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上线路加固超低位架空作业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0651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铁路上线路加固超低位架空作业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人工挖孔桩施工,形成支点挖孔桩;步骤二、根据D型便梁的横梁安装间距调整轨枕间距,并将多余的轨枕抽出;步骤三、在轨枕之间根据D型便梁的横梁安装间距依次穿插安装横梁;步骤四、开挖纵梁基坑,然后采用超低位安装纵梁,并调整标高和线形,与横梁连接,将纵梁、横梁与支点挖孔桩连接为一体;步骤五、安装横梁斜杆及连接件,然后对各个安装位置进行注浆加固;步骤六、框架梁直接顶进施工,不拆除支点挖孔桩,顶进完成后拆除线路加固架空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工艺简单,安全性高,支撑加固稳定性强等优点。支撑加固稳定性强等优点。支撑加固稳定性强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铁路上线路加固超低位架空作业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施工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高速铁路上线路加固超低位架空作业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高速铁路线下横穿各种形式的桥涵形成立体交通网络时,在交叉部分的高速铁需要进行线路加固架空后才能进行下方框架桥的顶进横穿。对高速铁路的线路加固防护措施非常重要,在保证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前提下,直接影响框架桥能否顺序顶进施工,完成整个立体交通网络的构建。现有的线路加固架空方式多样,一般包括两种,分别为纵横抬梁法加固线路和D型施工便梁加固线路,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采用不同的加固架空方式,不管采用哪种加固架空方式,均需要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横抬梁,并且在框架梁顶进过程中,逐步拆除横抬梁以及支撑桩,具有施工工艺复杂,安全性低,支撑加固不稳定等缺点,而本申请项目涉及到的框架桥在顶进过程中与高速铁路线呈斜交顶进,因此加固架空施工方法与现有的施工方法存在较大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铁路上线路加固超低位架空作业施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安全性高,支撑加固稳定性强等优点。
[0004]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高速铁路上线路加固超低位架空作业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步骤一、人工挖孔桩施工,形成支点挖孔桩,支点挖孔桩沿铁路线两侧对称设置多组,位于上下行铁路线中间部分的支点挖孔桩,两条铁路线在同一安装位置的支点挖孔桩错开设置;
[0006]步骤二、根据D型便梁的横梁安装间距调整轨枕间距,并将多余的轨枕抽出;
[0007]步骤三、在轨枕之间根据D型便梁的横梁安装间距依次穿插安装横梁;
[0008]步骤四、开挖纵梁基坑,然后采用超低位安装纵梁,并调整标高和线形,与横梁连接,将纵梁、横梁与支点挖孔桩连接为一体;为避免落梁后侵限,纵梁顶高程按照纵梁顶面高出轨面不超过15cm控制;
[0009]步骤五、安装横梁斜杆及连接件,然后对各个安装位置进行注浆加固;
[0010]步骤六、框架梁直接顶进施工,不拆除支点挖孔桩,顶进完成后拆除线路加固架空结构。
[0011]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三中,横梁穿轨安装时,在钢轨底部位置垫上绝缘胶垫及钢轨扣件,同时横梁穿轨而出的两侧通过工字钢进行临时支撑和定位。
[0012]优选的是,所述步骤六中,拆除线路加固架空结构的过程为:先拆除D型便梁斜拉杆,在拆除过程中同步进行道碴的回填捣固,然后再解除横梁及纵梁的连接件,拆除纵梁,然后抽出横梁并替换小横梁为混凝土桥枕作为轨枕,对松动的道碴进行捣固。
[0013]优选的是,所述步骤四中,纵梁基坑开挖时,先开挖上下行铁路线间纵梁基坑,后开挖线侧纵梁基坑,纵梁基坑开挖完成后形成落梁槽坑,其长度较纵梁长,在安装纵梁前,先对落梁槽坑的槽壁进行支撑加固,在槽壁内用钢筋或脚手架钢管、带肋钢板或竹夹板连接后支撑加固,形成挡板,其上部为竹胶板、下部为钢板。
[0014]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一中,人工挖孔桩施工时,对于容易塌孔,导致线路沉降的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钻孔进行打桩时,为了防止钻机倾覆,倒向铁路一侧,导致侵限或砸伤铁路设备影响线路运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规避,一方面在钻机就位前对施工场地提前进行换填大颗粒固体材料并压实,具体为将施工场地表面的松动土层向下挖出设定的深度后,填充大颗粒固体材料并夯实和浇筑加固,另一方面在钻机就位后在线路外侧浇筑固定墩,并拉缆风绳,固定墩上具有内凹的安装槽并在安装槽上转动套设有饶绳套筒,所述饶绳套筒通过回位弹簧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固定墩上部还固定设置有倒L型的限位墩,其与所述固定墩一体浇筑成型,所述限位墩上具有所述缆风绳恰好穿过的通道,所述通道内设置有滑轮,所述缆风绳的某一截面上设置有限位环,所述缆风绳绕设于饶绳套筒后依次穿过通道内的滑轮后穿出通道并固定连接至钻机上。
[0015]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一中,支点挖孔桩的桩孔及其周边道床防护的方式如下:
[0016]①
防止挖桩开口时道床溜砟,对桩位处的枕木头道床砟进行注水泥浆固结;
[0017]②
