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雷敏专利>正文

一种可视晴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0129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7-24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视晴雨伞,属于伞具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视晴雨伞,包括伞柄、伞杆、伞布、伞顶、移动伞布部分、圆环、牵引线一、牵引线二和伞骨;伞布固定于伞骨上,且伞布由透明伞布部分和遮阳伞布部分组成;伞柄、伞杆均为空心结构,牵引线一的一端固定于旋转体上,牵引线一的另一端穿过伞杆顶部的通孔固定于移动伞布部分的下边缘;牵引线二的一端固定于旋转体上,牵引线二的另一端先穿过伞杆顶部的通孔再穿过圆环最终固定于移动伞布部分的下边缘;移动伞布部分覆盖于透明伞布部分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视晴雨伞具有既能雨天可视、晴天又不影响遮阳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伞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视晴雨伞
技术介绍
在雨天人们会将雨伞向前倾斜来抵挡风雨,但是这样影响了前方视线具有安全隐患。普通雨伞会在伞的一侧用透明薄膜来代替伞布以达到可视的效果,但在夏天多雨季节天气阴晴变幻不定,人们出门带伞更多的是考虑到遮阳功能,所以晴雨伞设置透明薄膜,影响了人们对遮阳功能的需求。目前市场上的晴雨伞很少能够具有既能雨天可视、晴天又不影响遮阳的功能。针对既要雨天可视、晴天又不影响遮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已有相关的技术方案公开,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202488848,申请日:2014年5月16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可视晴雨伞,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可视晴雨伞,包括伞体、伞袋和可视窗,伞体包括伞柄、伞面和伞骨,可视窗镶嵌在伞面的中部位置,伞袋包括袋主体,袋主体呈长方形,袋主体的一端与绳制提手相连,另一端连接有2?6条短绳,短绳均匀分布;袋主体包括拉链和伞布块,可视窗包括拉链和透明薄膜,袋主体与可视窗大小一致,拉链包括布带、两条链牙和一个拉头;伞布块与透明膜薄的大小相等,且与拉链的连接方式相同,伞布块与透明膜薄都是将两条链牙分别固定在其两侧,拉头安在其中一侧的链牙上。该申请案较好的实现雨天可视、晴天又不影响遮阳的功能,但是该申请案的不足之处在于使用不方便,需要拆卸伞布块。综上所述,如何克服现有技术中晴雨伞不能很好实现雨天可视、晴天又不影响遮阳的功能的不足,是现有技术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晴雨伞不能很好的实现雨天可视、晴天又不影响遮阳的功能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视晴雨伞,实现了雨天可视、晴天又不影响遮阳的功能。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技术的可视晴雨伞,包括伞柄、伞杆、伞布、伞顶、移动伞布部分、圆环、牵引线一、牵引线二和伞骨;所述的伞布固定于伞骨上,且伞布由透明伞布部分和遮阳伞布部分组成;所述的伞骨包括伞骨一和伞骨二,所述伞骨一有两根,两根伞骨一之间为伞布的透明伞布部分,且两根伞骨一末端均固定有圆环,所述的移动伞布部分覆盖于所述透明伞布部分上;所述的伞柄、伞杆均为空心结构,且伞杆的顶部设有一个通孔;所述的伞柄内设有旋转体,所述的牵引线一的一端固定于旋转体上,所述的牵引线一的另一端穿过伞杆顶部的通孔固定于移动伞布部分的下边缘;所述的牵引线二的一端固定于旋转体上,所述的牵引线二的另一端先穿过伞杆顶部的通孔再穿过圆环最终固定于移动伞布部分的下边缘。作为本技术的可视晴雨伞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伞柄底端的中心设有一个圆形通孔;所述的旋转体包括圆环形凸块一、圆环形凸块二、圆环形凸块三和圆柱,所述的圆柱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圆环形凸块一、圆环形凸块二和圆环形凸块三;所述的圆柱的底端向下延伸并穿过伞柄底端的圆形通孔,且圆柱底端向下延伸部分的端部设有圆环形凸块四,所述的圆环形凸块三和圆环形凸块四的直径均大于伞柄底端的圆形通孔。作为本技术的可视晴雨伞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圆环形凸块四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和弹簧,所述圆环形凸块四上表面的边缘处设有一安装槽,所述弹簧竖直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的固定块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的竖直段的下部与弹簧固定连接,所述伞柄底端设有若干个与竖直段上部相配合的凹槽,该若干个与竖直段上部相配合的凹槽以伞柄底端的中心点为圆心呈周向等间距分布。