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热管理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815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热管理方法,该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热泵空调系统、电池温控系统、电驱动冷却系统和七通阀;电池温控系统包括动力电池支路和加热蒸发支路;热泵空调系统和加热蒸发支路相连;动力电池支路、加热蒸发支路和电驱动冷却系统通过七通阀相连,切换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态,确定目标工作模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切换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态,即可实现不同工作模式切换,以便多余热量在热泵空调系统、电池温控系统和电驱动冷却系统之间进行灵活转移,从而有效使用多余热量,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损耗,可有效降低能源损耗。可有效降低能源损耗。可有效降低能源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热管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热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热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中包含三个独立的系统:电驱动冷却系统、动力电池温控系统、空调系统。低温环境下,热泵空调系统蒸发器和动力电池系统需要吸收热量,电驱动系统、动力电池工作过程中会发热,为保证零件正常工作,常通过换热器将余热排放到环境中,无法有效利用;且现有技术中车辆热管理系统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热管理方法,以解决余热无法有效利用的问题。
[0004]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热泵空调系统、电池温控系统、电驱动冷却系统和七通阀;所述电池温控系统包括动力电池支路和加热蒸发支路;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和所述加热蒸发支路相连;所述动力电池支路、所述加热蒸发支路和所述电驱动冷却系统通过所述七通阀相连,切换所述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态,确定目标工作模式;
[0005]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或者第三工作模式;
[0006]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所述电驱动冷却系统和所述加热蒸发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连通形成回路,且所述动力电池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
[0007]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所述电驱动冷却系统和所述动力电池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连通形成回路,且所述加热蒸发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
[0008]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为所述加热蒸发支路和所述动力电池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连通形成回路,且所述电驱动冷却系统通过所述七通阀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
[0009]优选地,所述电驱动冷却系统包括隔离散热支路和连通散热支路;
[0010]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包括第一隔离模式和第一连通模式;所述第一隔离模式为所述隔离散热支路与所述加热蒸发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连通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且所述动力电池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所述第一连通模式为所述连通散热支路与所述加热蒸发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连通形成回路,且所述动力电池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
[0011]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包括第二隔离模式和第二连通模式;所述第二隔离模式为所述隔离散热支路与所述动力电池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连通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且所述加热蒸发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所述第二连通模式为所述连通散热支路与所述动力电池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连通形成回路,且所述加热蒸发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
[0012]所述第三工作模式包括第三隔离模式和第三连通模式;所述第三隔离模式为所述
加热蒸发支路与所述动力电池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连通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且所述隔离散热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所述第三连通模式为所述加热蒸发支路与所述动力电池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连通形成回路,且所述连通散热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
[0013]优选地,所述隔离散热支路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电动水泵和电机总成;
[0014]所述连通散热支路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电动水泵、电机总成和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一端与所述电机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七通阀相连。
[0015]优选地,所述加热蒸发支路包括相互连接的加热蒸发器、PTC加热器和蒸发电动水泵。
[0016]优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加热蒸发器、储液罐和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二截止阀和第三电子膨胀阀;
[0017]所述压缩机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接;
[0018]所述第二截止阀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连接;
[0019]所述加热蒸发器的一端与第三电子膨胀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接。
[0020]优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还包括外部换热器;所述阀门组件还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一截止阀;
[0021]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部换热器连接;
[0022]所述第一截止阀的一端与所述外部换热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接。
[0023]优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外部换热器相对设置。
[0024]优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却蒸发器;所述阀门组件包括单向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
[0025]所述单向阀的入口端与所述外部换热器相连,出口端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相连;
[0026]所述冷却蒸发器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接。
[0027]优选地,所述热泵空调系统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冷却蒸发器相对设置,且位于乘员舱的进风口。
[0028]一种车辆热管理方法,应用在如上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中,包括:
[0029]采集车辆当前数据;
[0030]根据所述车辆当前数据,切换所述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态,确定目标工作模式;
[0031]根据所述目标工作模式,控制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相对应的目标执行器件工作。
[0032]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车辆当前数据,切换所述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态,确定目标工作模式,包括:
[0033]所述车辆当前数据包括环境实际温度、所述动力电池支路对应的电池实际温度和电机总成对应的驱动发热量;
[0034]所述根据所述车辆当前数据,切换所述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态,确定目标工作模式,包括:
[0035]若所述环境实际温度小于第一环境温度、所述电池实际温度在第一电池温度和第二电池温度之间、且所述驱动发热量不小于第一发热量,则切换所述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
态,将第一工作模式确定为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0036]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工作模式,控制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相对应的目标执行器件工作,包括:
