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高炉的除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8297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高炉的除湿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除湿单元、第二除湿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第一除湿单元包括第一冷水机组、第一降温换热器和第一保温水箱,所述第一冷水机组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蒸发器通过第一水管与第一降温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降温换热器通过第二水管与第一保温水箱连接,所述第一保温水箱通过第三水管与第一蒸发器连接,该用于高炉的除湿系统,实现了空气多次冷凝除湿,提升了除湿效果,另外,还实现了除湿后空气的加热功能,防止除湿后的空气温度降低且直接进入高炉内而影响高炉内部温度,而且,通过吸收第二蒸发器上的热量并传递至升温换热器上,实现了热量的再利用,节约了能源。能源。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高炉的除湿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高炉的除湿系统,属于高炉除湿


技术介绍

[0002]高炉是用钢板作炉壳,壳内砌耐火砖内衬。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5部分。由于高炉炼铁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产量大,劳动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故这种方法生产的铁占世界铁总产量的绝大部分。
[0003]空气作为高炉炼铁的一种原料,对空气含水量进行控制,是提高喷煤比、实现高炉炼铁节能的有效措施,控制空气中含水量比较理想地点在热风炉吸入口端,通过除湿装置对进入热风炉中的空气进行含水量(湿度)处理。
[0004]现有的冷凝式除湿装置在对空气进行除湿时,通常对空气只有单次冷凝,导致空气除湿不佳,空气中的湿度仍然无法满足要求,因此,需要有一种用于高炉的除湿系统,提高除湿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高炉的除湿系统。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高炉的除湿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除湿单元、第二除湿单元和加热单元;
[0007]所述第一除湿单元包括第一冷水机组、第一降温换热器和第一保温水箱,所述第一冷水机组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蒸发器通过第一水管与第一降温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一降温换热器通过第二水管与第一保温水箱连接,所述第一保温水箱通过第三水管与第一蒸发器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上连接有冷却组件;
[0008]所述第二除湿单元包括第二冷水机组和第二降温换热器,所述第二冷水机组包括第二蒸发器和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二蒸发器通过第四水管与第二降温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降温换热器通过第五水管与第一保温水箱连接,所述第一保温水箱通过第六水管与第二蒸发器连接;
[0009]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升温换热器,所述升温换热器上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升温换热器通过加热组件与第二冷凝器连接。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保温水箱的温度为8℃~10℃。
[0011]作为优选,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的进水端通过第七水管与第一冷凝器连接,所述冷却塔的出水端通过第八水管与第一冷凝器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冷却塔为开式冷却塔。
[0013]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二保温水箱,所述第二保温水箱的出水端通过第九水管与第二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通过第十水管与升温换热器连接,所述升温换热器通过第十一水管与第二保温水箱的进水端连接。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保温水箱的进水端高于第二保温水箱的出水端。
[0015]作为优选,所述第十水管上设置有水泵、止回阀和两个手动闸阀。
[0016]作为优选,所述水泵和止回阀均位于两个手动闸阀之间。
[0017]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保温水箱的温度为22.5℃~23.5℃。
