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片状光学元件定位效果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942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片状光学元件定位效果的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块包含背板、光学片状元件及侧框。背板具有第一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于靠近端缘的位置上形成有隆起的拱部。拱部与第一表面间形成插入孔。光学片状元件设置于第一表面上,其中光学片状元件于端部形成突耳。突耳伸入插入孔。侧框设置于背板上并对应第一表面靠近端缘的位置。侧框包含至少侧壁,侧壁底端形成有凹陷部。侧壁底端压于光学片状元件上,且拱部伸入凹陷部中,以便定位光学片状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固定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的光学片状元件(反射板),也可降低光学片状元件形变或遇热卷曲产生的影响,且具有节省工时及降低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内反射片的定位结构;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背框及其他相对应结构来定位反射片的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背光模块为TFT-LCD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过去面板都是采用冷阴极灯管(CCFL)最为背光源,近年来基于环保、美观,以及发光二极管(LED)价格下滑等因素,LED作为面板背光源的趋势也已驱于明朗化。 目前背光模块采用LED作为背光源几乎在笔记本电脑(NB)已成为主流,许多在LED应用技术上较为领先的业者,采用LED背光的NB产品比重已达9成以上。此外,面板也不断朝薄型化发展,LED背光源也被视为相当重要的环节,采用LED可比CCFL更节省背光模块的厚度,使显示装置整体达到超薄、美观的设计。 如图1及图2所示,公知背光模块10包含框架12、若干光学膜片(图未示出)、导光板14、反射片16、背板18及发光二极管模块20所组成。光学膜片、导光板14及反射片16分别叠设于背板18上,再以框架12包覆上述光学板材。在如图1中,发光二极管模块20较佳使用发光二极管灯条(LEDLight Bar)作为背光源。如图2所示,发光二极管灯条20设置于导光板14 一侧下方并邻接于反射片16,其中发光二极管21与导光板14的入光端面15相对应设置。 公知在组装上述背光模块10各元件过程中,发光二极管灯条20以胶带22定位于背板18上,另一面则再以双面胶带24连接反射片16。换言之,反射片16通过一条双面胶带24黏贴固定于背板18上,其它端缘并无任何固定方式。然而由于反射片16采用双面胶带24黏贴固定,当背光模块10在后续工艺中,受热会使反射片16产生巻曲(waving)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于背板上形成几何结构,借以固定光学片状元件(反射板)的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光学片状元件形变或遇热巻曲(waving)产生影响的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另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节省工时及降低成本的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光学片状元件垂直(Z轴)方向定位效果的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含背板、光学片状元件及侧框。背板具有第一表面,其中第一表面于靠近端缘的位置上形成有隆起的拱部。拱部与第一表面间形成插入孔。光学片状元件设置于第一表面上,其中光学片状元件于端部形成突耳。突耳伸入插入孔。侧框设置于背板上并对应第一表面靠近端缘的位置。侧框包含至少侧壁,侧壁底端形成有凹陷部。侧壁底端压于光学片状元件上,且拱部伸入凹陷部中。 在较佳实施例中,拱部自第一表面向上弯折形成直壁,直壁垂直突耳伸入方向设 置。插入孔形成于直壁上,突耳穿过插入孔而伸入靠近第一表面端缘位置处。插入孔由拱 部朝光学片状元件弯折而成。拱部具有跟部及支臂,跟部分别与第一表面及支臂连接,支臂 垂直跟部且与第一表面的端缘平行。在另一实施例中,拱部包含第一拱部及第二拱部。第 一拱部及第二拱部分别具有跟部及支臂,上述跟部分别与第一表面及支臂连接,上述支臂 平行第一表面。此外,侧框另包含第一压合端形成于凹陷部的一侧,供定位光学片状元件于 第一表面上。背板的端部垂直延伸形成侧板,侧板内面包含卡勾部,侧框的侧壁外表面则包 含卡合部,与卡勾部卡合定位。 本专利技术更提供一种显示装置,除前述的背光模块外,另包含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设置于背光模块上,以接收背光模块的光线并于显示面上产生图像。 