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527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4
一种集成件,包括流路控制组件、换热部,流路控制组件包括本体部、控制用阀件、节流元件;流路控制组件包括流路切换装置,流路切换装置包括活塞部件、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一端与活塞部件抵接,另一端与本体部或所述流路控制组件的固定部分抵接,活塞部件与活塞部件所在的腔的内壁部滑动配合;流路切换装置具有两个工作状态,使流路控制组件具有两个工作状态;通过活塞部件动作能实现流路的切换,有利于热管理系统的连接与小型化。系统的连接与小型化。系统的连接与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路切换用集成件。

技术介绍

[0002]流体系统中需要用到流路控制装置、换热器及控制阀件如节流元件等,这些零部件通过管路连接并与系统的其他部件连接并固定,由于系统中零部件较多,系统的管路连接也相对复杂;且系统存在不同的工作状态,在不同的工作状态,流体的工作方式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提供一种在系统使用时连接相对方便的集成件,集成件带有流体切换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4]一种集成件,所述集成件包括流路控制组件、换热部,所述流路控制组件包括本体部、控制用阀件、至少一个节流元件;所述流路控制组件具有第一接口部,所述本体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一通孔部、第二通孔部,所述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一通孔部位于同侧且朝向所述换热部设置,所述换热部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括两个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不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两个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不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能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通孔部能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第一流道;所述流路控制组件包括流路切换装置,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活塞部件、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活塞部件抵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本体部抵接或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流路控制组件的固定部分抵接;所述活塞部件限位设置于所述活塞部件所在的腔,所述活塞部件与所述活塞部件所在的腔的内壁部滑动配合;所述活塞部件相对所述本体部具有两个位置。
[0005]本文中的抵接包括直接抵接与间接抵接,连接包括直接连接与间接连通如通过管路连接或通过其他部件及管路连接等。定义所述活塞部件的外壁与所述本体部滑动配合的部位为外壁部,定义所述本体部的用于与所述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部位为内壁部;定义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用于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部位为外壁部,定义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用于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滑动配合的部位为内壁部。本文中阀件设置于两个部件之间,指的是阀件在流路中所处的位置,如“第二阀件设置于所述第四接口部与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的第三腔之间”,指的是第二阀件设置于第四接口部到流路切换装置的第三腔之间的流路中,以对流路进行控制,其他类同。
[0006]上述集成件,包括流路控制组件、换热部,流路控制组件包括本体部、控制用阀件、节流元件;流路控制组件包括流路切换装置;将控制用阀件、节流元件等集成在一起,并通过流路切换装置的活塞部件动作,能使流路切换装置改变流路,而实现流路的切换,可以相对减少控制用部件,且在使用时与系统连接相对简单,安装相对方便。
附图说明
[0007]图1、图2为集成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08]图3、图4为图1、图2所示集成件的冷媒流路的流路控制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09]图5为该流路控制组件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流路控制组件的A

A向剖视图,图7为流路控制组件的D

D向剖视图,图8为流路控制组件的E

E向剖视图,图9为流路控制组件的B

B向剖视图,图10为流路控制组件的C

C向剖视图;
[0010]图11为该集成件的冷媒流路的流路控制组件的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流路控制组件的F