[0037]根据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控制所述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进行加热、控制所述电驱动冷却系统中的散热器切换工作状态、且控制所述加热蒸发支路中的加热蒸发器切换工作状态。
[0038]优选地,所述若所述环境实际温度小于第一环境温度、所述电池实际温度在第一电池温度和第二电池温度之间、且所述驱动发热量不小于第一发热量,则切换所述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态,将第一工作模式确定为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包括:
[0039]若所述环境实际温度小于第一环境温度、所述电池实际温度在第一电池温度和第二电池温度之间、且所述驱动发热量大于第二发热量,则切换所述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态,将第一隔离模式确定为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0040]若所述环境实际温度小于第一环境温度、所述电池实际温度在第一电池温度和第二电池温度之间、且所述驱动发热量在第一发热量和第二发热量之间,则切换所述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态,将第一连通模式确定为所述目标工作模式。
[0041]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车辆当前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泵空调系统、电池温控系统、电驱动冷却系统和七通阀;所述电池温控系统包括动力电池支路和加热蒸发支路;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和所述加热蒸发支路相连;所述动力电池支路、所述加热蒸发支路和所述电驱动冷却系统通过所述七通阀相连,切换所述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态,确定目标工作模式;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包括第一工作模式、第二工作模式或者第三工作模式;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为所述电驱动冷却系统和所述加热蒸发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连通形成回路,且所述动力电池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为所述电驱动冷却系统和所述动力电池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连通形成回路,且所述加热蒸发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所述第三工作模式为所述加热蒸发支路和所述动力电池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连通形成回路,且所述电驱动冷却系统通过所述七通阀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冷却系统包括隔离散热支路和连通散热支路;所述第一工作模式包括第一隔离模式和第一连通模式;所述第一隔离模式为所述隔离散热支路与所述加热蒸发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连通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且所述动力电池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所述第一连通模式为所述连通散热支路与所述加热蒸发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连通形成回路,且所述动力电池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所述第二工作模式包括第二隔离模式和第二连通模式;所述第二隔离模式为所述隔离散热支路与所述动力电池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连通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且所述加热蒸发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所述第二连通模式为所述连通散热支路与所述动力电池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连通形成回路,且所述加热蒸发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所述第三工作模式包括第三隔离模式和第三连通模式;所述第三隔离模式为所述加热蒸发支路与所述动力电池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连通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且所述隔离散热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所述第三连通模式为所述加热蒸发支路与所述动力电池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连通形成回路,且所述连通散热支路通过所述七通阀形成回路的工作模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散热支路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电动水泵和电机总成;所述连通散热支路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电动水泵、电机总成和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一端与所述电机相连,另一端与所述七通阀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蒸发支路包括相互连接的加热蒸发器、PTC加热器和蒸发电动水泵。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加热蒸发器、储液罐和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二截止阀和第三电子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接;所述第二截止阀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连接;
所述加热蒸发器的一端与第三电子膨胀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空调系统还包括外部换热器;所述阀门组件还包括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部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截止阀的一端与所述外部换热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外部换热器相对设置。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却蒸发器;所述阀门组件包括单向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单向阀的入口端与所述外部换热器相连,出口端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相连;所述冷却蒸发器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空调系统还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冷却蒸发器相对设置,且位于乘员舱的进风口。10.一种车辆热管理方法,应用在权利要求1

9任一项所述车辆热管理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车辆当前数据;根据所述车辆当前数据,切换所述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态,确定目标工作模式;根据所述目标工作模式,控制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相对应的目标执行器件工作。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辆当前数据,切换所述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态,确定目标工作模式,包括:所述车辆当前数据包括环境实际温度、所述动力电池支路对应的电池实际温度和电机总成对应的驱动发热量;所述根据所述车辆当前数据,切换所述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态,确定目标工作模式,包括:若所述环境实际温度小于第一环境温度、所述电池实际温度在第一电池温度和第二电池温度之间、且所述驱动发热量不小于第一发热量,则切换所述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态,将第一工作模式确定为所述目标工作模式;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工作模式,控制与所述目标工作模式相对应的目标执行器件工作,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工作模式,控制所述热泵空调系统中的冷凝器进行加热、控制所述电驱动冷却系统中的散热器切换工作状态、且控制所述加热蒸发支路中的加热蒸发器切换工作状态。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所述环境实际温度小于第一环境温度、所述电池实际温度在第一电池温度和第二电池温度之间、且所述驱动发热量不小于第一发热量,则切换所述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态,将第一工作模式确定为所述目标工作模式,包括:若所述环境实际温度小于第一环境温度、所述电池实际温度在第一电池温度和第二电池温度之间、且所述驱动发热量大于第二发热量,则切换所述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态,将第
一隔离模式确定为所述目标工作模式;若所述环境实际温度小于第一环境温度、所述电池实际温度在第一电池温度和第二电池温度之间、且所述驱动发热量在第一发热量和第二发热量之间,则切换所述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态,将第一连通模式确定为所述目标工作模式。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车辆当前数据,切换所述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态,确定目标工作模式,包括:所述车辆当前数据包括环境实际温度、所述动力电池支路对应的电池实际温度、电机总成对应的驱动发热量和散热器需求;所述根据所述车辆当前数据,切换所述七通阀的阀门工作状态,确定目标工作模式,包括:若所述环境实际温度小于第一环境温度、所述电池实际温度小于第一电池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星荣刘俊文余天凯林务田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