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清理的双头打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705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清理的双头打磨设备,包括设备箱、安装架和储存盒,所述设备箱的外侧面焊接有安装架,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三锥形齿轮的右侧面固定有清理架,所述侧板的左侧设置有抽气泵,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右侧面固定有竖盒,所述第二反向丝杆的输出端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右端纵截面呈“工”字型结构的固定板,所述设备箱的右侧设置有储存盒,所述储存盒的右侧面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端螺纹连接有承接板。该可自清理的双头打磨设备,实现边打磨边处理过滤板的目的,打磨块结构能够位于不同型号的工件外侧,避免工件掉落,产生较大的噪音。产生较大的噪音。产生较大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清理的双头打磨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件打磨
,具体为一种可自清理的双头打磨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热冲压成形技术,是利用金属热塑性成形的原理,能够在成形的同时实现对板料的淬火热处理,提高材料的成形性能,大大扩展了高强度超高强度钢的应用范围。通过热冲压可以得到高强度机械部件,并可以减小零件,成形性好。但经过热冲压处理的圆柱形工件,两个端部存在合模线,需要通过将合模线打磨掉,如果依靠人工打磨,费事费力,且公差尺寸难以保证,从而需要通过打磨设备打磨掉工件上的合模线,为了提高效率,同时打磨工件的两端,市面上提出多种可自清理的双头打磨设备;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838135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头打磨设备,设置有两个砂轮,两个砂轮可以同时对一个工件打磨,也可以单独进行打磨,提高加工效率,公告号为CN217572185U的中国技术提出短轴双头自动打磨毛刺机,能够对哑铃状的双头轴类工件进行一次性装夹,即可进行双头端角位置的毛刺打磨,无需二次装夹;但结合现有技术,现有的可自清理的双头打磨设备仍存在以下问题:1、在打磨时,通过抽气泵收集打磨时产生的碎料,收集时需要使用到过过滤结构,过滤结构需要定期清理,但现有市场上的设备不能够打磨边处理过滤结构;2、打磨后,需要通过卸料结构卸料,但卸料结构直接将工件投入储存盒内,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自清理的双头打磨设备,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清理的双头打磨设备,实现边打磨边处理过滤板的目的,打磨块结构能够位于不同型号的工件外侧,避免工件掉落,产生较大的噪音。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清理的双头打磨设备,包括设备箱、安装架和储存盒:所述设备箱的外侧面焊接有安装架,且安装架的上方固定有后端纵截面呈“L”字型结构的输料架,所述输料架的后端固定有第四电动伸缩杆,所述第四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抵压架,所述安装架的顶端焊接有横板,且横板的前端安装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电动伸缩杆,且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有矩形盒,所述矩形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反向丝杆,所述第一反向丝杆的外端螺纹连接有夹持板,所述设备箱的顶端中部呈网格状结构;所述设备箱的上方固定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且第二锥形齿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竖辊,所述竖辊的底端固定有第四锥形齿轮,且第四锥形齿轮的右端啮合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所述第三锥形齿轮的右侧面固定有清理架,所述设备箱的内部固定有侧板,所述侧板
的左侧设置有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的输入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侧板的右侧固定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固定在设备箱的内部,且过滤板的右侧设置有收集盒,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右侧面固定有竖盒,且竖盒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反向丝杆,所述第二反向丝杆的输出端连接有挤压板;所述设备箱的上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右端纵截面呈“工”字型结构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外侧面固定有第一打磨块,所述第一打磨块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打磨块,所述第二打磨块的后侧面固定有第五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打磨块的后侧面固定有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出端;所述设备箱的右侧设置有储存盒,所述储存盒的右侧面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端螺纹连接有承接板。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边打磨边处理过滤板的目的,打磨块结构能够位于不同型号的工件外侧,避免工件掉落,产生较大的噪音。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矩形盒的前端固定有微型马达,且矩形盒前端固定的微型马达输出端与第一反向丝杆固定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矩形盒前端固定的微型马达输出端与第一反向丝杆固定连接,利用微型马达带动第一反向丝杆旋转。