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焦炉炭化室荒煤气压力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9422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焦炉炭化室荒煤气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连通的液位调节装置和桥管,以及调节阀;所述桥管下端连接液位调节装置,调节阀穿过桥管与调节装置连通,并且调节阀能够上下移动,其底部能够与液位调节装置的底部开口密封接触;所述液位调节装置内部设有气液流动通道,液体通过液位的高低,打开或封闭通道,调节荒煤气流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通过液位调节装置和调节阀的结合,可以有效控制荒煤气和液体的排放,从而调节与桥管相连的上升管和焦炉炭化室中的压力,解决了焦炉炭化室内荒煤气压力波动不稳定的问题。室内荒煤气压力波动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焦炉炭化室荒煤气压力调节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焦炉单炭化室荒煤气压力调节
,特别涉及一种既可用于在线升级焦炉、又可用于新建焦炉的单炭化室荒煤气压力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焦炉,一种通常由耐火砖和耐火砌块砌成的炉子,用于使煤炭化以生产焦炭。用煤炼制焦炭的窑炉,是炼焦的主要热工设备。现代焦炉是指以生产冶金焦为主要目的、可以回收炼焦化学产品的水平室式焦炉,由炉体和附属设备构成。焦炉炉体由炉顶、燃烧室和炭化室、斜道区、蓄热室等部分,并通过烟道和烟囱相连。现代焦炉基本结构大体相同,但由于装煤方式、供热方式和使用的燃料不尽相同,又可以分成许多类型。
[0003]目前,在线运行焦炉炭化室荒煤气压力控制,主要是通过分段集气管压力调节来实现。在焦炉生产中由于各个炭化室所处的生产状态不同,易造成单个炭化室内荒煤气的压力波动。在装煤及结焦初期,荒煤气发生量较大,炭化室底部压力过大,会造成焦炉的装煤孔、炉墙、炉门、炉体等多处发生荒煤气无组织向外窜漏,造成大气环境污染;在结焦末期,荒煤气发生量小,炭化室底部易形成负压,空气被漏吸入炭化室,造成焦炭烧损和炉体损坏,焦炭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焦炉炭化室压力调节装置。
[0005]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焦炉炭化室荒煤气压力调节装置,包括连通的液位调节装置和桥管,以及调节阀;所述桥管下端连接液位调节装置,调节阀穿过桥管与调节装置连通,并且调节阀能够上下移动,其底部能够与液位调节装置的底部开口密封接触;所述液位调节装置内部设有气液流动通道,液体通过液位的高低,打开或封闭通道,调节荒煤气流动。
[0007]作为优选,所述液位调节装置包括外罩和设于外罩内部的齿槽杯,所述齿槽杯包括底部的出液口、杯体和内部的漏液槽,外罩的内壁与杯体的外壁之间留有第一间隙,该间隙连通外罩底部的开口;漏液槽与桥管连通,桥管下来的气液仅能从漏液槽侧壁设有的开孔排出,杯体的内壁与漏液槽的外壁之间留有第二间隙,该间隙与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连通,并且顶部密封;调节阀穿过漏液槽的底部,调节阀的底部能够与出液口密封接触。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开孔为为上下宽度一致的条状开孔,或者为宽度呈现从上至下逐渐增大的条状开孔,开孔均匀分布在漏液槽的侧壁下部。所述宽度呈现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是指宽度可以梯度变化,每个梯度可以采用侧边倾斜的梯形状结构(梯形竖条状开孔),也可以采用侧边竖直宽度一致的长方形结构(台阶形竖条状开孔),或者宽度可以无规则变化,或者整个开孔呈细倒V型的形状等,只要能达到宽度呈现从上至下逐渐增大的目的
即可。
[000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开孔的底部与漏液槽的底部齐平。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漏液槽的顶端高于杯体的顶端,底端高于出液口。
[0011]作为优选,所述调节阀为活塞执行机构,包括底部的内活塞装置、中部的活塞连杆和顶部的活塞调节气缸;所述内活塞装置包括活塞头、内活塞和活塞内套管,所述内活塞外部套有活塞内套管,活塞连杆穿过活塞内套管顶部并且与内活塞固定连接,活塞内套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活塞头,内壁设有一圈连续的水平方向凸起,在凸起的上方,活塞内套管的侧壁设有通孔;活塞头和活塞内套管的下端均设有开口,内活塞的外壁与凸起的一圈侧壁紧密接触,并且能够在活塞连杆的带动下上下滑动,内活塞的内部能够使液体通过;所述活塞头能够与液位调节装置的底部开口密封接触。
[00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活塞内套管的上端套有活塞外套管,活塞内套管的顶端和活塞外套管的顶端固定密封连接,并且内外两个套管的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活塞外套管的下端开口。
[001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活塞内套管的顶端和活塞外套管的顶端通过封盖固定密封连接,活塞连杆穿过封盖。
[00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凸起的位置高于活塞外套管的下端开口。
[001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活塞的内壁固定有连接块,活塞连杆通过该连接块与内活塞固定连接,并且所述连接块与内活塞内壁之间留有供液体通过的间隙。
[001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活塞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状态,或者均为开孔状态,或者一个为开口状态,另一个为开孔状态。
[001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通孔为上下宽度一致的条状通孔,或者为宽度呈现从上至下逐渐增大的条状开孔,通孔均匀分布在活塞内套管的侧壁。所述宽度呈现从上至下逐渐增大,是指宽度可以梯度变化,每个梯度可以采用侧边倾斜的梯形状结构(梯形竖条状开孔),也可以采用侧边竖直宽度一致的长方形结构(台阶形竖条状开孔),或者宽度可以无规则变化,或者整个开孔呈细倒V型的形状等,只要能达到宽度呈现从上至下逐渐增大的目的即可。
[001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内活塞的侧壁高度大于凸起上方活塞内套管侧壁的高度。
[001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活塞连杆和活塞调节气缸通过连接件连接;活塞调节气缸的侧面设有挡火板。
[0020]作为优选或者改进方案:
[0021]所述液位调节装置的壳体顶部设有贯穿壳体的外罩冲洗喷嘴,壳体侧壁上设有观察孔。
[0022]所述桥管的顶部设有低压氨水喷嘴、高压氨水喷嘴和高低压氨水喷嘴。所述低压氨水喷嘴设于桥管的入口处附近,贯穿桥管管壁;所述桥管的顶部设有法兰盖,高压氨水喷嘴和高低压氨水喷嘴对称设于法兰盖上。
[0023]所述桥管的管壁上还设有氨水快注口、清扫孔和/或取压管。
[0024]该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桥管和调节阀均固定在支架上,调节阀通过支撑装置与支架固定。
[0025]所述支架上还设有阀门定位器和变送器,所述阀门定位器与调节阀连接。
[0026]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中,液位调节装置中的液体能够通过液位的高低打开或封闭通道,调节荒煤气的流动,从而调节与桥管相连的上升管和焦炉炭化室中的荒煤气压力。同时,结合调节阀的上下运动,打开或封闭液位调节装置底部的开口,通过液体的快速排放,达到快速调节炭化室荒煤气压力的目的。
[0027]在焦炉生产中会有大量的粉尘、焦油及焦油渣沉积在外保护罩的上部及内壁,增加清洗装置,能够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0028]所述低压氨水喷嘴用于焦炉煤气除尘冷却,桥管底部区域冷却,高低压氨水喷洒,有利于在焦炉装煤过程中高压引射效应使桥管至集气管之间形成负压,配合集气管负压工艺操作,能有效控制焦炉装煤过程中烟尘无组织外溢,使得焦炉生产达到环保要求;
[0029]所述齿槽杯的设计,液面低于开孔顶端高度时,能够使液体和荒煤气同时从开孔流出,随着液面升高,开孔面积越来越小,荒煤气流出量也逐渐减小,从而避免气压降低过快;当液面高于开孔顶端的高度时,液体将开孔封闭,荒煤气无法排出,从而能使气压逐渐升高。
[0030]所述开孔优选为条形开孔,其宽度呈现从上至下逐渐增大的梯度变化。随着液面的升高,开孔的开口面积迅速减小,从开孔中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焦炉炭化室荒煤气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通的液位调节装置(1)和桥管(2),以及调节阀(3);所述桥管(2)下端连接液位调节装置(1),调节阀(3)穿过桥管(2)与调节装置(1)连通,并且调节阀(3)能够上下移动,其底部能够与液位调节装置(1)的底部开口密封接触;所述液位调节装置(1)内部设有气液流动通道,液体通过液位的高低,打开或封闭通道,调节荒煤气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炭化室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调节装置(1)包括外罩(11)和设于外罩(11)内部的齿槽杯(12),所述齿槽杯(12)包括底部的出液口(121)、杯体(122)和内部的漏液槽(123),外罩(11)的内壁与杯体(122)的外壁之间留有第一间隙(1

