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617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包括:壳体、隔板、旋流管、尿素喷嘴座、分流板、多个消声管以及穿孔屏。壳体的管壁上开设有安装孔。隔板设置于壳体内,且隔板的中间具有通孔。旋流管安装于隔板的通孔内,旋流管的前后两端分别部分焊接在壳体上。尿素喷嘴座通过壳体的安装孔与旋流管的顶端相连接,尿素喷嘴座上安装有喷嘴,且喷嘴用以向旋流管内喷射雾状尿素。分流板设置于壳体内,并与旋流管的后端相连接。借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结构简单合理,可以保证氨气与尾气充分混合,显著提升了混合器的均匀性,保证了后处理的排放要求,且可以降低声能量,有效降低了排气噪声。有效降低了排气噪声。有效降低了排气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发动机
,特别是关于一种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GB 18352.6

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7691

2018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和《GB1495

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和测量方法》颁布实施以来,发动机尾气排放必须满足排放法规要求,同时整车噪声也要满足整车加速通过噪声要求。柴油发动机后处理SCR混合器设计开发主要关注点是满足排气流速均匀度、气体温度均匀度,NH3混合气均匀度要求,很少考虑排气消声的功能。
[0003]现有技术的柴油发动机后处理SCR混合器包括封装壳体、旋流管、钢丝网和气流隔板,尿素喷射系统喷射出的尿素成喷雾的形态,雾状形态的尿素经过旋流结构与排气混合。经过混合后的尿素喷雾未完全水解前有一部分会直接与混合气壳体或钢丝网接触,混合时间短,且背压高,尿素混合效果不好,发动机排气流量小的时候尿素热解的NH3混合均匀性差,容易在气流流速低的零部件接触面堆积呈现结晶。再者尾气温度与混合器壳体间存在温度差,形成热流交换,水溶液尿素水解热解效率降低,氨气吸附浓度不足,降低了尾气中氮氧化物的还原反应效率。
[0004]柴油发动机后处理装置中,DOC(氧化催化转换器)+DPF(颗粒捕集器)封装为一个整体,混合器安装在SCR(选择性催化还原转化器)+ASC(氨气氧化催化器)前,尿素喷嘴向混合器喷入尿素,提供一定需求的水溶液尿素。SCR+ASC集成在一颗载体上或者分开,也是一个整体分装。混合器装置在DPF后,SCR前,混合器与SCR连通。
[0005]现有发动机后处理系统同时兼顾发动机消声器的功能,但没有单独考虑后处理器消声不足的问题。不能有效降低排气噪声,给整车加速通过噪声带来困难。发动机消声器消声插入损失需要达到一定限值,才能更好的满足整车NVH要求。
[0006]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结构简单合理,可以保证氨气与尾气充分混合,显著提升了混合器的均匀性,保证了后处理的排放要求,且可以降低声能量,有效降低了排气噪声。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包括:壳体、隔板、旋流管、尿素喷嘴座、分流板、多个消声管以及穿孔屏。壳体的管壁上开设有安装孔。隔板设置于壳体内,且隔板的中间具有通孔。旋流管安装于隔板的通孔内,旋流管的前后两端分别部分焊接在壳体上。尿素喷嘴座通过壳体的安装孔与旋流管的顶端
相连接,尿素喷嘴座上安装有喷嘴,且喷嘴用以向旋流管内喷射雾状尿素。分流板设置于壳体内,并与旋流管的后端相连接,且分流板上开设有多个开孔。多个消声管的前端分别与分流板的多个开孔相连接,且每个消声管上均开设有多个孔。穿孔屏设置于壳体内,且穿孔屏的前端与多个消声管的后端相连接,且穿孔屏的后端与SCR的前端相连接。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壳体的前端具有尾气进气口,壳体的后端具有出气口。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隔板设置于壳体的进气通道内。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隔板为一体冲压成型,并呈Z字形,且隔板的下侧与壳体之间具有间隙。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旋流管的进气端具有百叶窗形式的导流片,且当气流经过导流片时,形成螺旋分气流。其中,旋流管的后端集成有穿孔板,穿孔板上开设有多个小孔。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尿素喷嘴座的下面设置有护罩。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壳体的尾气进气口用以与DPF相连接。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穿孔板上的多个小孔的直径均为6毫米至9毫米,且穿孔板表面开孔率为61%至76%。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护罩的高度为30毫米至80毫米,且护罩的锥度为20
°
至39
°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消声管的外径和壳体的内径比为0.25

0.48。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其结构简单合理,可以保证氨气与尾气充分混合,显著提升了混合器的均匀性,保证了后处理的排放要求,且可以降低声能量,有效降低了排气噪声。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的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的另一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的旋流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的旋流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的尿素喷嘴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的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的消声管及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的穿孔屏的一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的穿孔屏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安装在排气系统上的结构示意图。
[0031]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32]1‑
壳体,11

壳体内表面,2

隔板,21

隔板前端面,22

隔板后端面,23

圆孔,3

旋流管,31

叶片,32

旋流管内部,33

旋流管外壁,4

尿素喷嘴座,5

护罩,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管壁上开设有安装孔;隔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隔板的中间具有通孔;旋流管,安装于所述隔板的所述通孔内,所述旋流管的前后两端分别部分焊接在所述壳体上;尿素喷嘴座,通过所述壳体的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旋流管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尿素喷嘴座上安装有喷嘴,且所述喷嘴用以向所述旋流管内喷射雾状尿素;分流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旋流管的后端相连接,且所述分流板上开设有多个开孔;多个消声管,所述多个消声管的前端分别与所述分流板的多个开孔相连接,且每个消声管上均开设有多个孔;以及穿孔屏,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穿孔屏的前端与所述多个消声管的后端相连接,且所述穿孔屏的后端与SCR的前端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端具有尾气进气口,所述壳体的后端具有出气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进气通道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后处理SCR封装系统的抗性消声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一体冲压成型,并呈Z字形,且所述隔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开略原新涛林世金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