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及电池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656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及电池组件,它包括无主栅电池片,所述无主栅电池片包括硅片,硅片的正面设有正面非晶硅本征层,背面设有背面非晶硅本征层,所述正面非晶硅本征层的外侧设有微晶N层,所述背面非晶硅本征层的外侧设有微晶P层,所述微晶N层的外侧设有第一透明导电膜,所述微晶P层的外侧设有第二透明导电膜,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导电胶,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二导电胶,所述第一导电胶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胶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组件的可靠性,提升组件转换效率。提升组件转换效率。提升组件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及电池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高效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及其电池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异质结电池技术因其工艺步骤少,转换效率高,低温度系数,无PID、LID leTID衰减等优异的性能,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行业高度关注与认可,将成为一种替代当前主流PERC的光伏技术解决方案;由于当前的制造成本与当前主流的PERC技术有一些差距,限制其产业化的推进步伐,特别是异质结电池由于双面均需要用到银浆,单耗用量大,而且低温银浆的单价也比主流高温浆料要高,整个银浆占到电池非硅成本的65%以上;除了低温银浆采购价比高温银浆高以外,其单位用量远超主流技术外;平均每瓦的浆料用量在25

30mg/Wp,比主流的9

13mg/Wp还有较大的差距。
[0003]当前行业降本提效措施,普遍采用MBB的方案来实现增效降本,但随着BB数的增加,增加了丝网印刷的工艺难度,并且效率提升也达到拐点;串焊设备的精度也无法匹配与满足更细铜线与更多BB数;BB数一般在12BB~15BB之间,圆铜丝直径最细至少需>0.25mm。
[0004]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有:
[0005](1)异质结的串焊工序是一个工艺技术难点;采用的低温圆铜丝材料进行焊接,实现与电池主栅的欧姆接触,当前主流红外串焊设备,会容易引起虚焊、过焊等不良,虚焊与过焊这些指标对产品可靠性将是重要的隐患;
[0006](2)常规的红外焊接工艺方式及激光划片,都会对异质结的非晶硅薄膜产生热损伤,引起封装效率的损失,电池的封装损失比PERC电池普偏会高2%;
[0007](3)另外限于当前串焊设备精度原因,圆铜丝在电池片主栅线的位置都会有偏移,随着栅线BB数量增加,圆铜丝在电池表面因为偏移而产生额外的遮挡,引起更多的电池封装光学损失。
[0008]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如下:
[0009]异质结的串焊工序是一个工艺技术难点;采用的低温圆铜丝材料需要在低于190度的较小温度窗口条件进行焊接,实现与电池主栅的欧姆接触,当前主流串焊设备在长时间不间断运行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窗口较大,很难达到这种较窄的温度条件,容易引起虚焊、过焊等不良,虚焊与过焊这些指标对产品可靠性将是重要的隐患;
[0010]常规的红外焊接工艺方式对异质结非晶硅薄膜也容易产生热损伤;是异质结电池封装过程中一个主要封装效率损失,功率损失在1%左右;激光划片方式,不管是有损激光还是无损激光,激光切片过程的高温,都会对异质结的非晶硅薄膜产生损伤,引起封装效率的损失,功率普偏降低1.2%左右;
[0011]另外当前电池主栅宽度在60um左右,圆铜丝直径在0.3mm左右,与主栅接触面积更小;串焊设备定位精度也不够,容易引起焊接位置偏移,圆铜丝在电池表面因为偏移而产生遮挡,引起了额外的光学损失;
[0012]以上这些不利因素,电池封装成组件的效率要较当前主流的PERC技术要低;增加了产品的综合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及其电池组件,提高了组件的可靠性,提升组件转换效率。
[001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15]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它包括无主栅电池片,所述无主栅电池片包括硅片,硅片的正面设有正面非晶硅本征层,背面设有背面非晶硅本征层,所述正面非晶硅本征层的外侧设有微晶N层,所述背面非晶硅本征层的外侧设有微晶P层,所述微晶N层的外侧设有第一透明导电膜,所述微晶P层的外侧设有第二透明导电膜,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导电胶,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二导电胶,所述第一导电胶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胶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每个无主栅电池片上布置的低温圆铜丝的数量不少于18根。
