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切削稳定性的类摆线加工轨迹生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5497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高切削稳定性的类摆线加工轨迹生成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复杂曲面摆线铣削进行区域划分,并建立三维空间与平面等参数域的映射关系;然后,基于摆线铣削动力学稳定性预测模型,通过控制刀具加工过程中刀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高切削稳定性的类摆线加工轨迹生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切削稳定性的类摆线加工轨迹生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航空机匣等复杂曲面零件具有表面形态特征多样、余量分布无规则、加工精度要求高以及材料去除率大等特性,在加工该类零件时,环切、行切等传统加工刀轨中含有大量凹凸拐角,易加剧刀具和工件之间啮合角的波动起伏,导致切削载荷突变、切削温度升高、刀具磨损严重、表面质量差等问题。摆线铣削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摆线加工以平滑过渡的曲线轨迹分多次逐步去除材料,切削合力变化较平稳,能较好地降低刀具负载,有效地避免了对机床的剧烈冲击。
[0003]查阅现有技术与文献发现,文献“M,Otkur,and,et al.Trochoidal mill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and Manufacture,2007.”提出了一种摆线铣削建模方法,并公开了一种双摆线铣削轨迹规划方法,有效提高了摆线铣削的加工效率;文献“Wang C,Li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高切削稳定性的类摆线加工轨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复杂曲面形貌特征信息,划分类摆线加工区域;步骤2、建立三维空间与平面等参数域之间的空间映射关系,获得等参数域内加工区域边界,并以加工边界П的偏置曲线作为轨迹引导线Ι;步骤3、建立摆线铣削动力学模型,获得三维稳定边界,预设主轴转速n、轴向切深a
p
和径向切深a
e
等动力学参数,求解实现稳定切削的摆线步距阈值Str[Str
min
,Str
max
];然后在等参数域内规划单周期变半径摆线铣削轨迹;步骤4、将摆线铣削轨迹向刀轴方向偏置,获得类摆线刀具切削轨迹C
i
;以C
i
为单元刀轨,沿轨迹引导线Ι多次迭代生成等参类摆线轨迹X,覆盖等参数加工区域;步骤5、将所述等参类摆线轨迹X逆映射到三维加工表面Μ,并考虑机床的运动特性,尽量减少切削过程中对旋转轴的使用频率,同时兼顾包括切削振动的约束条件,优化类摆线刀轨中刀轴位姿变化,对局部刀轨进行调整,最终获得三维类摆线加工刀轨Z。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高切削稳定性的类摆线加工轨迹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等参数域内规划单周期变半径摆线铣削轨迹,具体如下:(1)在所求摆线步距阈值Str中选定期望步距Str0,获取刀具位置角摆线半径R与刀具

工件啮合角的关系;以减少加工时间为目标,优化动力学切削参数,确定临界刀具

工件啮合角θ0;(2)从切入段切削轨迹L
r
、中间段切削轨迹L
z
、切出段切削轨迹L
c
三段对类摆线铣削段轨迹进行规划:

切入段切削轨迹L
r
切入段切削轨迹L
r
沿用余摆线模型切削轨迹;设S为切入段切削轨迹起点,O点为刀具圆心,刀具轮廓与前一周期切削轨迹交于点D,与当前周期的切削轨迹切点为C
n
,与的夹角为刀具

工件啮合角θ;d是过点D且与轨迹引导线Ι相平行的方向曲线与当前周期内切削轨迹的交点,将d作为切入段切削轨迹终点E
n
;根据(1)中所述临界刀具

工件啮合角在当前周期内求解刀具

工件啮合角为θ0时刀具位置角时刀具位置角表示切削轨迹L中刀具

工件啮合角不小于θ0的刀具位置角范围,此时的切入段切削轨迹L
r
不能唯一确定,将当前加工区域最大内切圆半径R
max
预设为类摆线轨迹初始半径R1,在中间段切削轨迹L
z
中需要对R1进一步优化;

中间段切削轨迹L
z
设切削轨迹为过程切削轨迹L
i
,i为迭代次数;为保证刀具在中间切削路径L
z
切削过程中啮合角尽可能接近临界值θ0,基于过程切削轨迹L
i
,采用迭代延长轨迹优化方法获得中间切削路径L
z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玉文李兆亮牛金波徐金亭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