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倾斜角度及水平旋转角度的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650 阅读:1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一种可调整一元件的倾斜角度及水平旋转角度的机构。该机构包含有至少一压板以及至少一支承部,其中该压板设置在一容置空间内,且该压板的一弧状表面上设置有一第一固定部;该支承部设置于该元件对应于该压板的位置,且该支承部上设置有一第二固定部,用来与该压板上的该第一固定部互相卡合而决定该元件的倾斜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整倾斜角度及水平旋转角度的机构,尤其是涉及一 种以 一弧状压板与元件的 一支承部互相卡合而决定该元件倾斜角度的机构。
技术介绍
为了增加使用者在使用上的便利性,机台或是可携式移动装置上的显示 面板常会设计成具有视角调整或水平旋转的功能,以便使用者可在各种角度 或位置检;f见显示面板上所显示的资讯。 一般常见的折叠式手机或笔记型电脑在萤幕与机壳主体间即设置有一枢纽(hinge)来达到翻转萤幕的目的,然而枢 纽的结构复杂,成本昂贵,且现有枢纽的设计无法在调整萤幕视角的同时允 许萤幕水平旋转,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即在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枢纽的调整机 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调整一元件的倾斜角度及水平 旋转角度的机构,以克服该元件摆放位置上的限制;该机构的结构简单且可大量开模生产,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 一 实施例,其是提供一种可调整一元件的倾斜角度的机 构。该机构包含有至少一压板以及至少一支承部,其中该压板设置在一容置空间内,且该压板的一弧状表面上设置有一第一固定部;该支承部设置于该 元件对应于该压板的位置,且该支承部上设置有一第二固定部,用来与该压 板上的该第 一 固定部互相卡合而决定该元件的倾斜角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调整一元件倾斜角度的机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显示图1中各组装元件间的连接方式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3是压板与基部间组装关系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4是调整元件的倾斜角度时支承部与压板间相对位置的实施例的示意图5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调整一元件倾斜角度的机构的另 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调整一元件水平旋转角度的机构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7是本专利技术应用于一机台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0元件120壳体130基部135螺丝140容置空间150压板160支承部170弹性元件310第一安装部320第二安装部610卡勾620夕卜壳体630挡板具体实施例方式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域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硬体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 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 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相当中 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调整一元件倾斜角度的机构 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而图2是显示该机构及该元件间的连接方式一实施例 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元件110套装于壳体120中央的一开口,而壳体 120下方对应于元件110两侧的位置上各固接有一基部130,基部130为中 空,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40。请注意,虽然在本实施例中基部130以螺丝135 固锁在壳体120上,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基部130与壳体120间的连接方式, 甚至基部130也可是壳体120的延伸,与壳体120—体成型,只要能在壳体 120下方对应于元件110两侧的位置形成有容置空间140即可。容置空间140中设置有具有一弧状表面的压板150,且该弧状表面上具有多个突起部与多个凹陷部,形成类似于波浪状结构的一第一固定结构。图3是显示压板150与基部130间组装关系的一实施例,如图所示,压板150 的一侧面上具有两个第一安装部3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310为一柱 状体,且基部130对应于该些第一安装部310的位置具有两个第二安装部 32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320为一开孔,通过将柱状体310插入开孔 320中来将压板150固定在基部130的容置空间140内。开孔320具有一特 定轮廓,用来在调整元件110的倾斜角度时导引压板150移动,举例来说, 开孔320的纵向大小大于柱状体310的纵向大小,使得压板150以可垂直移 动的方式固定在基部130上。请注意,图中所示的第一安装部310及第二安 装部320的数量、位置、形状均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并非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条件,此外,也可将第一安装部310设计为一开孔,第二安装部320设计为 一柱状体,同样可达到将压板150固定在容置空间140内的功效。请再度参考图1及图2。元件110两侧对应于压板150的位置各设置有 一支承部160,支承部160具有包含两个突起部的一第二固定结构,用来与 压板150上的凹陷部互相卡合而决定元件110的倾斜角度,另外,基部130 与压板150间更设置有一弹性元件170(例如一弹簧),用来提供一弹力将压 板150推向支承部160,以维持压板150与支承部160彼此接触。如图4所示(为了表示方便起见,图4省略了基部130、壳体120、弹性 元件170等元件),当欲改变元件110的倾斜角度而施加一外部推力在元件 110上,使元件110由图中虚线所示位置移至实线所示位置时,由于压板150 以可垂直移动的方式固定在基部130上,支承部160在随元件IIO移动时, 支承部160上的突起部可在将压板150往图中所示的上方推挤后移往下一凹 陷部,与下一凹陷部互相卡合而使元件110固定在此一倾斜角度,且在此过 程中,弹性元件170以可调整的弹力维持压板150与支承部160的接触,避 免因壳体重量的不同或其他因素,造成视角转动的手感不佳,也因弹性元件 170本身负载行程的可变性,减少支承部160及压板150因互相干涉而使其 凹陷部及突起部受损,延长机构的寿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元件110可 调整的最小倾斜角度A由压板150上突起部的大小所决定,当压板150的突 起部的大小为IO度时,本实施例可使元件IIO—次调整IO度的倾斜角度。请注意,图中所示的支承部160的结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并非本 专利技术的限制条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承部160可仅以一突起部与压板150上的凹陷部卡合,或者第二固定结构包含至少一凹陷部,与压板上的突起部卡合;也或是将支承部160设计为包含有多个突起部与多个凹陷部,形成类 似于波浪状的固定结构,并将压板150的第一固定结构设计为包含至少一突 起部或至少一凹陷部,用来与支承部160的波浪状固定结构卡合;甚至支承 部160或压板150上的多个突起部与凹陷部也不限定必须形成波浪状的结 构。另外,本专利技术也不限定元件110的两侧均需设置支承部160、容置空间 140、基部130及压板150,本专利技术可只应用于元件110的一侧,再在元件 110的另一侧搭配现有用来调整倾斜角度的机构,例如枢纽结构。这些设计 变化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此外,弹性元件170的位置并不限定在基部130与压板150之间,在另 一实施例中,弹性元件170设置在基部130与支承部160之间,如图5所示, 对支承部160提供一弹力以维持压板150与支承部160彼此接触。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使元件110可水平旋转的机构的一实施例如图6所示, 壳体120上具有多个卡勾610,而壳体120周围的一外壳体620(例如使用元 件110的一机台的壳体)上具有凹槽(图中未显示)作为卡勾610进出外壳体 620的特征,当卡勾610进入外壳体620后会以弹片或其他方式,使卡勾610 无法转回凹槽的位置,以使壳体120以可移动的方式固定在外壳体620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整元件的倾斜角度的机构,包含有: 至少一压板,置于一容置空间内,且该压板的弧状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固定部;以及 至少一支承部,设置于该元件对应于该压板的位置,且该支承部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部,用来与该压板上的该第一固定部互相卡合而决定该元件的倾斜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贤
申请(专利权)人:诚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