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0752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第一引线框具有:通过第一导电性部件与阴极部连接的阴极连接部、以及具有第一连接面的第一连接部,而且第一引线框至少一部分露出到外部。第二引线框包含:通过第二导电性部件与阴极部连接的辅助连接部、以及具有与第一连接面相对的第二连接面的第二连接部。第三导电性部件将第一以及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由此可以提供以低成本且高制造成品率制造的固体电解电容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
技术介绍
近年来提出了一种用于降低固体电解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ESR=EquivaIent Series Resistance,等效串联电阻)的技术。根据日本特开2004-247665号公报(专利文献1),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电容器 元件、阴极引线框、辅助阴极引线框。阴极引线框连接电容器元件,并且至少有一部分从外 装树脂露出。辅助阴极引线框分别连接电容器元件以及阴极引线框。由激光焊接将阴极引 线框和辅助阴极引线框相互连接起来。根据日本特开2002-246268号公报(专利文献2),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电容器 元件、外装树脂、金属层、引线框。引线框与电容器元件电连接,并且至少有一部分从外装树 脂外部露出。金属层夹住电容器元件,并通过这个金属层使电容器元件与引线框之间电连 接。例如采用导电性粘接剂进行连接。安装夹住电容器元件的引线端子的方法,例如公开在特开平9-266137号公报(专 利文献3)中。根据这个方法,首先将电容器元件装载到阴极引线端子上,用银浆料进行接 合。然后用银浆料将电容器元件与阴极引线端子的弯曲部分接合。根据上述的特开2004-247665号公报(专利文献1),当由于制造偏差使电容器元 件的厚度变大时,由于阴极引线框与辅助阴极引线框之间的间隙变大,有可能使阴极引线 框与辅助阴极引线框之间不能互相焊接。其结果产生制造成品率降低的问题。根据上述的特开2002-246268号公报(专利文献2),必须设置用于在电容器外部 与金属层之间进行电连接的引线框。因此存在制造成本提高的问题。而且特别在批量生产工序中,必须将涂敷了导电性粘接剂的产品迅速地搬运到保 管场所。这时,由于导电性粘接剂还没有硬化,金属层可能会偏移规定的位置。其结果,也 会产生制造成品率降低的问题。根据上述特开平9-266137号公报(专利文献3),当阴极弓|导端子夹住电容器元件 时,由于夹住电容器元件的压力过大,有可能使电容器元件破损。因此也存在固体电解电容 器的制造成品率或可靠性降低的问题。而且由这个压力,从阴极引线端子与电容器元件之间会露出银浆料,其结果,可能 使阴极引线端子与阳极之间短路。因此也存在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成品率或可靠性降低 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的课题,其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以低成本和高的制造成品 率制造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以高的制造成品率制造高可靠性的固体 电解电容器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电容器元件,第一 第三导电性部件、第一以及 第二引线框。电容器元件具有阳极部、在阳极部上设置的电介质覆膜、以及在电介质覆膜 上设置的阴极部。第一以及第二导电性部件分别设置在阴极部上。第一引线框,具有通过 第一导电性部件连接到阴极部的阴极连接部、以及具有第一连接面的第一连接部,并且至 少一部分露出到外部。第二引线框,包含通过第二导电性部件连接到上述阴极部的辅助连 接部、以及具有与第一连接面相对的第二连接面的第二连接部。第三导电性部件将第一以 及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由第三导电性部件将第一引线框的第一连接部和 第二引线框的第二连接部连接起来。由于第三导电性部件可以埋在第一以及第二引线框之 间,因此可以更可靠地连接第一以及第二引线框之间,由此提高了制造成品率。另外,由于第一引线框具有露出到外部的部分,因此没有必要另外设置用于将第 一引线框与固体电解电容器之间进行电连接的部件。由此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最好,第二连接面相对于第一连接面倾斜。由此,在安装第二引线框之际可以抑制 第三导电性部件从第一以及第二引线框之间突出。最好,第一以及第二连接面呈3ο以上15ο以下的角度。由于角度在3ο以上,可以 更可靠地抑制第三导电性部件的突出。而由于角度在15ο以下,可以更充分确保第一以及 第二连接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好,第二引线框的厚度比第一引线框的厚度更小。由此可以减小固体电解电容 器的厚度。