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313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滑动机构,其包括背板、与背板配合并可相对背板滑动的滑动板及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包括弹性件及滑杆,该滑杆连接至背板及滑动板,滑杆两端可分别相对背板及滑动板转动,弹性件套于滑杆上,且该连接组件利用该弹性件的弹力推动滑动板与背板相对滑动,该连接组件夹设于背板与滑动板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滑动机构的弹簧不易卡住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其它组件,故不会造成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动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滑动机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便携式电子装置已经越来越普及,滑动型便携式电子装置更是倍受消费者的青 睐和喜爱。目前的滑动型便携式电子装置主要分为三类。 一类采用手动式的滑动机构,亦即由使用 者通过全程手动方式移动滑盖。还有一类采用半自动式的滑动机构,使用者只要推动该滑盖 至一段距离,滑盖会自动移动定位至完全关闭状态或完全打开状态。另外一类采用全自动式 的滑动机构,使用者通过按钮即可实现滑动机构全程过程的自动移动。手动式滑动机构操作 不便,全自动滑动机构结构较为复杂,而半自动滑动机构使用较为方便,且相对全自动滑动 机构来说结构较为简单,故各种便携式电子装置中多采用半自动滑动机构。请参见图l, 一种现有滑动机构,其包括可相对滑动的主体板50与滑动板60以及连接主 体板50与滑动板60的连接机构,该连接机构包括两个导向件52、两个铰轴62、两个导向杆 65及两个弹簧67。滑动板60为板状,两个导向件52分别固设于滑动板60中部,导向件52侧壁上开设有通孔 53,以供导向杆65的一端穿过。主体板50亦为板状,两个铰轴62对称安装于主体板50上并可 相对主体板50绕铰轴62轴线转动。导向杆65—端与铰轴62相连,从而使导向杆65可绕铰轴 62轴线转动,导向杆65另一端可滑动地穿入导向件52的通孔53内。每一个导向杆65上套设一 个弹簧67,弹簧67两端分别抵持铰轴62及导向件52,弹簧67的压縮程度根据导向杆65穿过通 孔53而伸出的长度而变化。开启或关闭滑动机构时,推动滑动板60,导向杆65更进一步的伸 入转动导向件52,弹簧67被压縮,当导向杆65处于与滑动板60滑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时,弹簧 67压縮量最大,停止对滑动板60施加力,弹簧67内积聚的弹性势能推动滑动板60继续滑动, 直至滑动板60完全打开或关闭。然而,所述滑动机构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所述滑动机构的弹簧67完全暴露于主体板 50及滑动板60外,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被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其它部件卡住而使滑动板60不 能继续滑动,给使用带来不便。其次,由于与主体板50和滑动板60分别相连的导向杆65需要一定的摆动空间,且该滑动机构还具有两个导向杆65,导致其需要的摆动空间更大,故限制了此滑动机构的小型化;同 时,主体板50与滑动板60位于导向杆65及弹簧67等连接机构同侧,因此主体板50的宽度必须 大于滑动板60以安装铰轴62,其也限制了此滑动机构的小型化。再次,所述滑动机构需要两组铰轴62、导向件52、导向杆65及弹簧67以使得主体板50和 滑动板60相对滑动过程中保持平衡,从而导致滑动机构较复杂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不会造成操作不便的滑动机构。一种滑动机构,其包括背板、与背板配合并可相对背板滑动的滑动板及连接组件,该连 接组件包括弹性件及滑杆,该滑杆连接至背板及滑动板,滑杆两端可分别相对背板及滑动板 转动,弹性件套于滑杆上,且该连接组件利用该弹性件的弹力推动滑动板与背板相对滑动, 该连接组件夹设于背板与滑动板之间。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滑动机构中,弹性件及滑杆夹设于背板与滑动板之间,在滑动机 构中弹簧不易卡住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其它组件,不会造成操作不便。