本专利技术可固定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的光学片状元件(反射板),也可降低光学片状元件形变或遇热巻曲(waving)产生的影响,且具有节省工时及降低成本的优点。附图说明 图1A为公知显示装置的分解图; 图IB为公知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2A为本专利技术背光模块的光学片状元件设于背板的立体图; 图2B为本专利技术背光模块的光学片状元件定位于背板后,再组装侧框于第一表面上的实施例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侧框定位光学片状元件的一实施例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侧框定位光学片状元件的另一实施例4A为本专利技术拱部定位光学片状元件的第一实施例4B为本专利技术拱部定位光学片状元件的另一实施例4C为本专利技术拱部定位光学片状元件的又一实施例5为本专利技术侧框组装于背板的侧视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背板形成拱部结构的一实施例图6B为本专利技术背板形成拱部结构的另一实施例图7为本专利技术显示装置的分解图;以及图8为本专利技术显示模块的剖视图。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背光模块110背板112第一表面114侧板117贯穿孔118卡勾部120拱部120A第一拱部120B第二拱部122插入孔124直壁126跟部128支臂129侧孔150光学片状元件152突耳 170侧框1 174凹陷部72侧壁176第一压合端180卡合部300光学膜片502发光二极管700显示装置910显示面 178第二压合端 200导光板 500发光二极管模块 504胶带 900液晶显示面板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及其显示装置,利用本身结构所形成的几何形状定位光学片状元件。本专利技术也包含使用此显示装置的电子产品,在较佳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子产品指便携式电脑(portable computer)。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实施例中,也可为移动通信装置、数字照相机/摄影机、电子翻译机/阅读器或其它具有显示模块的电子产品。此外,本专利技术所指的光学片状元件较佳为反射片(reflective sheet),且背光源较佳使用侧入式(edge lighting)的发光二极管灯条(LED light bar)。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显示方式也可为直下式发光(bottom lighting),并可以其它传统灯管,例如CCFL等光源作为背光模块。 如图2A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块100包含背板110、光学片状元件150及侧框170。背板100具有第一表面112,其中第一表面112于靠近端缘的位置上形成有隆起的拱部120。本实施例的拱部120于背板110端缘附近直接翘曲弯折成形,因此拱部120与背板110 —体成形制成。然而在其它不同的实施例中,拱部120也可以组装方式,例如螺接或其它方式固定于背板120上。如图2A所示,拱部120较佳形成一拱门状,并与第一表面112间形成插入孔122。光学片状元件150设置于第一表面112上,其中光学片状元件150于端部形成突耳152。突耳152伸入插入孔122中,以限制光学片状元件150的位移。 如图2B所示,侧框170设置于背板110上并对应第一表面112靠近端缘的位置。侧框170包含至少一侧壁172,侧壁172底端形成有平行拱部120的凹陷部174(请同时参考图3A),拱部120则可伸入凹陷部174中,且侧壁172底端压于光学片状元件150上。在如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侧框170底端具有第一压合端176形成于凹陷部174的一侧。通过侧框170组装于背板110上时,第一压合端176即同时施压并定位光学片状元件150于第一表面112上。也就是说,凹陷部174在侧框170底端为背面挖空的一缺槽,使相对缺槽的三端形成包含第一压合端176的三个压合端。 在如图3B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凹陷部174前后两侧也可分别形成第一压合端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包含:一背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其中该第一表面于靠近端缘的位置上形成有隆起的一拱部,该拱部与该第一表面间形成一插入孔;一光学片状元件,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其中该光学片状元件于端部形成一突耳,该突耳伸入该插入孔;及一侧框,设置于该背板上并对应该第一表面靠近端缘的位置,该侧框包含至少一侧壁,该侧壁底端形成有一凹陷部;其中,该侧壁底端压于该光学片状元件上,且该拱部伸入该凹陷部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清风蔡政旻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