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后部传力结构总成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4357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后部传力结构总成及车辆,属于车辆部件技术领域,包括后侧围、后搁物板、后搁物板后横梁、后横梁支撑梁和顶盖后横梁;后搁物板后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后侧围之间间隔设置,后搁物板后横梁的内部形成第一空腔;两个后横梁支撑梁分别支撑于后搁物板后横梁与对应侧的后侧围之间,后横梁支撑梁分别与后搁物板后横梁、后搁物板和所述后侧围连接,后横梁支撑梁形成封闭的第二空腔,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衔接;顶盖后横梁连接于两个后侧围的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后侧围、后搁物板后横梁和顶盖后横梁之间形成闭环的传力通道,有效提升车身后部的扭转刚度和弯曲模态。态。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总成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车身后部传力结构总成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车辆中,车身后部结构对车身传力及NVH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影响到驾乘舒适度和驾驶的安全系数。车身后部结构一般包括后侧围、设于两个后侧围之间的后搁物板、设于后搁物板后侧的搁物板后横梁等构件组成,但后搁物板后横梁与后侧围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传力通道,使得后侧围所受的力不能有效的传递到后搁物板上,影响车身传力,尤其在在一些后悬较长的车型中,对车身后部刚度和弯曲模态的需求更高,传统设计难以满足这类车型的结构性能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身后部传力结构总成及车辆,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后搁物板后横梁与后侧围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传力通道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身后部传力结构总成,包括:
[0006]两个后侧围,沿左右方向分布;
[0007]后搁物板,连接于两个所述后侧围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后部传力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后侧围(1),沿左右方向分布;后搁物板(2),连接于两个所述后侧围(1)之间;后搁物板后横梁(3),设于所述后搁物板(2)的后边缘,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后搁物板后横梁(3)的内部形成第一空腔,所述后搁物板后横梁(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所述后侧围(1)之间间隔设置;两个后横梁支撑梁,分别支撑于所述后搁物板后横梁(3)与对应侧的所述后侧围(1)之间,所述后横梁支撑梁分别与所述后搁物板后横梁(3)、所述后搁物板(2)和所述后侧围(1)连接,所述后横梁支撑梁形成封闭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与所述第一空腔衔接;以及顶盖后横梁,连接于两个所述后侧围(1)的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支撑梁包括:第一连接板(4),内边缘与所述后搁物板后横梁(3)连接,下边缘与所述后搁物板(2)的上侧面连接,外边缘与所述后侧围(1)连接;以及第二连接板(5),所述第二连接板(5)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前侧,所述第二连接板(5)的上边缘与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上边缘连接,下边缘与所述后搁物板(2)的上侧面连接,外边缘与所述后侧围(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4)、所述第二连接板(5)与所述后搁物板(2)之间围合形成所述第二空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1)包括轮罩结构(11)、设于所述轮罩结构(11)上侧的立柱结构(12)和设于所述立柱结构(12)的侧围流水槽(13),所述后搁物板后横梁(3)的后侧形成排水槽(33),所述侧围流水槽(13)前部的内边缘与所述后搁物板后横梁(3)的端部连接,所述排水槽(33)与所述侧围流水槽(13)的导流空间衔接;所述侧围流水槽(13)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后方,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上边缘与所述侧围流水槽(13)前端的上边缘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内边缘还与所述侧围流水槽(13)前部的内边缘连接;所述立柱结构(12)的顶部连接所述顶盖后横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后部传力结构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的上边缘形成第一连接边(41),外边缘形成第二连接边(42),下边缘形成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鹏孙连有张博付晓东刘金慧吕君芳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