本专利技术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在具有阴极连接部以及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引线框的阴极连接部上形成第一导电 性部件。将具有阳极部、在阳极部上设置的电介质覆膜、在电介质覆膜上设置的阴极部的电 容器元件配置到第一导电性部件上并使上述阴极部与上述第一导电性部件接触。分别在阴 极部以及第一连接部的上面,形成具有粘性的第二以及第三导电性部件。通过沿着阴极部 的形成第二导电性部件的面,移动具有辅助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的第二引线框,并且通 过第二以及第三导电性部件,将辅助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分别安装到阴极部以及第一连 接部上。对第二以及第三导电性部件进行硬化。根据本专利技术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第二引线框在阴极部的安装,是沿着阴 极部的形成第二导电性部件的面移动第二引线框来进行的。由此,抑制了在安装之际施加 在阴极部上的压力,因此可以抑制电容器元件的破损以及第二导电性部件的突出。因此可 以以高的制造成品率制造出可靠性高的固体电解电容器。最好,对第二以及第三导电性部件进行硬化的方法,具备以下工序。以第一温度在整个第一时间对第二以及第三导电性部件进行加热。在比第一温度 低的第二温度对第二以及第三导电性部件进行冷却。以比第二温度高的第三温度并且在比 第一时间长的整个第二时间对第二以及第三导电性部件进行再加热。由此,通过在比第二时间短的整个第一时间的加热,直到可抑制第二引线框的偏 差的程度,对第二以及第三导电性部件进行硬化。即由短时间的加热使第二引线框不易产 生位置偏移,而且即使在没有长时间对第二以及第三导电性部件进行硬化就搬运半成品的 情况下,第二引线框的位置也不易偏移。由此可提高制造效率以及制造成品率。4最好,粘性是300dPa · s以上且800dPa · s以下的粘度。由于粘度在300dPa · s 以上,即使第一以及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间隔很大,也可更可靠地保持第三导电性部件。由于 可以更可靠地连接第一以及第二连接部,因此可提高制造成品率。而由于粘度在SOOdPa ·s 以下,可以更容易地涂敷第三导电性部件。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可以提高制造成品率并降低 制造成本。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可以以高的制造成品率制造出 可靠性高的固体电解电容器。本专利技术上述的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局面以及优点,可通过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 以下的详细说明而更加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概要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构成的剖面图。图2是以图1的箭头C表示的区域的放大图。图3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中,概要地表示第二 引线框安装的样子的剖面图。图4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制造方法中,概要地表示第一 以及第二引线框相互连接的样子的部分正面图。图5是在第一比较例中,概要地表示第一以及第二引线框之间产生接合不良的样 子的部分正面图。图6是在第二比较例中,概要地表示第二引线框安装的样子的剖面图。图7是概要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固体电解电容器的构成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1)参照图1以及图2,本实施方式的固体电解电容器具有电容器元件10、第一 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体电解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其具有阳极部、在上述阳极部上设置的电介质覆膜、以及在上述电介质覆膜上设置的阴极部;分别设置在上述阴极部上的第一以及第二导电性部件;至少一部分露出到外部的第一引线框,其具有通过上述第一导电性部件连接到上述阴极部的阴极连接部、以及具有第一连接面的第一连接部;第二引线框,其包含通过上述第二导电性部件连接到上述阴极部的辅助连接部、以及具有与上述第一连接面相对的第二连接面的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导电性部件,其将上述第一以及第二连接部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川明成平田义和吉富巧寿
申请(专利权)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