桩位开口时逐段开挖至枕木头,随即用道砟袋堆砌防护,桩位开口处采用砌筑砖体或支模浇筑挡墙支护道床;
[0018]③
双线线间桩孔掘挖时,为保证营业线行车安全及人身安全,挖桩的作业人员、提升机具必须沉到轨底以下作业;同时为防止过往列车堕物砸伤作业人员,挖孔桩工作坑顶部在不超过轨底高度处设防护板棚。
[0019]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一中,在挖孔时,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各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也可以在每节模板的上下端各设一道圆弧形的、用槽钢或角钢做成的内钢圈作为内侧支撑,防止内模因受涨力而变形。
[0020]优选的是,所述步骤一中,支点挖孔桩桩孔布置为线路两侧多桩排列相邻,开挖时必须采取对角或同侧进行开孔掘挖、灌注,桩间水平距离≥5m,成孔灌注的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85%以上时,才能开孔掘挖相邻下一个桩身成孔。
[0021]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的项目作业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施工横抬梁,仅通过施工便梁即可完成线路加固架空作业,在框架桥顶进过程中也不需要拆除支点挖孔桩,从而使得加固施工过程工艺简单,材料用量少,在架空顶进过程中,不需要边顶进边拆除支点挖孔桩,从而使得顶进过程中安全性更高,线路加固结构稳定性强。
[0023]2、本专利技术在支点挖孔桩施工过程中,通过多重防护使得挖孔桩桩口及周边防护效果好,防护结构高,从而最大程度保护了铁路线路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0024]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支点挖孔桩的布置平面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调整轨枕并穿插钢横梁后的结构平面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纵梁就位安装后的结构平面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框架桥顶进完成后的结构立面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D型便梁连接结构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桩位口设置挡墙的结构平面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固定墩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
[0033]1、支点挖孔桩,2、横梁,3、纵梁,4、纵梁基坑,5、框架梁,6、挡墙,7、固定墩,8、饶绳套筒,9、限位墩,10、缆风绳,11、通道,12、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35]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速铁路上线路加固超低位架空作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人工挖孔桩施工,形成支点挖孔桩,支点挖孔桩沿铁路线两侧对称设置多组,位于上下行铁路线中间部分的支点挖孔桩,两条铁路线在同一安装位置的支点挖孔桩错开设置;步骤二、根据D型便梁的横梁安装间距调整轨枕间距,并将多余的轨枕抽出;步骤三、在轨枕之间根据D型便梁的横梁安装间距依次穿插安装横梁;步骤四、开挖纵梁基坑,然后采用超低位安装纵梁,并调整标高和线形,与横梁连接,将纵梁、横梁与支点挖孔桩连接为一体;为避免落梁后侵限,纵梁顶高程按照纵梁顶面高出轨面不超过15cm控制;步骤五、安装横梁斜杆及连接件,然后对各个安装位置进行注浆加固;步骤六、框架梁直接顶进施工,不拆除支点挖孔桩,顶进完成后拆除线路加固架空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上线路加固超低位架空作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横梁穿轨安装时,在钢轨底部位置垫上绝缘胶垫及钢轨扣件,同时横梁穿轨而出的两侧通过工字钢进行临时支撑和定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上线路加固超低位架空作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拆除线路加固架空结构的过程为:先拆除D型便梁斜拉杆,在拆除过程中同步进行道碴的回填捣固,然后再解除横梁及纵梁的连接件,拆除纵梁,然后抽出横梁并替换小横梁为混凝土桥枕作为轨枕,对松动的道碴进行捣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上线路加固超低位架空作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纵梁基坑开挖时,先开挖上下行铁路线间纵梁基坑,后开挖线侧纵梁基坑,纵梁基坑开挖完成后形成落梁槽坑,其长度较纵梁长,在安装纵梁前,先对落梁槽坑的槽壁进行支撑加固,在槽壁内用钢筋或脚手架钢管、带肋钢板或竹夹板连接后支撑加固,形成挡板,其上部为竹胶板、下部为钢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铁路上线路加固超低位架空作业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人工挖孔桩施工时,对于容易塌孔,导致线路沉降的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钻孔进行打桩时,为了防止钻机倾覆,倒向铁路一侧,导致侵限或砸伤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强国罗华松尚彩霞韩新伟李龙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