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材料压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90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片材料压接设备,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第一辊上设置有第一挤压模,所述第二辊上设置有第二挤压模,所述第一挤压模上设有第一凸起支撑带和/或所述第二挤压模上设有第二凸起支撑带,所述第一挤压模的圆周表面沿所述第一辊轴向的两端之间延伸有相伴的至少一条第一凸起带和至少一条第一凹槽带,以及/或者所述第二挤压模的圆周表面沿所述第二辊轴向的两端之间延伸有相伴的至少一条第二凸起带和至少一条第二凹槽带,所述第一挤压模和第二挤压模压合时,第一挤压模和第二挤压模之间形成固定空间,使进入第一挤压模和第二挤压模之间的接续薄片材料被压接形成一条在材料幅宽方向上强度分布均匀的材料带。匀的材料带。匀的材料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片材料压接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片材料压接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针对加热不燃烧烟草薄片的压接设备,属于挤压持续装置设计与制造


技术介绍

[0002]在加热不燃烧烟草加工生产过程中,自动供给的原料一般为卷绕成卷的烟草薄片带,经现有的预处理设备将其加工成烟丝棒,之后再用卷烟纸包裹起来,经过下游设备分切和卷接或搓接后,即成为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支。在将成卷的烟草薄片加工成烟丝棒的过程中,需要对烟草薄片进行不同程度的预处理,即:将烟草薄片沿供料方向加工成一定宽度的连续丝束,以便于烟丝汇聚成棒。目前常用的预处理方式有压纹和切丝等。在实际生产中,均要求烟草薄片能够连续且足量供给,为此需要对即将用完的旧烟草薄片的尾部与新烟草薄片的首部进行接续,使接续段在经过预处理后仍能具备一定的抗拉强度,从而将接续处的断丝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0003]目前,带材接续的主流实现方式主要包括:有辅料接续和无辅料接续。有辅料接续所采用的接续辅料一般为:双面胶带、水和其它不污染带材的粘接原料等,而无辅料接续则无需任何辅料加入就能实现带材接续。在无辅料接续中,由于不能使用粘接辅料,主流方式利用了将层叠材料通过物理挤压的方式产生变形来达到材料的接续。然而,无辅料拼接在材料挤压变形过程中,往往存在挤压力分布不均导致的压接段压纹深浅不一,并最终造成压接段局部抗拉强度弱的情况,此种情况对于幅宽较大的加热不燃烧烟草薄片尤为明显。例如,中国专利CN202210493772.8公开了一种薄片材料压接机构,该机构在高辊面上设置了沿辊轴线方向贯穿的凸起带和凹槽带,此种结构在实际压接过程中由于受压面积随着辊的旋转时刻发生变化,在挤压过程中没有办法保证材料各被挤压区域的压接强度恒定,这最终就导致了压接段局部压接强度不足的情况,表现到压接材料上就出现了压接纹路深浅不一,这样的压接段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极大断裂的风险,尤其是当材料进行了切丝处理后断丝率就无法控制在所需水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使薄片材料压接强度分布均匀的薄片材料压接设备,以克服上文所述的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0005]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片材料压接设备,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第一辊上设置有第一挤压模,所述第二辊上设置有第二挤压模;所述第一挤压模上设有第一凸起支撑带和/或所述第二挤压模上设有第二凸起支撑带;所述第一挤压模的圆周表面沿所述第一辊轴向的两端之间延伸有相伴的至少一条第一凸起带和至少一条第一凹槽带,以及/或者所述第二挤压模的圆周表面沿所述第二辊轴向的两端之间延伸有相伴的至少一条第二凸起带和至少一条第二凹槽带;所述第一挤压模和第二挤压模压合时,第一挤压模和第二挤压模之间形成固定空间,使进入第一挤压模和第二挤压模之间的接续薄片
材料被压接形成一条在材料幅宽方向上强度分布均匀的材料带。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上述第一凸起支撑带沿上述第一挤压模的圆周表面方向进行排布,且排布角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凸起带和第一凹槽带在所述第一挤压模的圆周方向上的投影角度。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上述第二凸起支撑带沿第二挤压模的圆周表面方向进行排布,且排布角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凸起带和第二凹槽带在所述第二挤压模的圆周方向上的投影角度。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上述第一挤压模和第二挤压模压合时形成的固定空间内,所述第一挤压模与所述第二挤压模的圆周表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薄片材料的2倍厚度。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上述第一挤压模与第一辊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形状与第一挤压模底部形状相适配,并且/或者上述第二挤压模与第二辊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二弹性体的形状与第二挤压模底部形状相适配。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上述第一弹性体与第一辊之间设有第一支撑限位体,以及/或者上述第二弹性体与第二辊之间设有第二支撑限位体。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上述第一支撑限位体和/或第二支撑限位体的径向两侧分别设有翘起的侧边。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上述第一弹性体的硬度低于第一挤压模的硬度,以及/或者上述第二弹性体的硬度低于第二挤压模的硬度。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上述第一挤压模的圆弧表面被第一凸起带和第一凹槽带分割成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上述第二挤压模的圆弧表面被第二凸起带和第二凹槽带分割成第三圆弧面和第四圆弧面;