[001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保温水箱的温度为23℃。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0]本技术一种用于高炉的除湿系统,实现了空气多次冷凝除湿,提升了除湿效果,另外,还实现了除湿后空气的加热功能,防止除湿后的空气温度降低且直接进入高炉内而影响高炉内部温度,而且,通过吸收第二蒸发器上的热量并传递至升温换热器上,实现了热量的再利用,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高炉的除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第十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1.第一冷水机组,101.第一蒸发器,102.第一冷凝器,2.第一降温换热器,3.第一保温水箱,4.第一水管,5.第二水管,6.第三水管,7.第二冷水机组,701.第二蒸发器,702.第二冷凝器,8.第二降温换热器,9.第四水管,10.第五水管,11.第六水管,12.升温换热器,13.冷却塔,14.第七水管,15.第八水管,16.第二保温水箱,17.第九水管,18.第十水管,19.第十一水管水泵,20.止回阀,21.手动闸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用于高炉的除湿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除湿单元、第二除湿单元和加热单元;
[0025]所述第一除湿单元包括第一冷水机组1、第一降温换热器2和第一保温水箱3,所述第一冷水机组1包括第一蒸发器101和第一冷凝器102,所述第一蒸发器101通过第一水管4与第一降温换热器2连接,所述第一降温换热器2通过第二水管5与第一保温水箱3连接,所述第一保温水箱3通过第三水管6与第一蒸发器101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102上连接有冷却组件;
[0026]空气流至第一降温换热器2处,且通过将第一保温水箱3内的水从第三水管6输送至第一蒸发器101后,再通过第一水管4输送至第一降温换热器2,第一降温换热器2内的水再从第二水管5回流至第一保温水箱3内,如此循环,通过第一蒸发器101吸收水中的热量,实现水的冷却,而空气中的温度传递至第一降温换热器2内的水中时,实现空气的降温,使空气中的水分冷凝成液体水,实现一次除湿,且第一蒸发器101吸收的热量传递至第一冷凝器102,第一冷凝器102通过冷却组件实现降温,从而提高第一蒸发器101吸收水中热量的能力,提升空气冷凝除湿效果。
[0027]所述第二除湿单元包括第二冷水机组7和第二降温换热器8,所述第二冷水机组7包括第二蒸发器701和第二冷凝器702,所述第二蒸发器701通过第四水管9与第二降温换热器8连接,所述第二降温换热器8通过第五水管10与第一保温水箱3连接,所述第一保温水箱3通过第六水管11与第二蒸发器701连接;
[0028]一次冷凝后的空气流至第二降温换热器8处,且通过将第一保温水箱3内的水从第六水管11输送至第二蒸发器701,第二蒸发器701内的水从第四水管9输送至第二降温换热器8,第二降温换热器8内的水再通过第五水管10回流至第一保温水箱3内,如此循环,通过第二蒸发器701吸收水中的热量,实现水的冷却,而空气中的温度传递至第二降温换热器8内的水中时,实现空气的再次降温,从而使空气中的水分继续冷凝成液体水,实现二次除湿,从而提高了空气除湿效果。
[0029]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升温换热器12,所述升温换热器12上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升温换热器12通过加热组件与第二冷凝器702连接。
[0030]第二蒸发器701上吸收的热量传递至第二冷凝器702上,第二冷凝器702通过加热组件传递至升温换热器12上,实现升温换热器12的温度升高,而二次除湿的空气流至升温换热器12时,吸收升温换热器12上的热量,则实现二次除湿后空气的加热,防止二次除湿后的空气温度后进入高炉内而影响高炉内部温度,这里,通过将第二冷凝器702上的热量传递至升温换热器12上,还可以提升第二冷凝器702吸收第二蒸发器701上热量的能力,从而可以提升第二蒸发器701对水冷却的能力,即降低第二降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高炉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除湿单元、第二除湿单元和加热单元;所述第一除湿单元包括第一冷水机组(1)、第一降温换热器(2)和第一保温水箱(3),所述第一冷水机组(1)包括第一蒸发器(101)和第一冷凝器(102),所述第一蒸发器(101)通过第一水管(4)与第一降温换热器(2)连接,所述第一降温换热器(2)通过第二水管(5)与第一保温水箱(3)连接,所述第一保温水箱(3)通过第三水管(6)与第一蒸发器(101)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102)上连接有冷却组件;所述第二除湿单元包括第二冷水机组(7)和第二降温换热器(8),所述第二冷水机组(7)包括第二蒸发器(701)和第二冷凝器(702),所述第二蒸发器(701)通过第四水管(9)与第二降温换热器(8)连接,所述第二降温换热器(8)通过第五水管(10)与第一保温水箱(3)连接,所述第一保温水箱(3)通过第六水管(11)与第二蒸发器(701)连接;所述加热单元包括升温换热器(12),所述升温换热器(12)上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升温换热器(12)通过加热组件与第二冷凝器(70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炉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水箱(3)的温度为8℃~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高炉的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塔(13),所述冷却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星鑫陆希凯薛文兴孙叶飞许向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云融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