[0017]进一步地,所述低温圆铜丝的直径不大于0.2mm。
[0018]进一步地,所述低温圆铜丝的表面设有无铅低温合金涂层。
[0019]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组件,它包括无主栅电池串,所述无主栅电池串的正面设有正面固定胶膜,背面设有背面固定胶膜,所述正面固定胶膜的外侧设有正面钢化玻璃,所述背面固定胶膜的外侧设有背面钢化玻璃,所述背面钢化玻璃的背面设有三个接线盒;所述无主栅电池串的外边缘设有一圈组件边框,所述无主栅电池串包括由多个无主栅电池片组成的电池单元,相邻两个电池单元通过低温圆铜带串焊在一起,多个电池单元串焊后形成一组电池串单元,电池串单元之间再通过低温圆铜带串焊形成无主栅电池串,电池串单元之间设置汇流带进行电路连接。
[0020]进一步地,所述无主栅电池片包括硅片,硅片的正面设有正面非晶硅本征层,背面设有背面非晶硅本征层,所述正面非晶硅本征层的外侧设有微晶N层,所述背面非晶硅本征层的外侧设有微晶P层,所述微晶N层的外侧设有第一透明导电膜,所述微晶P层的外侧设有第二透明导电膜,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导电胶,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二导电胶,所述第一导电胶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胶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连接。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技术采用大尺寸半片无主栅电池片,使用低银耗微晶工艺,采用的低温圆铜丝数量达到18根以上,圆铜丝直径不超过0.2mm;无红外焊接引起的热损失,无激光切割损失,因无主栅不会产生圆焊丝与主栅定位偏移引起额外遮挡的光学损失;圆铜丝的数量增多,减少了距离,缩短了电流的传输通道,减少电学损失;多个方面提高了电池到组件的封装效率;可靠性更好,单位面积上更高的功率,产品制造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无主栅半片电池的正面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无主栅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相邻电池互连的正面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的相邻电池互连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电池层叠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的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为本技术的电池组件的正面示意图。
[0030]图8为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其中:
[0032]无主栅电池串1、无主栅电池片2、硅片21、正面非晶硅本征层22、背面非晶硅本征层23、微晶N层24、微晶P层25、第一透明导电膜26、第二透明导电膜27、低温圆铜丝28、第一导电胶29、第二导电胶210、正面固定胶膜3、背面固定胶膜4、正面钢化玻璃5、背面钢化玻璃6、接线盒7、汇流带8、组件边框9。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实施例1:
[0034]参见图1~图4,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它包括无主栅电池片2,所述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无主栅电池片(2),所述无主栅电池片(2)包括硅片(21),硅片(21)的正面设有正面非晶硅本征层(22),背面设有背面非晶硅本征层(23),所述正面非晶硅本征层(22)的外侧设有微晶N层(24),所述背面非晶硅本征层(23)的外侧设有微晶P层(25),所述微晶N层(24)的外侧设有第一透明导电膜(26),所述微晶P层(25)的外侧设有第二透明导电膜(27),所述第一透明导电膜(26)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一导电胶(210),所述第二透明导电膜(27)的外侧设有多个第二导电胶(211),所述第一导电胶(210)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28)连接,所述第二导电胶(211)之间设置低温圆铜丝(28)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无主栅电池片(2)上布置的低温圆铜丝(28)的数量不少于18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圆铜丝(28)的直径不大于0.2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圆铜丝(28)的表面设有无铅低温合金涂层。5.一种无主栅异质结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无主栅电池串(1),所述无主栅电池串(1)的正面设有正面固定胶膜(3),背面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健刘松民朱强忠吴振薛小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爱康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