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92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机器人,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机器人设备,所述机器人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左侧装有玻璃窗,且壳体底端设有防水外壳,所述玻璃窗外表面设有刮除组件,所述防水外壳底端设有蓄水壳,所述蓄水壳两侧设有履带,所述转动轮表面设有从动轮,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顶端装有摄像机,所述刮除组件包括环形齿条,所述蓄水壳内设有蓄水组件,所述蓄水组件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活动杆端部装有推板,所述蓄水槽内设有圆形堵柱,且圆形堵柱底端装有浮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刮除组件能有效地使机器人更好的拍摄,同时通过蓄水组件增加机器人在水中的重力,防止侧翻,通过转动组件能更好地使机器人在水中移动。人在水中移动。人在水中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水下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水下机器人也称无人遥控潜水器,是一种工作于水下的极限作业机器人,水下环境恶劣危险,人的潜水深度有限,所以水下机器人已成为开发水下的重要工具。水下机器人在水下进行检测工作时,其自带的摄影设备相当于机器人的眼睛,起到侦察,拍摄,监控水底情况,水下机器人可在高度危险环境、被污染环境以及零可见度的水域代替人工在水下长时间作业。
[0003]而现有的水下机器人中,在水底拍摄时容易被水中的杂质阻碍拍摄视线,而且在移动过程中容易被水中的鱼或者其他物体碰撞而导致机器人侧翻,同时在遇到一些沟壑时不能跨越。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设备,所述机器人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左侧装有玻璃窗,且壳体底端设有防水外壳,所述玻璃窗外表面设有刮除组件,所述防水外壳底端设有蓄水壳,所述蓄水壳两侧设有履带,所述履带内部右端装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表面设有从动轮,且转动轮中心设有转动杆,所述壳体内部设有摄像组件,所述摄像组件顶端装有摄像机,所述刮除组件包括环形齿条,所述环形齿条内部设有两组支撑柱,且环形齿条上设有相吻合的一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中心位置设有一号基杆,所述一号基杆下端设有皮带,所述皮带另一端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有轴承,且连接柱顶端设有弧形刮板,所述环形齿条另一端设有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右侧输出端连接转动杆与二号齿轮,且双轴电机左侧输出端设有四号齿轮,所述二号齿轮顶端设有相吻合的三号齿轮,所述三号齿轮中心位置装有二号基杆,所述二号基杆一端设有一号斜齿轮,所述一号斜齿轮上设有相吻合的五号齿轮,所述五号齿轮上设有相吻合的六号齿轮,所述四号齿轮上装有相吻合的二号斜齿轮,所述二号斜齿轮中心位置设有三号基杆,所述三号基杆另一端设有涡扇,所述涡扇外侧装有涡扇外壳,所述蓄水壳内设有蓄水组件,且蓄水壳内设有蓄水槽,所述蓄水组件包括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活动杆端部装有推板,所述蓄水槽内设有圆形堵柱,所述圆形堵柱内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且圆形堵柱底端装有浮板。
[0006]优选的,所述摄像组件底端连接固定于六号齿轮顶端,且摄像组件由多组电机控制摄像机多角度进行拍摄记录。
[0007]优选的,所述蓄水壳内设有隔层挡板,所述隔层挡板顶端连接固定于一号基杆和连接柱底端,且隔层挡板底端贴合于推板。
[0008]优选的,所述防水外壳顶端设有吻合轴承的凹槽,所述轴承与连接柱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柱的顶端与弧形刮板固定连接,所述弧形刮板与玻璃窗接触。
[0009]优选的,所述双轴电机安装于防水外壳内部,且双轴电机为电性连接,所述防水外壳内部底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六号齿轮与环形齿条相互吻合。
[0010]优选的,所述防水外壳右侧端部设有吻合三号基杆的圆槽,所述三号基杆一端转动连接于二号斜齿轮,且三号基杆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涡扇。
[0011]优选的,所述推板底端与蓄水槽底端滑动连接,所述蓄水槽底端设有吻合与圆形堵柱的圆槽通孔,且蓄水槽底端内部设有凹槽,所述圆形堵柱表面上端设有两组出水口,且圆形堵柱表面下端设有两组进水口。
[0012]优选的,所述圆形堵柱表面设有两组挡板,所述挡板顶端和底端均设有弹簧,且挡板与圆形堵柱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设于蓄水槽底端内部的凹槽处,且弹簧共有四组,所述浮板顶端连接固定于圆形堵柱底端。
[001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刮除组件,利用刮除组件中环形齿条、支撑柱、一号齿轮、一号基杆、皮带、轴承、连接柱、弧形刮板的相互配合,在行走过程中通过连接柱的转动带动弧形刮板在玻璃窗的外表面来回刮除,防止玻璃窗上留有大量的杂质,避免了机器人内部的摄像机无法更好地拍摄。
