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063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散热器,包括一吸热体及设于该吸热体上的散热体,该吸热体包括一吸热板及与该散热体相接的盖板,该吸热板与盖板之间具有一腔体,该腔体内填充有工作流体,所述吸热板结合有第一毛细结构层,所述盖板结合有第二毛细结构层,该吸热板和盖板之间设置有若干脉管连通该第一毛细结构层和第二毛细结构层,从而使在盖板处冷凝液化的工作流体通过该脉管迅速回流至吸热板处参与相变化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別涉及一种用于为电子元件进行散热的相变 化散热器。
技术介绍
电子元件在运行过程中通常产生大量的热量,为确保电子元件正常运行, 这些热量需要及时散热出去,该电子元件上通常加装一散热器为其散热。该 散热器通常包括一吸热板及设置于该吸热板上的散热鳍片。该吸热板由铜、 铝等热传导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但金属板受制于材料本身有限的热传导 性,若对高发热量的电子元件,会产生明显的热阻而无法达到良好散热,影 响电子元件的运行稳定性。为提升散热器的效率,业界亦采用在吸热板设置一腔体,该腔体内封入 水、乙醇等工作流体,利用工作流体的相变化来提高传热速度。工作时,工 作流体在吸热板的吸热区吸热气化到达吸热板的方文热区,而后冷却液化。为 使液化后的工作流体能更快回流至吸热板的吸热区,该吸热板于腔体周边设 置一种毛细结构。毛细结构一般分为粉末烧结毛细结构、网线毛细结构、沟 槽毛细结构三种。液化后的工作流体在毛细结构中回流至发热区参与相变化 循环。然而,在电子元件小型化及高热流量趋势下,为之散热的散热器也随 之需要小型化及高效率散热性能,而内部设置普通毛细结构的散热器难以达 到预期散热效果。为满足日益小型化及高热流量电子元件的散热需求,该散 热器需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效率高的相变化散热器。 一种散热器,包括一吸热体及设于该吸热体上的散热体,该吸热体包括 一吸热板及与该散热体相接的盖板,该吸热板与盖板之间具有一腔体,该腔 体内填充有工作流体,所述吸热板结合有第一毛细结构层,所述盖板结合有 第二毛细结构层,该吸热板和盖板之间设置有若干脉管连通该第一毛细结构3层和第二毛细结构层。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吸热体内设置脉管位于其吸热板和盖板之间且连 通位于该盖板的第二毛细结构层及位于该吸热板的第一毛细结构层,从而使 在盖板处冷凝液化的工作流体迅速回流至吸热板处参与相变化循环。下面参考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散热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散热器的立体组装图。 图3是图2的倒置图。图4是图2中散热器沿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4中圈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散热器包括一吸热体IO及设于该吸热体10 上的若干散热鳍片30。该吸热体10内设置有四脉管170。上述吸热体10包括一箱体110及密封盖置于该箱体110开口上的盖板 150。请同时参阅图4和图5,该箱体110包括一矩形容槽111及从容槽111 四上周缘向外延伸的折边112。该容槽111具有一矩形吸热板113及从该吸 热板113四周缘向上延伸的首尾连接的四侧壁114。上述盖板150的周缘部 分密封贴置该折边112,从而在吸热板10内形成一密闭腔体180。该腔体180 内填充有一定量的工作流体。上述容槽111设有一第一毛细结构层116。该第一毛细结构层116覆盖 该容槽111的吸热板113及四侧壁114。该第一毛细结构层116由金属粉末 烧结而成,可以理解地,该第一毛细结构层116也可由金属网线编制而成或 由在吸热板113及侧壁114上刻沟槽而成。上述盖板150上设有一第二毛细结构层156。该第二毛细结构层156覆 盖上述盖板150对应该腔体180部分。该第二毛细结构层156由金属网线制 成,可以理解地,该第二毛细结构层156也可由金属粉末烧结而成或由在该 盖板150上刻沟槽而成。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毛细结构层116可与第二毛细结构 层156相同,也可不同。该第二毛细结构层156紧贴至该盖板150的下表面。 