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型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42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型电池,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包括电芯,电芯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正电极和负电极,相邻电芯采用正电极和负电极相互交错堆叠放置,相邻电芯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串接形成电芯组,两相邻电芯组收尾端通过电源线串接成电池包,一侧电芯组的上端安装有BMS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收尾端的总正电极和总负电极分别连接有总正电源线和总负电源线,电芯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连接电压采集线,电压采集线汇集到一处并插入BMS电池管理系统相应的接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相邻电芯采用正电极和负电极相互交错堆叠放置,相邻电芯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串接形成电芯组,电芯组进行串接形成电池包,根据所需电压情况控制堆叠电芯的数量。的数量。的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型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电容型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安全性能等优点,备受消费者青睐。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使用场景使用相应的大小尺寸和输出功率的电池,且这类电池体量较小,为了制作特地开模成本太高且收益很小,所以我们就需要灵活组装模组的手法,通过电芯的排列组合和线路设计来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型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0004]一种电容型电池,包括电芯,所述电芯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正电极和负电极,相邻所述电芯采用正电极和负电极相互交错堆叠放置,且相邻电芯的正电极和负电极通过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螺丝连接或铆接进行串接形成电芯组,所述电芯组位于最上端和最下端的电芯一侧分别未连接正电极和负电极,两相邻所述电芯组未连接的正电极和负电极通过电源线串接成电池包,一侧所述电芯组的上端安装有BMS电池管理系统,所述电池包收尾端的总正电极和总负电极分别连接有总正电源线和总负电源线,所述电芯的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连接电压采集线,所述电压采集线汇集到一处并插入BMS电池管理系统相应的接口处。
[0005]优选的,所述电芯组的外侧通过胶带捆扎,且所述电芯组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0006]优选的,所述电压采集线于电芯之间通过电阻焊、螺丝连接或铆接进行连接,所述电源线与电芯的正电极和负电极通过电阻焊、铆接或螺丝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总正电源线上剥掉一截塑料保护皮,依次用锡焊接上所需的正极导线,所述总负电源线连接在BMS电池管理系统上,并通过BMS电池管理系统的接头外接所需的负极导线,且对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裸露出通过电工绝缘胶或热缩管进行绝缘处理。
[0008]优选的,所述电池包的外侧粘上有根据电池包尺寸进行裁剪的ABS塑料板,并在所塑料板的外侧包裹一层蓝膜,所述正极导线和负极导线露在蓝膜的外侧。
[0009]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将相邻电芯采用正电极和负电极相互交错堆叠放置,并将相邻电芯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串接形成电芯组,将电芯组进行串接形成电池包,接着将电池包的总正电极和总负电极分别连接总正电源线和总负电源线,根据所需电压情况控制堆叠电芯的数量,根据使用场景进行灵活组装。
[0010]电芯的正电极和负电极连接电压采集线,并将电压采集线连接在BMS电池管理系统上,对电芯的使用状态进行监测,便于及时更换失效的电芯。
附图说明
[0011]图1、图2为本技术整体不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电芯的接线电路示意图。
[0013]其中:1