F向剖视图,图13为图11所示流路控制组件的G

G向剖视图;
[0011]图14为该集成件的冷媒流路的流路控制组件又一方向的示意图,图15为图14所示流路控制组件的H

H向剖视图;
[0012]图16为该流路控制组件的本体部的立体示意图;
[0013]图17为集成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0014]图18为集成件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0015]图19为集成件的连接部的两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a)为集成件的第一种连接部的示意图,(b)为集成件的第二种连接部的示意图;
[0016]图20为能用于上述集成件的活塞部件的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中示意出第二活塞部件与第一活塞部件之间的两种状态;
[0017]图21为集成件的又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0018]图22为图21所示集成件的流路控制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3、图24为图22所示流路控制组件的本体部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中:
[0021]10、10a本体部,100第一侧部,101第一侧部的第一配合部,102第一侧部的第二配合部,103第二侧部的第一配合部,104第二侧部的第二配合部,106腔,1061底壁,1060内壁部,1061底壁,1062限位配合部,1063第二限位配合部,1064第一腔,1065第二腔,1066第三腔,111第一连通口,1111斜孔,112第二连通口,113第三连通口,114第四连通口,121连通通道,1211连通孔,1212连通孔,
[0022]20连接部,201连接部的第一侧部,2011、2012、2013、2014、2015连通孔,202连接部的第二侧部,2021、2023、2024、2025连通槽,203接管,204接管孔,205缺口部,21第一换热部,22第二换热部,
[0023]31第一阀件,310第一安装部,311连通孔,32第二阀件,320第二安装部,321腔,33第三阀件,330第三安装部,331连通部,35节流元件,350安装部,351接口,352腔,353连通孔,36流体控制阀,361、362、363接口,37流体箱,371流体腔,38连通孔,381节流孔,
[0024]5流路切换装置,50活塞部件,59第三活塞部件,590安装部,591第三活塞,5032、5033密封部,51第一活塞部件,510通流部,511外壁部,5111第一导向部,5112第二导向部,512密封部,513内壁部,514限位部,515通孔,516密封配合部,517弹簧抵接部,518限位部,52第二活塞部件,521外壁部,522扩口部,523密封部,524内壁部,525密封件,5251密封部,526挡件,527弹簧抵接部,528限位部,5281导向部,529密封配合部,53活塞配合座,531密封部,537弹簧抵接部,539密封配合部,54固定件,561第一密封件,562第二密封件,57盖,570盖,571折弯孔,572密封配合部,581第一通孔部,582第二通孔部,583第三通孔部,584第四
通孔部,585第五通孔部,
[0025]60安装架,701第一弹簧,702第二弹簧,703第三弹簧,741堵盖
[0026]81第一接口部,82第二接口部,83第三接口部,84第四接口部,85第五接口部,86第六接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件,所述集成件包括流路控制组件、换热部,所述流路控制组件包括本体部、控制用阀件、至少一个节流元件;所述流路控制组件具有第一接口部,所述本体部设置有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一通孔部、第二通孔部,所述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第一通孔部位于同侧且朝向所述换热部设置,所述换热部包括第一换热部、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括两个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不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两个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不连通;所述第一连通口、所述第二连通口能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一流道,所述第一通孔部能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第一流道;所述流路控制组件包括流路切换装置,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包括活塞部件、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活塞部件抵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本体部抵接或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流路控制组件的固定部分抵接;所述活塞部件限位设置于所述活塞部件所在的腔,所述活塞部件与所述活塞部件所在的腔的内壁部滑动配合;所述活塞部件相对所述本体部具有两个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设置有所述第一接口部,所述本体部具有第三连通口,所述第一接口部与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所述第三连通口与所述第一通孔部位于同侧;所述流路控制组件还具有单向动作机构,所述第一通孔部与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的活塞部件所在的腔连通,与所述活塞部件相对所述本体部的两个位置对应,所述流路切换装置、单向动作机构具有两个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二通孔部与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的活塞部件所在的腔连通,所述第二通孔部连通所述第一通孔部与所述单向动作机构的腔、所述节流元件;所述第一弹簧在第二工作状态对所述活塞部件的作用力小于所述第一弹簧在第一工作状态对所述活塞部件的作用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的活塞部件包括第一活塞部件、第二活塞部件、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位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内或所述第二活塞部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内,所述第二活塞部件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外壁包括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内壁部滑动配合的部位;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抵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塞部件抵接;所述单向动作机构包括第三弹簧、第三活塞部件,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活塞部件抵接,所述第三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流路控制组件的固定部分抵接;所述流路控制组件在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活塞部件相对远离所述第一通孔部,所述第三活塞部件相对远离所述第二通孔部,所述第二弹簧在第二工作状态对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作用力小于所述第二弹簧在第一工作状态对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作用力;所述第二活塞部件具有通流部,所述第一活塞部件具有通流部;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通流部小于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通流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件包括第二接口部、第三接口部、第四接口部、第五接口部;定义所述活塞部件一侧的与所述第一通孔部连通的部分为第一腔,所述活塞部件另一侧的部分为第三腔,定义流路切换装置在第二工作状态时的活塞部件,通过所述第二活塞部件的通流部之后、在所述第一活塞部件的通流部之前的部分为第二腔;所述本体部包括第三通孔部、第四通孔部,所述第三通孔部、第四通孔部与所述第三腔连通,在第一工作状态,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通孔部连通;所述第三腔与所述第二接口部连通;所述第三腔与至少一个控制用阀件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用阀件包括第一阀件、第二阀
件、第三阀件;所述第二阀件的通流口径大于所述第三阀件的通流口径,所述第三阀件的通流口径大于所述第一阀件的通流口径;所述第二阀件设置于所述第四接口部与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的第三腔之间,所述第四接口部与所述流路切换装置的第三腔能通过所述第二阀件控制连通或不连通;所述第三阀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接口部与所述第三接口部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