电路控制可双向转动;当电池耗完或电机故障时,通过伞骨2下端外侧安放的 手动环套11进行手动旋转来驱动伞骨2。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 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 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技 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权利要求一种自动、手动双模式直骨晴雨伞,由伞面、主体伞骨、发散形伞骨和手柄组成,其特征在于主体伞骨包括中空伞骨(1)和活动伞骨(2),且主体伞骨通过设置在手柄处的控制部件驱动升降,其中中空伞骨(1)固定设置在手柄上,其上端连接发散形伞骨,下端开有一缺口,缺口内设置一组齿轮组(5),齿轮组(5)与控制部件连接;活动伞骨(2)可旋转的套设在中空伞骨(1)外,其上端设置有头、尾带卡口的螺旋凹槽(16),下端内壁与齿轮组(5)对应处设置有一环形内齿槽(4),内齿槽(4)与齿轮组(5)啮合并驱动活动伞骨(2)旋转;所述的活动伞骨(2)下端外壁还设置有一环形手动旋套(11);所述的螺旋凹槽(16)外设置有开收伞环套(3),开收伞环套(3)设一鹰嘴在螺旋凹槽(16)内滑动,开收伞环套(3)上设置的活动关节(15)与支撑伞面的发散形伞骨架相连。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手动双模式直骨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散形伞 骨包括连接件和环设在连接件上的关节(14)和伞骨(12、13),其中伞骨(13)与开收伞环套 (3)的活动关节(15)相连。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手动双模式直骨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部 件设置在手柄内,包括控制开关(8)、开关保护板(9)、电路控制板(7)、电机(6)和电池组 (IO),其中电机(6)枢接齿轮组(5)。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手动双模式直骨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凹槽 (16)始端和末端设置为圆弧形卡口 (17、18)。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手动双模式直骨晴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收伞环 套(3)上的鹰嘴设置在环套内壁上,且通过鹰嘴使整个开收伞环套(3)附着在螺旋凹槽 (16)外上、下移动。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手动双模式直骨晴雨伞。本专利技术主体伞骨包括中空伞骨和活动伞骨,且主体伞骨通过设置在手柄处的控制部件驱动升降,其中中空伞骨固定设置在手柄上,其上端连接发散形伞骨,下端开有一缺口,缺口内设置一组齿轮组,齿轮组与控制部件连接;活动伞骨可旋转的套设在中空伞骨外,其上端设置有头、尾带卡口的螺旋凹槽,下端内壁与齿轮组对应处设置有一环形内齿槽,内齿槽与齿轮组啮合并驱动活动伞骨旋转;所述的活动伞骨下端外壁还设置有一环形手动旋套;所述的螺旋凹槽外设置有开收伞环套,开收伞环套设一鹰嘴在螺旋凹槽内滑动,开收伞环套上设置的活动关节与支撑伞面的发散形伞骨架相连。本专利技术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增加了伞的适应性。文档编号A45B11/00GK101773323SQ20101000446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2日专利技术者刘玮, 沈颖惠 申请人:刘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手动双模式直骨晴雨伞,由伞面、主体伞骨、发散形伞骨和手柄组成,其特征在于:主体伞骨包括中空伞骨(1)和活动伞骨(2),且主体伞骨通过设置在手柄处的控制部件驱动升降,其中:中空伞骨(1)固定设置在手柄上,其上端连接发散形伞骨,下端开有一缺口,缺口内设置一组齿轮组(5),齿轮组(5)与控制部件连接;活动伞骨(2)可旋转的套设在中空伞骨(1)外,其上端设置有头、尾带卡口的螺旋凹槽(16),下端内壁与齿轮组(5)对应处设置有一环形内齿槽(4),内齿槽(4)与齿轮组(5)啮合并驱动活动伞骨(2)旋转;所述的活动伞骨(2)下端外壁还设置有一环形手动旋套(11);所述的螺旋凹槽(16)外设置有开收伞环套(3),开收伞环套(3)设一鹰嘴在螺旋凹槽(16)内滑动,开收伞环套(3)上设置的活动关节(15)与支撑伞面的发散形伞骨架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玮沈颖惠
申请(专利权)人:刘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