作为本技术的可视晴雨伞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移动伞布部分包括不透明伞布、圆环五和圆环六,所述不透明伞布下边缘的两端均分别固定有圆环五,所述的不透明伞布两个侧边缘上均分别固定有若干圆环六。作为本技术的可视晴雨伞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伞柄靠近旋转体的内壁上分别固定有圆环一和圆环二,伞杆靠近其顶部通孔的内壁上分别固定有圆环三和圆环四;所述的牵引线一和牵引线二均为两根,所述的牵引线一的一端固定于圆柱上圆环形凸块二和圆环形凸块三之间的部分,所述的牵引线一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圆环二、圆环三、伞杆顶部的通孔、不透明伞布某一侧边缘上的圆环六,最终和不透明伞布下边缘某一端上的圆环五固连;所述的牵引线二的一端固定于圆柱上圆环形凸块一和圆环形凸块二之间的部分,所述的牵引线二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圆环一、圆环四、伞杆顶部的通孔、某一伞骨一末端的圆环,最终和不透明伞布下边缘某一端上的圆环五固连。作为本技术的可视晴雨伞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移动伞布部分覆盖于所述透明伞布部分的内表面。作为本技术的可视晴雨伞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圆环形凸块三和圆环形凸块四之间的距离比伞柄底端的厚度大I?3cm。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中,牵引线二的一端固定于圆柱上圆环形凸块一和圆环形凸块二之间的部分,牵引线二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圆环一、圆环四、伞杆顶部的通孔、某一伞骨一末端的圆环,最终和不透明伞布下边缘某一端上的圆环五固连,其中,牵引线二穿过圆环,改变了牵引线二拉动移动伞布部分的方向,使得牵引线一和牵引线二分别沿相反的方向实现拉动移动伞布部分的操作,上述操作是本技术的可视晴雨伞雨天可视、晴天又不影响遮阳功能的关键所在;同时,本技术中牵引线一和牵引线二均为两根,通过两根牵引线一和两根牵引线二可以对称地将不透明伞布收起或放下,使得不透明伞布被收起或放下的更彻底,保证了可视晴雨伞的使用效果。(2)本技术中,圆环形凸块四上设置有固定装置,在不透明伞布被完全放下或完全收起时,均能有效限制旋转体的转动,使得不透明伞布被固定住,确保可视晴雨伞的正常使用,防止可视晴雨伞在使用过程中因不透明伞布的任意移动而影响使用效果。(3)本技术中,不透明伞布两个侧边缘上均分别固定有若干圆环六,使得不透明伞布能够被更紧密的收起,增加了可视晴雨伞可视的范围;本技术中圆环一、圆环二、圆环三、圆环四、圆环六对牵引线一和牵引线二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确保牵引线一和牵引线二沿着限定的线路移动,实现了不透明伞布被快速高效的收起、放下,且不透明伞布被收起时比较省力,被放下时无褶皱。(4)本技术中,圆环形凸块三和圆环形凸块四之间的距离比伞柄底端的厚度大I?3cm,使得旋转体可在伞柄内旋转,且减小了旋转体旋转过程中发生的摆动和受到的摩擦力,确保了旋转体平稳旋转;圆环形凸块三和圆环形凸块四的直径均大于伞柄底端的圆形通孔的直径,防止旋转体从伞柄内脱落。(5)本技术中,移动伞布部分覆盖于透明伞布部分的内表面,雨天使用时移动伞布部分不会被淋湿,保护了移动伞布部分;伞顶表面涂覆有荧光层,在夜里具有示警作用,增加了使用安全性。(6)本技术中,伞柄底端设有若干个与竖直段上部相配合的凹槽,该若干个与竖直段上部相配合的凹槽以伞柄底端的中心点为圆心呈周向等间距分布,固定块与伞柄底端的凹槽卡接,多个凹槽呈周向等间距分布在伞柄底端,有利于在旋转体旋转过程中随时通过竖直段上部卡入某个凹槽内的操作将旋转体固定住,方便了可视晴雨伞雨天可视功能和晴天遮阳功能之间的切换。【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可视晴雨伞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的可视晴雨伞的俯视图;图3为实施例1中伞柄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视晴雨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柄(1)、伞杆(2)、伞布(3)、伞顶(4)、移动伞布部分(5)、圆环(6)、牵引线一(7)、牵引线二(8)和伞骨(9);所述的伞布(3)固定于伞骨(9)上,且伞布(3)由透明伞布部分和遮阳伞布部分组成;所述的伞骨(9)包括伞骨一(901)和伞骨二(902),所述伞骨一(901)有两根,两根伞骨一(901)之间为伞布(3)的透明伞布部分,且两根伞骨一(901)末端均固定有圆环(6),所述的移动伞布部分(5)覆盖于所述透明伞布部分上;所述的伞柄(1)、伞杆(2)均为空心结构,且伞杆(2)的顶部设有一个通孔;所述的伞柄(1)内设有旋转体(103),所述的牵引线一(7)的一端固定于旋转体(103)上,所述的牵引线一(7)的另一端穿过伞杆(2)顶部的通孔固定于移动伞布部分(5)的下边缘;所述的牵引线二(8)的一端固定于旋转体(103)上,所述的牵引线二(8)的另一端先穿过伞杆(2)顶部的通孔再穿过圆环(6)最终固定于移动伞布部分(5)的下边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雷敏
申请(专利权)人:朱雷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