[0014]其中,所述第一挤压模和所述第二挤压模压合时,第二圆弧面与第四圆弧面彼此相对,第一圆弧面与第三圆弧面彼此相对,且所述第二圆弧面与所述第四圆弧面之间的间距,以及所述第一圆弧面与所述第三圆弧面之间的间距,均为所述薄片材料厚度的2倍以上。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上述第一凹槽带和第二凹槽带在上述第一挤压模和第二挤压模圆弧表面上的深度分别小于或等于薄片材料的厚度。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上述第一凸起带和/或第二凸起带以及第一凹槽带和/或第二凹槽带均由弧形带段和直线带段组成,所述弧形带段的长度大于直线带段的长度,且所述直线带段的长度是薄片材料宽度的0~0.5倍。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上述第一凸起带和/或第二凸起带上间隔设有一个或多个多边形凸齿。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上述第一凸起带和第二凸起带的位置被设置为,在所述第一挤压模和所述第二挤压模压合时相互错开。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上述第一辊和上述第二辊各自的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分别与对应的动力机相连,或者上述第一辊和上述第二辊各自的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均与传动机构相连,传动机构与动力机相连,使得在所述动力机的带动下,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进而使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同步转动,使所述第一挤压模和所述
第二挤压模压合。
[0020]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薄片材料压接设备,通过凸起支撑带、凸起带、凹槽带、弹性体等的设置,综合考虑压接空间的配置,能够有效保证所压接的材料强度分布均匀,且能够保证在压合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挤压力度。
[0021]本专利技术的薄片材料压接设备解决了新、旧接续薄片材料在挤压压接过程中,因受力不均导致的挤压段强度不均、应力集中、挤压模磨损严重和累计的加工、装配误差无法兼容等问题,确保了薄片材料的压接质量,使所述新、旧接续薄片材料形成一条在材料幅宽方向上强度分布均匀的材料带。
附图说明
[0022]以下将详细参考附图示出的特定示例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特征进行说明,所述示例性实施例在下文中仅以说明的方式给出,因此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其中:
[0023]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薄片材料压接设备的第一和第二辊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薄片材料压接设备的第一挤压模的放大图;
[0025]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薄片材料压接设备的第二挤压模的放大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片材料压接设备,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辊和第二辊,所述第一辊上设置有第一挤压模,所述第二辊上设置有第二挤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模上设有第一凸起支撑带和/或所述第二挤压模上设有第二凸起支撑带;所述第一挤压模的圆周表面沿所述第一辊轴向的两端之间延伸有相伴的至少一条第一凸起带和至少一条第一凹槽带,以及/或者所述第二挤压模的圆周表面沿所述第二辊轴向的两端之间延伸有相伴的至少一条第二凸起带和至少一条第二凹槽带;所述第一挤压模和第二挤压模压合时,第一挤压模和第二挤压模之间形成固定空间,使进入第一挤压模和第二挤压模之间的接续薄片材料被压接形成一条在材料幅宽方向上强度分布均匀的材料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材料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支撑带沿所述第一挤压模的圆周表面方向以及/或者所述第二凸起支撑带沿所述第二挤压模的圆周表面方向进行排布,且各自的排布角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凸起带和第一凹槽带以及/或者所述第二凸起带和第二凹槽带分别在所述第一挤压模和第二挤压模的圆周方向上的投影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材料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模和第二挤压模压合时形成的固定空间内,所述第一挤压模与所述第二挤压模的圆周表面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薄片材料的2倍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材料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模与所述第一辊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体,所述第一弹性体的形状与第一挤压模底部形状相适配,并且/或者所述第二挤压模与所述第二辊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二弹性体的形状与第二挤压模底部形状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片材料压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体与所述第一辊之间设有第一支撑限位体,以及/或者所述第二弹性体与所述第二辊之间设有第二支撑限位体;以及/或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坤高空邢俊美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三行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