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机构及其键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6095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固定机构及其键盘装置,该固定机构包括基部、电路板和缓冲垫,基部上包括两定位柱,定位柱的上表面积大于连接面积,基部上的定位柱穿过电路板和缓冲垫上的定位孔设置。该键盘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缓冲垫上的按键部。该固定机构和键盘装置能够较佳的实现基部、电路板和缓冲垫间的定位,藉由该结构固定的电路板及缓冲垫可稳固设置在基部之上,不会发生脱落,同时三者间的配合结构更便于电路板和缓冲垫快速卡合操作的需要。(*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键盘用固定机构及键盘装置
,具体的涉及一种基板、 电路板和缓冲垫间装配结构的固定机构及采用该固定机构的键盘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为现有传统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IOO包括一基部130、 一电路板 140及一缓冲垫150。基部130包括一底板160、 一第一定位柱170及一 第二定位柱180。第一定位柱170及第二定位柱180呈矩形柱状。电路板 140具有第一孔洞141及第二孔洞142,第一孔洞141及第二孔洞142分 别对应第一定位柱170及第二定位柱180。缓冲垫150具有第三孔洞151 及第四孔洞152,第三孔洞151及第四孔洞152分别对应第一定位柱170 及定二定位柱180。缓冲垫150具有多个橡胶圈(未绘示于图中)。第一 定位柱170系穿过第一孔洞141及第三孔洞151且第二定位柱180穿过 第二孔洞142及第四孔洞152,以固定电路板140及缓冲垫150于基部 130之上。此外,藉由第一定位柱170及第二定位柱180作为定位点,以 固定电路板140、缓冲垫150及基部130的相对位置。如此一来,使缓冲 垫150的橡胶圈对应设置于电路板140的接点(pad)上。因此,当缓冲 垫150受到按压时,藉由缓冲垫150的橡胶圈触发电路板140。传统的固定机构IOO是藉由第一定位柱170穿过第一孔洞141及第三 孔洞151,并藉由第二定位柱180穿过第二孔洞142及第四孔洞152,使 电路板H0及缓冲垫150卡合于基部130。然而,电路板140及缓冲垫 150容易自固定机构110中脱落或隆起,使得缓冲垫150的橡胶圈无法确 实地对应电路板140的接点,而导致电路板140无法顺利地被触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固定机构及其键盘装置,该固定机构和 键盘装置的电路板及缓冲垫可稳固设置在基部之上,不会脱落,同时其间的配合结构便于电路板和缓冲垫快速卡合装配操作的需要。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机构包括一基部,该基部包括底板、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具有一 第一上表面及一第一连接面,该第一上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连接面设置,该第一定位 柱藉由该第一连接面连接底板,第一上表面的面积大于第一连接面的面积;所述第 二定位柱具有一第二上表面及一第二连接面,第二上表面相对于第二连接面设置, 第二定位柱藉由第二连接面连接底板;一电路板,设置于基部上,该电路板具有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该第一孔洞及 该第二孔洞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配合设置,第一定位柱穿过第一孔 洞且第二定位柱穿过第二孔洞,藉此将电路板稳固设置于基部上;以及一缓冲垫,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该缓冲垫具有第三孔洞及第四孔洞,该第三孔 洞及该第四孔洞分别与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配合设置,该第一定位柱穿过该第 三孔洞且该第二定位柱穿过该第四孔洞,藉此将缓冲垫稳固设置于该基部之上。具体的讲,所述第一孔洞及第三孔洞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上表面的面积,所述 第一孔洞及第三孔洞为矩形通孔,所述第一定位柱的第一上表面为矩形面,第一孔 洞、第三孔洞籍由第一定位柱定位;所述第一连接面的长边方向垂直于第二连接面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定位 柱及第二定位柱分别邻近所述底板的两个相对边缘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定位柱或第二定位柱为一倒梯型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具有一第一侧面,第一侧面连接所述第一上表面的短边及该第 一连接面的短边,第一定位柱在该第一侧面上具有一第一段差;或者第一定位柱更 具有一第二侧面,该第二侧面相对第一侧面并连接第一上表面的短边及第一连接面 的短边设置,第一定位柱在该第二侧面上具有一第二段差。所述第一定位柱为一 r型或T字型。