[0015]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转动组件,利用转动组件中双轴电机、二号齿轮、三号齿轮、二号基杆、四号齿轮、一号斜齿轮、五号齿轮、六号齿轮、二号斜齿轮、三号基杆、涡扇的相互配合,在水底遇到沟壑而无法行走时,通过双轴电机带动涡扇转动,使机器人能够跨越沟壑,能更好地使其在不同的地形中进行探测拍摄。
[0016]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蓄水组件,利用蓄水组件中电动推杆、推板、圆形堵柱、出水口、进水口、弹簧、挡板、浮板的相互配合,在机器人进入水下时,是水进入蓄水槽中,增大机器人自身的重力,方便其更好的移动,同时防止水中的鱼类碰到是机器人侧翻。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机器人设备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刮除组件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动组件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动组件俯视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蓄水组件示意图。
[0022]图中:100、机器人设备;110、壳体;120、玻璃窗;130、防水外壳;140、蓄水壳;141、蓄水槽;150、履带;160、转动轮;161、转动杆;170、从动轮;180、涡扇外壳;190、隔层挡板;1910、摄像组件;1911、摄像机;
[0023]200、刮除组件;210、环形齿条;211、支撑柱;220、一号齿轮;221、一号基杆;230、皮带;240、轴承;241、连接柱;250、弧形刮板;
[0024]300、转动组件;310、双轴电机;320、二号齿轮;330、三号齿轮;331、二号基杆;340、四号齿轮;350、一号斜齿轮;360、五号齿轮;370、六号齿轮;380、二号斜齿轮;381、三号基杆;390、涡扇;
[0025]400、蓄水组件;410、电动推杆;420、推板;430、圆形堵柱;431、出水口;432、进水口;440、弹簧;450、挡板;460、浮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7]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8]一种水下机器人,如图1

5所示,包括机器人设备100,机器人设备100包括壳体110,壳体110左侧装有玻璃窗120,且壳体110底端设有防水外壳130,玻璃窗120外表面设有刮除组件200,防水外壳130底端设有蓄水壳140,蓄水壳140两侧设有履带150,履带150内部右端装有转动轮160,转动轮160表面设有从动轮170,且转动轮160中心设有转动杆161,壳体110内部设有摄像组件1910,摄像组件1910顶端装有摄像机1911,刮除组件200包括环形齿条210,环形齿条210内部设有两组支撑柱211,且环形齿条210上设有相吻合的一号齿轮220,一号齿轮220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机器人,包括机器人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设备(100)包括壳体(110),所述壳体(110)左侧装有玻璃窗(120),且壳体(110)底端设有防水外壳(130),所述玻璃窗(120)外表面设有刮除组件(200),所述防水外壳(130)底端设有蓄水壳(140),所述蓄水壳(140)两侧设有履带(150),所述履带(150)内部右端装有转动轮(160),所述转动轮(160)表面设有从动轮(170),且转动轮(160)中心设有转动杆(161),所述壳体(110)内部设有摄像组件(1910),所述摄像组件(1910)顶端装有摄像机(1911),所述刮除组件(200)包括环形齿条(210),所述环形齿条(210)内部设有两组支撑柱(211),且环形齿条(210)上设有相吻合的一号齿轮(220),所述一号齿轮(220)中心位置设有一号基杆(221),所述一号基杆(221)下端设有皮带(230),所述皮带(230)另一端设有连接柱(241),所述连接柱(241)上设有轴承(240),且连接柱(241)顶端设有弧形刮板(250),所述环形齿条(210)另一端设有转动组件(300),所述转动组件(300)包括双轴电机(310),所述双轴电机(310)右侧输出端连接转动杆(161)与二号齿轮(320),且双轴电机(310)左侧输出端设有四号齿轮(340),所述二号齿轮(320)顶端设有相吻合的三号齿轮(330),所述三号齿轮(330)中心位置装有二号基杆(331),所述二号基杆(331)一端设有一号斜齿轮(350),所述一号斜齿轮(350)上设有相吻合的五号齿轮(360),所述五号齿轮(360)上设有相吻合的六号齿轮(370),所述四号齿轮(340)上装有相吻合的二号斜齿轮(380),所述二号斜齿轮(380)中心位置设有三号基杆(381),所述三号基杆(381)另一端设有涡扇(390),所述涡扇(390)外侧装有涡扇外壳(180),所述蓄水壳(140)内设有蓄水组件(400),且蓄水壳(140)内设有蓄水槽(141),所述蓄水组件(400)包括电动推杆(410),所述电动推杆(410)活动杆端部装有推板(420),所述蓄水槽(141)内设有圆形堵柱(43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淑艳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依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