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形薄壁件加工过程中控制震颤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0244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精密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筒形薄壁件加工过程中控制震颤的方法,加工过程包括对侧面的铣加工以及端面、外圆的车加工,震颤包括径向震颤、轴向震颤和偏心震颤;控制震颤的方法包括:在铣加工模具周向侧面环绕设置护板,护板与侧面紧密贴合固定,使得侧面通过护板径向固定于铣加工模具;在车加工模具设置外部支撑结构、内部支撑结构,将外部支撑结构支撑中空环形端面外侧面,将内部支撑结构支撑中空环形端面内侧面,实现铣加工过程中的侧面径向震颤的控制和车加工过程中的中空环形端面轴向震颤的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特制的立车加工模具、铣加工模具,提高了加工精度,减少了轴向与径向两个方向及偏心引起的的震颤和变形。颤和变形。颤和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筒形薄壁件加工过程中控制震颤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精密机械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筒形薄壁件加工过程中控制震颤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型筒形镁合金薄壁类零件在航空领域有着广泛需求,由于无法焊接加工且铸造工艺的尺寸难以满足精度要求,因而目前轻质合金中空零件的生产以机床加工为主(车、铣等)。
[0003]针对高精密度大型筒形镁合金薄壁类零件,一种常见的加工方式是:将铸造成型的大型镁合金毛坯进行机床精加工获得更为精确的内部结构和尺寸;由于薄壁件从外侧壁夹合容易导致零件变形,针对薄壁件机床加工固定模具常采用在零件空腔内部支撑固定方式,一方面:此类模具固定挤占零件内腔空间,尤其影响针对零件内壁的精细加工,例如铣加工;另一方面,薄壁类零件在零件径向加工时易产生震颤,现有模具缺陷决定只能在待加工零件轴向一端固定,在另一端留有用于车床主轴进出开口端,导致开口端缺少模具固定导致震颤尤为严重,严重影响设备的加工精度;同时,针对大型镁合金薄壁类零件,由于径向截面曲率减小,零件侧壁的震颤现象更为严重。目前市场上急需一种筒形薄壁件加工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筒形薄壁件加工过程中控制震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过程包括加工筒形薄壁件侧面的铣加工以及加工筒形薄壁件端面、外圆的车加工,所述震颤包括径向震颤、轴向震颤;所述控制震颤的方法包括:在铣加工模具周向侧面环绕设置护板,所述护板与侧面紧密贴合固定,使得侧面通过护板径向固定于铣加工模具,实现铣加工过程中的侧面径向震颤的控制;在车加工模具设置外部支撑结构、内部支撑结构,将所述外部支撑结构压合支撑中空环形端面外侧面,将所述内部支撑结构压合支撑中空环形端面内侧面,实现车加工过程中的中空环形端面轴向震颤的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震颤还包括偏心震颤,所述偏心震颤控制方法包括:基于薄壁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和薄壁件毛坯的理论图像对薄壁件毛坯的轴心进行校正,基于校正后的轴心,进行立车加工,获取壁厚均匀的薄壁件毛坯,实现加工过程中偏心震颤的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件毛坯的拟合图像的获取方法,包括:利用薄壁件毛坯内外表面密布的传感器作为数据采样点,利用激光扫描获取传感器在空间坐标系坐标,根据传感器空间坐标信息拟合出薄壁件毛坯的三维图像。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壁厚均匀的薄壁件毛坯,包括:S301:连接相对轴心中心对称的定位块的中心作为中空环形端面的基准定位线,基于激光扫描拟合成像获取薄壁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基于薄壁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对基准定位线进行校正;薄壁件毛坯具有一个侧面、一个无遮挡的自由端面和一个中空环形端面;侧面内表面设有至少两个相对轴心中心对称的定位块;S302:对完成基准定位线校正的薄壁件毛坯的两端面及侧面外圆,进行立车加工,获取壁厚均匀的薄壁件毛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薄壁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对薄壁件毛坯的轴心进行校正,包括:S3011:利用激光扫描拟合成像软件,将零件毛坯的拟合图像和薄壁件毛坯理论图像的轴心线重合并,对零件毛坯径向截面各区域厚度进行对比,自动获取偏差并根据偏差大小进行颜色标识;S3012:若各径向截面偏差小于等于第一阈值δ1,不做任何调整,基准定位线完成校正;若各径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鹏飞安文洁王帅兵李光孟凡杰苏一宋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星航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