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发酵领域,公开了一种食品级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品级L
‑
色氨酸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L
‑
色氨酸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食品级L
‑
色氨酸的提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L
‑
色氨酸的分子式为C
11
H
12
O2N2,分子量为204.21,含氮13.72%。L
‑
色氨酸是含有吲哚基的中性芳香族氨基酸,呈绢丝光泽、六角片状自色晶体,无臭,有甜味,在水中溶解度1.14g/L(25℃),溶于稀酸或稀碱,在碱液中较稳定,强酸中分解,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氯仿、乙醚。
[0003]L
‑
色氨酸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中八大必需氨基酸之一,对人和动物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为第二必需氨基酸。在生物体内,从L
‑
色氨酸出发可合成5一羟基色胺、吲哚乙酸、烟酸、色素、生物碱和辅酶等生物活性物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医药,它在神经系统中的含量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状态有关,从而促进睡眠和精神安定,用做保健食品和安神药。L
‑
色氨酸也是一些植物蛋白中比较缺乏的氨基酸,用它强化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对提高植物蛋白的利用率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继蛋氨酸和赖氨酸之后的第三大饲料添加氨基酸。另外,L
‑
色氨酸还有防霉、消毒以及阻止氧化的作用,可以作为鱼类保鲜剂。
[0004]近年来,国内工业生产中的L
‑
色氨酸大多以饲料级L
‑
色氨酸为主,食品级L
‑
色氨酸生产厂家较少,国内市场价格昂贵,因此研究低成本食品L
‑
色氨酸的生产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高效率,可用于发酵法生产食品级L
‑
色氨酸的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食品级L
‑
色氨酸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发酵,步骤2)陶瓷膜过滤,步骤3)色谱分离,步骤4)脱色,步骤5)浓缩结晶,步骤6)粗品重溶,步骤7)活性炭脱色,步骤8)过滤,步骤9)浓缩结晶,步骤10)离心烘干。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发酵:将产L
‑
色氨酸的大肠杆菌进行发酵培养,得到L
‑
色氨酸发酵液;步骤2)陶瓷膜过滤:将步骤1)所得发酵液经加热升温打入提取罐,用盐酸调节调pH值为3~5后,发酵液依次经过陶瓷膜、脱色膜过滤,去除菌体蛋白及残留物,得到滤过后的滤液;步骤3)色谱分离:将步骤2)过滤后所得L
‑
色氨酸滤液打入顺序式模拟移动床色谱系统,进行L
‑
色氨酸、杂酸及其他杂质的分离,得到L
‑
色氨酸提取液;步骤4)脱色:往步骤3)所得提取液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待滤液透光率达到一定值后抽滤获得脱色清液;步骤5)浓缩结晶:将步骤4)所得脱色清液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L
‑
色氨酸
粗品;步骤6)粗品重溶:在步骤5)得到的L
‑
色氨酸粗品中加入蒸馏水,在70℃条件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L
‑
色氨酸溶解液;步骤7)活性炭脱色:在步骤6)得到的L
‑
色氨酸溶解液中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得到L
‑
色氨酸脱色液;步骤8)过滤:将步骤7)得到的L
‑
色氨酸脱色液经过微滤膜过滤,至活性炭完全过滤后收集滤液;步骤9)浓缩结晶:将步骤8)收集的滤液打入蒸发器中蒸发浓缩,浓缩温度70℃,负压0.085
‑
0.1Mpa,浓缩5倍,得到L
‑
色氨酸浓缩液;步骤10)离心烘干:将步骤9)得到的L
‑
色氨酸浓缩液进行离心、烘干后得到食品级L
‑
色氨酸。
[0009]优选地,所述的陶瓷膜孔径为50
‑
70nm。
[0010]优选地,所述顺序式模拟移动床色谱系统由6根分离柱组成,色谱分离过程中,母液温度60
‑
65℃,pH:2.8
‑
3.2。
[0011]优选地,所述微滤膜截留分子量为2000Da,微滤温度为40℃。
[0012]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蒸馏水:L
‑
色氨酸粗品=50:1,质量比,搅拌速率250r/min。
[0013]优选地,所述步骤7)中,脱色工艺为:脱色温度为60
‑
65℃,透光率>20%,活性炭添加量为酸含量的15%(w/w)。
[001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但不限于以下有益效果及独特性:1、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陶瓷膜具有分离效率高,化学稳定性好、耐酸碱、耐有机溶剂、耐菌、耐高温、分离过程简单、能耗低、操作维护简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0015]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活性炭脱色具有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过滤速度快,脱色纯度高等优点。
[0016]3、本专利技术生产过程全自动化、劳动强度低、能有效的节约成本。
[0017]4、本专利技术在生产食品级L
‑
色氨酸过程中,对菌体蛋白等进行回收利用,大大减少了废水外排,避免废液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绿色环保;而且从中获取营养丰富的菌体蛋白饲料,有效的回收资源,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及方法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产品及方法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为了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1一种食品级L
‑
色氨酸的生产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将产L
‑
色氨酸的大肠杆菌培养至一定浓度的菌液,然后按照8%接种量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温度35
±
1℃,溶氧控制20%,pH 6.5,发酵培养50h左右,得到L
‑
色氨酸发酵液;步骤2)将步骤1)所得发酵液经加热升温打入提取罐,用盐酸调节调pH值为3后,发酵液依次经过孔径为50nm的陶瓷膜过滤,去除菌体蛋白及残留物,得到滤过后的滤液;步骤3)将步骤2)过滤后所得L
‑
色氨酸滤液打入顺序式模拟移动床色谱系统分离,控制母液温度60℃,用盐酸调节PH为2.8,进行L
‑
色氨酸、杂酸及其他杂质的分离,得到L
‑
色氨酸提取液;步骤4)将步骤3)所得提取液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待滤液透光率达到一定值后抽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品级L
‑
色氨酸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发酵,步骤2)陶瓷膜过滤,步骤3)色谱分离,步骤4)脱色,步骤5)浓缩结晶,步骤6)粗品重溶,步骤7)活性炭脱色,步骤8)过滤,步骤9)浓缩结晶,步骤10)离心烘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发酵:将产L
‑
色氨酸的大肠杆菌进行发酵培养,得到L
‑
色氨酸发酵液;步骤2)陶瓷膜过滤:将步骤1)所得发酵液经加热升温打入提取罐,用盐酸调节调pH值为3
‑
5后,发酵液依次经过陶瓷膜、脱色膜过滤,去除菌体蛋白及残留物,得到滤过后的滤液;步骤3)色谱分离:将步骤2)过滤后所得L
‑
色氨酸滤液打入顺序式模拟移动床色谱系统,进行L
‑
色氨酸、杂酸及其他杂质的分离,得到L
‑
色氨酸提取液;步骤4)脱色:往步骤3)所得提取液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待滤液透光率达到一定值后抽滤获得脱色清液;步骤5)浓缩结晶:将步骤4)所得脱色清液进行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L
‑
色氨酸粗品;步骤6)粗品重溶:在步骤5)得到的L
‑
色氨酸粗品中加入蒸馏水,在70℃条件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L
‑
色氨酸溶解液;步骤7)活性炭脱色:在步骤6)得到的L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飞,张宗华,冯世红,刘福玲,王利君,田辉,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