该第二毛细结构层156与上述第一毛细结构层116相接,且该二毛细结构层 的毛细结构相连通,工作流体可以从第二毛细结构层156进入第一毛细结构4层116。上述四脉管170置于上述腔体180内而位于上述吸热板113和盖板150 之间。该四脉管170在该腔体180内大致呈X状排布。该脉管170由金属网 线或纤维束等材料编制而成,其管壁(未标示)上形成若干细小孔隙,内部 形成一中心通孔(未标示)。该脉管170的横截面为圓环形,其外径的大小 大致与所述第一、第二毛细结构层116、 156间的距离相当,从而使得脉管 170沿垂直方向分别与该第一、第二毛细结构层116、 156相接触,且其毛细 结构相连通,工作流体可以在该脉管170、第一毛细结构层116及第二毛细 结构层156之间流通。每一脉管170弯折呈L形,其具有位于该吸热板113 中部的第一毛细段(未标示)及从该第一毛细段向外延伸的第二毛细段(未 标示),该第二毛细段位于该吸热板113的側部。其中二J^管170的第一毛 细段在一条直线上而平行于另外二脉管170的第一毛细结构段。其中二脉管 170的第二毛细段在一条直线上而平行于另外二脉管170的第二毛细结构段。 可以理解地,该四脉管170的第一毛细段均相互平行,该四脉管170的第二 毛细段均相互平行。上述每一鳍片30的底部形成有一折边,若干鳍片30的折边形成结合上 述盖板150的接触面。使用时,上述箱体110容槽111的吸热板113紧贴发热电子元件吸热, 腔体180内的工作流体从该吸热板113吸热气化为蒸汽而上升至盖板150, 工作流体在该盖板150处遇冷放出热量而冷却为液态,该热量进而传递至鳍 片30散发出去。液态的工作流体通过第二毛细结构层156、第一毛细结构层 116及脉管170流向吸热板113进行相变化循环。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吸热体10内设置脉管170位于其吸热板113和盖 板150之间且连通位于该盖板150的第二毛细结构层156及位于该吸热板113 的第一毛细结构层116,从而〗吏在盖板150处冷凝液化的工作流体迅速回流 至吸热板113处参与相变化循环。另外,该脉管170的第一毛细段处于该吸 热板113的中部而其第二毛细段处于该吸热板113的侧部,从而使处于吸热 板113侧部的工作流体通过该脉管170更快地向该吸热板113的中部汇集, 利于该吸热板113从电子元件吸收的热量通过工作流体的相变化循环更快地 传递出去。权利要求1. 一种散热器,包括一吸热体及设于该吸热体上的散热体,该吸热体包括一吸热板及与该散热体相接的盖板,该吸热板与盖板之间具有一腔体,该腔体内填充有工作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结合有第一毛细结构层,所述盖板结合有第二毛细结构层,该吸热板和盖板之间设置有若干脉管连通该第一毛细结构层和第二毛细结构层。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脉管包括处于所述吸热 板中部的第一毛细段及处于该吸热板侧部的第二毛细段。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脉管的第一毛细段相互 平行。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脉管的第二毛细段相互 平行。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脉管 在所述腔体内成X形排布。6.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 结构层与第二毛细结构层的毛细结构相连通。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层由金属 粉末烧结制成。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层由金属 网线制成。9. 如权力要求6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器,包括一吸热体及设于该吸热体上的散热体,该吸热体包括一吸热板及与该散热体相接的盖板,该吸热板与盖板之间具有一腔体,该腔体内填充有工作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结合有第一毛细结构层,所述盖板结合有第二毛细结构层,该吸热板和盖板之间设置有若干脉管连通该第一毛细结构层和第二毛细结构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振田周志勇丁巧利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