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持板通过第一反向丝杆与矩形盒构成滑动结构,且夹持板的底端纵截面呈弧形结构。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夹持板的底端纵截面呈弧形结构,便于利用夹持板夹持圆形辊件。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竖辊的顶端通过旋转密封圈与设备箱的顶端相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竖辊的顶端通过旋转密封圈与设备箱的顶端相连接,利用旋转密封圈提高密封性。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清理架右端的毛刷与过滤板的右侧面相贴合,且清理架的左端贯穿于过滤板的中部。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清理架右端的毛刷与过滤板的右侧面相贴合,清理架的旋转便于清理过滤板的过滤面。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底端滑动安装在设备箱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底端滑动安装在设备箱上,使得电动伸缩杆能够适应第一打磨块的移动。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五电动伸缩杆的下表面固定在设备箱的上表面。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五电动伸缩杆的下表面固定在设备箱的上表面,从而限定第五电动伸缩杆输出端的第二打磨块的左右位置。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接板通过螺杆与储存盒构成升降结构。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承接板通过螺杆与储存盒构成升降结构,便于调节工件的储存高度。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自清理的双头打磨设备,实现边打磨边处理过滤板的目的,打磨块结构能够位于不同型号的工件外侧,避免工件掉落,产生较大的噪音;1.设置有过滤板和清理架,在旋转打磨工件的同时,通过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竖辊、第三锥形齿轮和第四锥形齿轮的传动,使得清理架在过滤板上旋转,清理过滤板的外侧面,实现边打磨边处理过滤板的目的;2.设置有第一打磨块、固定板和支撑板,为适应不同型号的工件,第三电动伸缩杆调节固定板位置时,带动第一打磨块移动,使得第一打磨块能够位于不同型号的工件外侧;3.设置有储存盒和承接板,在将打磨好的工件存放在储存盒内时,通过升降承接板,调节最上面一层工件的高度位置,存放工件时,避免工件掉落,产生较大的噪音。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固定板与第一打磨块连接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抵压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储存盒整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三锥形齿轮与第四锥形齿轮连接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设备箱;2、安装架;3、输料架;4、横板;5、移动架;6、第一电动伸缩杆;7、矩形盒;8、第一反向丝杆;9、夹持板;10、第一电机;11、第一锥形齿轮;12、第二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清理的双头打磨设备,包括设备箱(1)、安装架(2)和储存盒(30),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箱(1)的外侧面焊接有安装架(2),且安装架(2)的上方固定有后端纵截面呈“L”字型结构的输料架(3),所述输料架(3)的后端固定有第四电动伸缩杆(34),所述第四电动伸缩杆(3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抵压架(35),所述安装架(2)的顶端焊接有横板(4),且横板(4)的前端安装有移动架(5),所述移动架(5)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电动伸缩杆(6),且第一电动伸缩杆(6)的输出端固定有矩形盒(7),所述矩形盒(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反向丝杆(8),所述第一反向丝杆(8)的外端螺纹连接有夹持板(9),所述设备箱(1)的顶端中部呈网格状结构;所述设备箱(1)的上方固定有第一电机(10),且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锥形齿轮(11),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1)的底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12),且第二锥形齿轮(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竖辊(13),所述竖辊(13)的底端固定有第四锥形齿轮(15),且第四锥形齿轮(15)的右端啮合连接有第三锥形齿轮(14),所述第三锥形齿轮(14)的右侧面固定有清理架(21),所述设备箱(1)的内部固定有侧板(16),所述侧板(16)的左侧设置有抽气泵(17),所述抽气泵(17)的输入端连接有进气管(18),所述侧板(16)的右侧固定有过滤板(19),所述过滤板(19)固定在设备箱(1)的内部,且过滤板(19)的右侧设置有收集盒(20),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1)的右侧面固定有竖盒(22),且竖盒(2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反向丝杆(23),所述第二反向丝杆(23)的输出端连接有挤压板(24);所述设备箱(1)的上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伸缩杆(29),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29)的输出端固定有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鹏程陈熙林罗超干强李洁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滕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