所述第二定位柱的第二上表面的面积大于第二连接面的面积,所述第二孔洞及 第四孔洞为矩形通孔,所述第二定位柱的第二上表面为矩形面,第二孔洞、第四孔 洞籍由第四定位柱定位。所述第二定位柱具有一第三侧面,第三侧面连接该第二上表面的短边及该第二 连接面的短边,第二定位柱在该第三侧面上具有一第三段差,或者第二定位柱更具 有一第四侧面,该第四侧面相对于第三侧面并连接第二上表面的短边及该第二连接面的短边设置,第二定位柱在该第四侧具有一第四段差。具有上述固定机构的键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装置包括一由基部、电路 板和缓冲垫组成的固定机构,该基部包括底板、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具有一第一上表 面及一第一连接面,该第一上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连接面设置,该第一定位柱藉由该 第一连接面连接底板,第一上表面的面积大于第一连接面的面积;所述第二定位柱 具有一第二上表面及一第二连接面,第二上表面相对于第二连接面设置,第二定位 柱藉由第二连接面连接底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基部上,该电路板具有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该第一孔洞及 该第二孔洞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配合设置,第一定位柱穿过第一孔 洞且第二定位柱穿过第二孔洞,藉此将电路板稳固设置于基部上;所述缓冲垫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该缓冲垫具有第三孔洞及第四孔洞,该第三孔 洞及该第四孔洞分别与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配合设置,该第一定位柱穿过该第 三孔洞且该第二定位柱穿过该第四孔洞,藉此将缓冲垫稳固设置于该基部之上。所述键盘装置还包括一按键部,按键部设置于缓冲垫上,该按键部受到按压时 藉由缓冲垫触发电路板。该键盘装置中,所述第一孔洞及第三孔洞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上表面的面积, 所述第一孔洞及第三孔洞为矩形通孔,所述第一定位柱的第一上表面为矩形面,第 一孔洞、第三孔洞和第一定位柱的短边宽度相当,第一孔洞、第三孔洞籍由第一定 位柱的长边定位。所述第一连接面的长边方向垂直于第二连接面的长边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定位 柱及第二定位柱分别邻近所述底板的两个相对边缘设置。 所述第一定位柱或第二定位柱为一倒梯型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具有一第一侧面,第一侧面连接所述第一上表面的短边及该第 一连接面的短边,第一定位柱在该第一侧面上具有一第一段差;或者所述第一定位 柱更具有一第二侧面,该第二侧面相对第一侧面并连接第一上表面的短边及第一连 接面的短边设置,第一定位柱在该第二侧面上具有一第二段差。所述第一定位柱为一 r型或T字型。所述第二定位柱的第二上表面的面积大于第二连接面的面积,所述第二孔洞及 第四孔洞为矩形通孔,所述第二定位柱的第二上表面为矩形面,第二孔洞、第四孔 洞籍由第四定位柱定位。所述第二定位柱具有一第三侧面,第三侧面连接该第二上表面的短边及该第二 连接面的短边,第二定位柱在该第三侧面上具有一第三段差,或者第二定位柱更具有一第四侧面,该第四侧面相对于第三侧面并连接第二上表面的短边及该第二连接 面的短边设置,第二定位柱在该第四侧具有一第四段差。所述第二定位柱为一 r型或t字型。该固定机构的基部上所设置的第一定位柱和定位柱均可采用传统的 一体成型结构,定位柱采用上表面大于下连接面的结构设置,该结构具体可以为倒梯形、r型或T字型,籍此结构可以有效防止电路板或缓冲垫的孔洞 边缘从定位柱内脱出,实现良好定位效果。同时为了便于电路板和缓冲垫与基部的 快速装配,将电路板与缓冲垫上的孔洞面积可设计成大于定位柱的上表面面积。例 如可以设计成电路板和缓冲垫上的孔洞的宽度(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机构包括: 一基部,该基部包括底板、第一定位柱和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具有一第一上表面及一第一连接面,该第一上表面相对于该第一连接面设置,该第一定位柱藉由该第一连接面连接底板,第一上表面的面积大于第一 连接面的面积;所述第二定位柱具有一第二上表面及一第二连接面,第二上表面相对于第二连接面设置,第二定位柱藉由第二连接面连接底板; 一电路板,设置于基部上,该电路板具有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该第一孔洞及该第二孔洞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 位柱配合设置,第一定位柱穿过第一孔洞且第二定位柱穿过第二孔洞,藉此将电路板稳固设置于基部上;以及 一缓冲垫,设置于该电路板上,该缓冲垫具有第三孔洞及第四孔洞,该第三孔洞及该第四孔洞分别与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配合设置,该第一定位柱穿过 该第三孔洞且该第二定位柱穿过该第四孔洞,藉此将缓冲垫稳固设置于该基部之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立辉朱洪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