电芯;2

正电极;3

负电极;4

电芯组;5

电源线;6

电池包;7

BMS电池管理系统;8

总正电极;9

总负电极;10

总正电源线;11

总负电源线;12

电压采集线;13

正极导线;14

负极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5]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电容型电池,包括电芯1,所述电芯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正电极2和负电极3,相邻所述电芯1采用正电极2和负电极3相互交错堆叠放置,且相邻电芯1的正电极2和负电极3通过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螺丝连接或铆接进行串接形成电芯组4,所述电芯组4位于最上端和最下端的电芯1一侧分别未连接正电极2和负电极3,两相邻所述电芯组4未连接的正电极2和负电极3通过电源线5串接成电池包6,一侧所述电芯组4的上端安装有BMS电池管理系统7,所述电池包6收尾端的总正电极8和总负电极9分别连接有总正电源线10和总负电源线11,所述电芯1的正电极2和负电极3分别连接电压采集线12,所述电压采集线12汇集到一处并插入BMS电池管理系统7相应的接口处。所述电芯1使用的型号为7876D4。
[00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芯组4的外侧通过胶带捆扎,且所述电芯组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00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压采集线12于电芯1之间通过电阻焊、螺丝连接或铆接进行连接,所述电源线5与电芯1的正电极2和负电极3通过电阻焊、铆接或螺丝连接。
[00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总正电源线10上剥掉一截塑料保护皮,依次用锡焊接上所需的正极导线13,所述总负电源线11连接在BMS电池管理系统7上,并通过BMS电池管理系统7的接头外接所需的负极导线14,且对正极导线13和负极导线14裸露出通过电工绝缘胶或热缩管进行绝缘处理。
[00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包6的外侧粘上有根据电池包尺寸进行裁剪的ABS塑料板,并在所塑料板的外侧包裹一层蓝膜,所述正极导线13和负极导线14露在蓝膜的外侧。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本技术将相邻电芯1采用正电极2和负电极3相互交错堆叠放置,且将相邻电芯1的正电极2和负电极3通过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螺丝连接或铆接进行串接形成电芯组4,使得电芯组4位于最上端和最下端的电芯1一侧分别未连接正电极2和负电极3,将两相邻电芯组4未连接的正电极2和负电极3通过电源线5串接成电池包6,一侧电芯组4的上端安装有BMS电池管理系统7,将电池包6收尾端的总正电极8和总负电极9分别连接有总正电源线10和总负电源线11,将电芯1的正电极2和负电极3分别连接电压采集线12,电压采集线12汇集到一处并插入BMS电池管理系统7相应的接口处,总正电源线10上剥掉一截塑料保护皮,依次用锡焊接上所需的正极导线13,总负电源线11连接在BMS电池管理系统7上,并通过BMS电池管理系统7的接头外接所需的负极导线14,且对正极导线13和负极导线14裸露出通过电工绝缘胶或热缩管进行绝缘处理,接着电池包6的外侧粘上
有根据电池包尺寸进行裁剪的ABS塑料板,并在所塑料板的外侧包裹一层蓝膜,正极导线13和负极导线14露在蓝膜的外侧。
[0021]本技术将相邻电芯1采用正电极2和负电极3相互交错堆叠放置,并将相邻电芯1的正电极2和负电极3串接形成电芯组4,将电芯组4进行串接形成电池包6,接着将电池包6的总正电极8和总负电极9分别连接总正电源线10和总负电源线11,根据所需电压情况控制堆叠电芯的数量,根据使用场景进行灵活组装。
[0022]电芯1的正电极2和负电极3连接电压采集线12,并将电压采集线12连接在BMS电池管理系统7上,对电芯1的使用状态进行监测,便于及时更换失效的电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型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1),所述电芯(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正电极(2)和负电极(3),相邻所述电芯(1)采用正电极(2)和负电极(3)相互交错堆叠放置,且相邻电芯(1)的正电极(2)和负电极(3)通过激光焊接、超声波焊接、螺丝连接或铆接进行串接形成电芯组(4),所述电芯组(4)位于最上端和最下端的电芯(1)一侧分别未连接正电极(2)和负电极(3),两相邻所述电芯组(4)未连接的正电极(2)和负电极(3)通过电源线(5)串接成电池包(6),一侧所述电芯组(4)的上端安装有BMS电池管理系统(7),所述电池包(6)收尾端的总正电极(8)和总负电极(9)分别连接有总正电源线(10)和总负电源线(11),所述电芯(1)的正电极(2)和负电极(3)分别连接电压采集线(12),所述电压采集线(12)汇集到一处并插入BMS电池管理系统(7)相应的接口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型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灵君崔亚平陶伍王媛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