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重防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550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重防护栏,对重防护栏包括护栏框架、翼板,护栏框架包括顶杆、侧杆;各翼板相互平行,各翼板均与侧杆成角度,翼板的轿厢端的高度小于翼板的对重端的高度,相邻翼板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当工作人员对电梯进行维护时,工作人员处于电梯的轿厢一侧,工作人员将视线保持在与翼板倾斜角度相同的视角,就能够透过对重防护栏观察到电梯对重一侧的情况,无需额外设置窥视孔;由于底部的翼板倾斜设置,轿厢端与对重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同,对重端大而轿厢端小,在补偿缆弧形中心偏向轿厢一侧的情况下,仍能够保证补偿缆与底部翼板的间隙,避免发生干涉;同时,各翼板在水平角度下封闭,避免人体探入对重区域,出现安全隐患。全隐患。全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重防护栏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重防护栏。

技术介绍

[0002]考虑到电梯的安全需求,电梯均需设置对重防护栏,大部分电梯上的对重防护均为防护板或者防护网的结构,并在底坑位置增加补偿链过线孔以及窥视孔,便于补偿链穿过对重防护栏,同时,便于工作人员在维护时观察对重的位置。窥视孔的设置、补偿链过线孔的设置会导致制作工序增多,影响生产效率,不利于电梯维护,同时,会影响对重防护栏的结构强度,影响井道底坑布局外观。
[0003]相关技术中,采用多个面板拼接的方式形成完全遮挡型的防护平面,工作人员无法通过防护平面观察对重,仍需要额外设置窥视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技术提供一种对重防护栏,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对重防护栏,对重防护栏包括:护栏框架、翼板,所述护栏框架包括顶杆、侧杆,所述顶杆水平设置,所述侧杆设置于所述顶杆的两端,各所述侧杆向所述护栏框架的底端延伸;所述翼板设置多个,各所述翼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杆,各所述翼板相互平行,各所述翼板均与所述侧杆成角度,所述翼板的轿厢端的高度小于所述翼板的对重端的高度,相邻所述翼板间隔设置。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当工作人员对电梯进行维护时,工作人员处于电梯的轿厢一侧,由于相邻翼板之间存在倾斜的观察间隙,工作人员将视线保持在与翼板倾斜角度相同的视角,就能够透过对重防护栏观察到电梯对重一侧的情况,便于维护工作的进行,无需额外设置窥视孔,保证对重防护栏的结构强度;由于底部的翼板倾斜设置,轿厢端与对重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同,对重端大而轿厢端小,在补偿缆弧形中心偏向轿厢一侧的情况下,仍能够保证补偿缆与底部翼板的间隙,避免发生干涉;同时,各翼板在水平角度下封闭,避免人体探入对重区域,出现安全隐患。
[0007]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翼板的轿厢端的高度与底部相邻所述翼板的对重端的高度相等,所述翼板的对重端的高度与顶部相邻所述翼板的轿厢端的高度相等。
[0008]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翼板的轿厢端设置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所述翼板的轿厢端,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翼板成角度,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成角度,所述第二延伸部向所述翼板的对重端延伸。
[0009]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翼板的对重端设置有第三延伸部、第四延伸部,所述第三延伸部连接所述翼板的对重端,所述第三延伸部与所述翼板成角度,所述第四延伸部与所述第三延伸部成角度,所述第四延伸部向所述翼板的轿厢端延伸。
[0010]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翼板通过焊接连接于所述侧杆上。
[0011]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翼板与所述侧杆可拆卸连接,所述翼板上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翼板通过紧固件连接于所述侧杆上。
[0012]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护栏框架上设置有挡杆,所述挡杆水平设置,所述挡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杆,所述侧杆用于与补偿缆抵接。
[0013]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杆与两个所述侧杆的底部围成容置空间,补偿缆能够穿过所述容置空间。
[0014]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杆、所述侧杆由钢管、角钢或槽钢材料制成。
[0015]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翼板由复合材料制成。
[0016]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7]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8]图1是本技术对重防护栏的主视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对重防护栏的侧视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对重防护栏中翼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对重防护栏第一实施例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对重防护栏第二实施例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101.顶杆;102.侧杆;
[0025]201.翼板;202.第一延伸部;203.第二延伸部;204.第三延伸部;205.第四延伸部;
[0026]301.挡杆;
[0027]401.电梯轿厢;402.电梯对重。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部分将结合图1至图5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中部”、“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是用于区分特征名称,而非具有特殊含义,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对重防护栏,对重防护栏包括护栏框架、翼板201。
[0032]如图1所示,护栏框架包括顶杆101、侧杆102,顶杆101与侧杆102围成矩形形状。顶杆101处于护栏框架的顶部,形成矩形形状的顶边缘,顶杆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侧杆102,即侧杆10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侧杆102均与顶杆101垂直,侧杆102形成矩形形状的侧边缘。侧杆102向护栏框架的底端延伸,可以理解的是,顶杆101与两个侧杆102围成半开放的区域,便于设置翼板201。可以理解的是,顶杆101水平设置,两个侧杆102均竖直设置。
[0033]在一些示例中,护栏框架处于电梯轿厢401与电梯对重402之间,为使电梯轿厢401与电梯对重402具有较好的分隔效果,顶杆101、侧杆102由强度、抗弯性能均较好的材料制成。具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重防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护栏框架,所述护栏框架包括顶杆、侧杆,所述顶杆水平设置,所述侧杆设置于所述顶杆的两端,各所述侧杆向所述护栏框架的底端延伸;翼板,所述翼板设置多个,各所述翼板的两侧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侧杆,各所述翼板相互平行,各所述翼板均与所述侧杆成角度,所述翼板的轿厢端的高度小于所述翼板的对重端的高度,相邻所述翼板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的轿厢端的高度与底部相邻所述翼板的对重端的高度相等,所述翼板的对重端的高度与顶部相邻所述翼板的轿厢端的高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重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的轿厢端设置有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连接所述翼板的轿厢端,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翼板成角度,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成角度,所述第二延伸部向所述翼板的对重端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重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翼板的对重端设置有第三延伸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立杨洁杨自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广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