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热管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5093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热管散热器,包括散热体、压板、绝缘支撑板、中间隔离板、引出电极,其特征是散热体由受热体、热管和散热片组成,受热体连接热管,热管轴向上安装有若干散热片;电力元件设于两受热体之间;受热体上下设有压板,压板与绝缘垫、垫块叠放在一起,并通过螺栓固定;散热体中间设有中间隔离板,中间隔离板通过绝缘支撑板支撑,两侧部的绝缘支撑板和连接螺栓组成支撑框架;一侧支撑板上设有引出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热阻小,流阻小,散热效果好;在无强迫空气对流时,仍有较强的散热能力。(*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管散热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自然对流的新型热管 散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散热装置,都是使用风冷或水冷的装置散热。 风冷装置一般是实体型铸造件或者铝型材的带散热翅片的散热器,热阻大。水冷 装置虽然效果较风冷装置好一些,但是设备投入较大,而且浪费水资源,存在漏 水、结露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热阻小、流阻小、散热效果好的一种 新型热管散热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热管散热器,包括散热体、压板、绝缘支撑板、中间隔离板、引出 电极,其特征在于散热体由受热体、热管和散热片组成,受热体连接热管,热 管轴向上安装有若干散热片;电力元件设于两受热体之间;受热体上下设有压板, 压板与绝缘垫、垫块叠放在一起,并通过螺栓固定;散热体中间设有中间隔离板, 中间隔离板通过绝缘支撑板支撑,两侧部的绝缘支撑板和连接螺栓组成支撑框 架; 一侧支撑板上设有引出电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热阻小,流阻小, 散热效果好;在无强迫空气对流时,仍有较强的散热能力。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主视图; 图2是本技术俯视图; 图3是本技术侧视图。图中1、引出电极2、受热体3、电力元件4、热管5、散热片6、 绝缘支撑板7、压板8、垫块9、绝缘垫10、连接螺栓11、中间隔离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技术结构一种新型热管散热器,包括散热体、压板7、绝缘支撑板6、中间隔离板ll、 引出电极l;散热体由受热体2、热管4和散热片5组成,受热体2连接热管4, 热管4轴向上安装有若干散热片5;电力元件3设于两受热体2之间;受热体2 上下设有压板7,压板7与绝缘垫9、垫块8叠放在一起,并通过螺栓固定;散 热体中间设有中间隔离板ll,中间隔离板11通过绝缘支撑板6支撑,两侧部的 绝缘支撑板6和连接螺栓10组成支撑框架; 一侧支撑板6上设有引出电极1。配用器件在1.5—2英寸时,热管散热器的长度L为460 570mm,引出电极 端部与相邻的支撑板的垂直距离L为50 110 mm,热管散热器高度H为190mm, 一侧中间隔离板11距绝缘支撑板6端部的垂直距离H,为95 115國,另一侧中 间隔离板11距绝缘支撑板6端部的垂直距离&为110 130 mm,宽度W为190mm, 两电极内侧的垂直距离W,为72 76 ■。配用器件在2—3英寸时,热管散热器的长度L为685 745mm,引出电极端 部与相邻的支撑板的垂直距离L,为50 120 mm,热管散热器高度H为235mm, 一侧中间隔离板11距绝缘支撑板6端部的垂直距离H,为115 135 mm,另一侧 中间隔离板11距绝缘支撑板6端部的垂直距离&为130 150 mm,宽度W为 200mm,两电极内侧的垂直距离W,为80 86 mm。配用器件在3—3.5英寸时,热管散热器的长度L为720 900國,引出电极 端部与相邻的支撑板的垂直距离L,为115 180mm,热管散热器高度H为248mm, 一侧中间隔离板11距绝缘支撑板6端部的垂直距离H,为120 140 mm,另一侧 中间隔离板11距绝缘支撑板6端部的垂直距离&为135 155 mm,宽度W为 230國,两电极内侧的垂直距离W,为82 96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体、压板(7)、绝缘支撑板(6)、中间隔离板(11)、引出电极(1);散热体由受热体(2)、热管(4)和散热片(5)组成,受热体(2)连接热管(4),热管(4)轴向上安装有若干散热片(5);电力元件(3)设于两受热体(2)之间;受热体(2)上下设有压板(7),压板(7)与绝缘垫(9)、垫块(8)叠放在一起,并通过螺栓固定;散热体中间设有中间隔离板(11),中间隔离板(11)通过绝缘支撑板(6)支撑,两侧部的绝缘支撑板(6)和连接螺栓(10)组成支撑框架;一侧支撑板(6)上设有引出电极(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配用器件在 1.5—2英寸时,热管散热器的长度L为460 570mm,引出电极端部与相邻的支 撑板的垂直距离L为50 110讓,热管散热器高度H为190mm, 一侧中间隔离 板(11)距绝缘支撑板(6)端部的垂直距离&为95 115mm,另一侧中间隔离 板(11)距绝缘支撑板(6)端部的垂直距离H2为110 130mm,宽度W为190鹏, 两电极内侧的垂直距离W,为72 76 mm。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配用器件在2— 3英寸时,热管散热器的长度L为685 745mm,引出电极端部与相邻的支撑 板的垂直距离L为50 120 mm,热管散热器高度H为235mm, 一侧中间隔离板(11)距绝缘支撑板(6)端部的垂直距离H,为115 135 mm,另一侧中间隔离 板(11)距绝缘支撑板(6)端部的垂直距离H2为130 150mm,宽度W为200mm, 两电极内侧的垂直距离W,为80 86 mm。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配用器件在3— 3.5英寸时,热管散热器的长度L为720 900mm,引出电极端部与相邻的支 撑板的垂直距离L,为115 180 mm,热管散热器高度H为248mm, 一侧中间隔离 板(11)距绝缘支撑板(6)端部的垂直距离比为120 140 mra,另一侧中间隔 离板(11)距绝缘支撑板(6)端部的垂直距离&为135 155 mm,宽度W为230mm, 两电极内侧的垂直距离Wi为82 96 m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热管散热器,包括散热体、压板、绝缘支撑板、中间隔离板、引出电极,其特征是散热体由受热体、热管和散热片组成,受热体连接热管,热管轴向上安装有若干散热片;电力元件设于两受热体之间;受热体上下设有压板,压板与绝缘垫、垫块叠放在一起,并通过螺栓固定;散热体中间设有中间隔离板,中间隔离板通过绝缘支撑板支撑,两侧部的绝缘支撑板和连接螺栓组成支撑框架;一侧支撑板上设有引出电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热阻小,流阻小,散热效果好;在无强迫空气对流时,仍有较强的散热能力。文档编号H01L23/34GK201115183SQ20072001530公开日2008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3日专利技术者王洪波 申请人:海城市高效换热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体、压板(7)、绝缘支撑板(6)、中间隔离板(11)、引出电极(1);散热体由受热体(2)、热管(4)和散热片(5)组成,受热体(2)连接热管(4),热管(4)轴向上安装有若干散热片(5);电力元件(3)设于两受热体(2)之间;受热体(2)上下设有压板(7),压板(7)与绝缘垫(9)、垫块(8)叠放在一起,并通过螺栓固定;散热体中间设有中间隔离板(11),中间隔离板(11)通过绝缘支撑板(6)支撑,两侧部的绝缘支撑板(6)和连接螺栓(10)组成支撑框架;一侧支撑板(6)上设有引出电极(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波
申请(专利权)人:海城市高效换热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