1),该间隙连通外罩(11)底部的开口(111);漏液槽(123)与桥管(2)连通,桥管(2)下来的气液仅能从漏液槽(123)侧壁设有的开孔(124)排出,杯体(122)的内壁与漏液槽(123)的外壁之间留有第二间隙(1

2),该间隙与出液口(121)连通;所述第一间隙(1

1)和第二间隙(1

2)连通,并且顶部密封;调节阀(3)穿过漏液槽(123)的底部,调节阀(3)的底部能够与出液口(121)密封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焦炉炭化室荒煤气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124)为上下宽度一致的条状开孔,或者为宽度呈现从上至下逐渐增大的条状开孔,开孔(124)均匀分布在漏液槽(123)的侧壁下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焦炉炭化室荒煤气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124)的底部与漏液槽(123)的底部齐平。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焦炉炭化室荒煤气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液槽(123)的顶端高于杯体(122)的顶端,底端高于出液口(12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炉炭化室荒煤气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3)为活塞执行机构,包括底部的内活塞装置(31)、中部的活塞连杆(32)和顶部的活塞调节气缸(33);所述内活塞装置(31)包括活塞头(311)、内活塞(312)和活塞内套管(313),所述内活塞(312)外部套有活塞内套管(313),活塞连杆(32)穿过活塞内套管(313)顶部并且与内活塞(312)固定连接,活塞内套管(313)的下端固定连接活塞头(311),内壁设有一圈连续的水平方向凸起(315),在凸起(315)的上方,活塞内套管(313)的侧壁设有通孔(316);活塞头(311)和活塞内套管(313)的下端均设有开口,内活塞(312)的外壁与凸起(315)的一圈侧壁紧密接触,并且能够在活塞连杆(32)的带动下上下滑动,内活塞(312)的内部能够使液体通过;所述活塞头(311)能够与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建宁徐守国王雅伦陈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华电节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