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滑动机构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滑动机构较佳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滑动机构较佳实施例一的关闭状态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滑动机构较佳实施例一的开启到中间位置状态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滑动机构较佳实施例一的完全开启状态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滑动机构较佳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滑动机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见图2,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一的滑动机构10包括一个背板11、 一个滑动板12、两个 背板滑轨14、 一个弹簧15及一个滑杆17。该背板ll大体为一个矩形板,其包括一个底板U2。底板112的两个相对侧朝底板112同 一侧弯折突出少许,从而形成两个配合凸边114。底板112上还开设有一个方形孔116和一个 销孔11S,该销孔118靠近背板11的一个配合凸边114,该方形孔116是为了便于滑动机构10的 组装而设。该滑动板12大体为一个矩形板,其包括一个基部122,该基部122两相对侧朝同一方向弯 曲,从而形成两个滑槽124。该基部122大约在其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开孔126。形成该两个滑槽124的每个弯折侧边上均开设有一个卡固孔128。每个背板滑轨14均大体为长条状结构,其一侧具有开槽143,与开槽143相对的侧面上设 有一个凸起142。该凸起142用于与滑动板12的卡固孔128配合,从而将背板滑轨14固定在滑 动板12上。该滑杆17包括一个连接部171及一个杆部172,滑杆17的长度略小于底板112的宽度。连 接部171中心开设有一个连接孔174,该杆部172远离连接部171的一端开设一个环形凹槽173该滑动机构还包括铆钉16、 18、铆钉套壳19及卡环21。铆钉18及铆钉套壳19的侧壁上分 别开设有一个贯通的横向孔(图未标)。卡环21为一个C形环。组装时,将两个背板滑轨14对应滑动板12放置,并将其分别放置于滑动板12的两个滑槽 124内,且使两个背板滑轨14的凸起142分别卡入滑动板12的两个卡固孔128,这样,背板滑 轨14与滑动板12固定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将铆钉16插入滑杆17的连接孔174及背板11的销 孔118中,从而将滑杆17设有连接部171的一端通过铆钉16可绕铆钉16轴线转动地连接至背板 11 ,再将弹簧15套于滑杆17的杆部172上。接着将背板l 1的两个配合凸边l 14分别滑入背板滑 轨14的两个开槽143内而将背板滑轨14可滑动地连接至背板11,从而将与背板滑轨14固定的 滑动板12可滑动地设于背板11上。接着将滑杆l7开设有环形凹槽173的一端插入铆钉套壳19 及设于铆钉套壳19内的铆钉18,同时将铆钉18穿过滑动板12的开孔126并可转动地铆接至滑 动板12上。最后将卡环21卡于滑杆17上的环形凹槽173处,避免滑杆17从铆钉18及铆钉套壳 19中脱离。装配完毕后,弹簧15的一端抵触滑杆17的连接部171,另一端则抵触铆钉套壳19 侧壁,因此,弹簧15的压縮程度根据滑杆17穿过铆钉套壳19凸伸出的长度而变化。下面将详细说明滑动机构10的滑动过程。请参照图3至图5 ,图3是本专利技术滑动机构10的 关闭状态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滑动机构10的开启到中间位置状态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滑动机构10的 完全开启状态图。如图3所示,滑动板12位于背板11一端,此时,弹簧15处于初始状态,两 个铆钉16、 18之间的距离亦最大。推动滑动板12,滑动板12沿着背板11的配合凸边114滑动 ,滑杆17的杆部172进一步伸出铆钉18及铆钉套壳19,两个铆钉16、 18逐渐相互靠近,从而 迫使弹簧15压縮,直至滑动板12滑至图4所示的背板11的中间位置,此时,滑杆17穿过铆钉 套壳19而伸出长度最大,两个铆钉16、 18之间的距离最小,弹簧15压縮程度亦最大。继续推 动滑动板12使其超过图4所示位置少许,然后停止对滑动板12施力,弹簧15因被压縮而积聚 的弹性势能使滑动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动机构,其包括背板、与背板配合并可相对背板滑动的滑动板及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组件包括弹性件及滑杆,该滑杆连接至背板及滑动板,滑杆两端可分别相对背板及滑动板转动,弹性件套于滑杆上,且该连接组件利用该弹性件的弹力推动滑动板与背板相对滑动,该连接组件夹设于背板与滑动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坚王金鑫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