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化茶叶揉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2145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化茶叶揉捻机,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揉捻装置,揉捻装置包括揉捻盖、揉捻桶、揉捻盘、揉捻筒转动驱动装置和升降结构;还包括机器视觉装置、温湿调控设施、氧气精控装置、智控中控装置;机器视觉装置设置在揉捻机上,实现对在制品的三维空间实时抓拍、快速响应,提升照片的清晰度;揉捻温湿调控设施和氧气精控装置与揉捻桶一侧相连,氧气控制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双重供氧,实现揉捻作业氧气精准均匀调控,隧道式控温控湿系统实现制热、制冷、除湿和加湿等精准调控。本实用实现了揉捻状态的可视化,技术参数的数字精准调控,大幅提高茶叶的成条效果,揉捻效率和品质大大提升。揉捻效率和品质大大提升。揉捻效率和品质大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化茶叶揉捻机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化茶叶揉捻机。

技术介绍

[0002]茶叶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的第二大饮料,按照加工工艺分类,我国的茶叶可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等六大茶类。其中,揉捻作为各茶类加工的重要工序,一方面通过揉捻收紧茶条、缩小体积,为茶叶优美的外形打下基础,另一方面适当破坏叶组织,便于茶汁外溢和茶叶冲泡,同时增加叶内生化反应底物的接触机率,为品质成分的形成典型基础。揉捻技术的程度掌握对于茶叶外形品质,以及香气、滋味、色泽等内质均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茶叶生产中使用的揉捻机多为单机型,部分是多台连续化作业,但仅对揉捻的时间、频率及下压高度等技术参数进行了调控,而对茶叶品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温度、相对湿度、氧气等条件未进行调控。
[0003]现阶段揉捻程度的判别仍依靠制茶师傅的主观经验,通过散落在揉盘上茶条的颜色、紧结度等进行揉捻程度的人工判别,主观波动性大,且不同师傅的评判标准不一,即使同一师傅也会因时间点、天气、心情等不同造成对揉捻程度的评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化茶叶揉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和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揉捻装置,所述揉捻装置包括揉捻盖(3)、揉捻桶(4)、揉捻盘(5)、揉捻筒转动驱动装置(7)和升降结构(8);所述揉捻桶(4)上方可活动连接揉捻盖(3),所述揉捻筒转动驱动装置(7)与揉捻桶(4)相连,所述升降结构(8)与揉捻筒转动驱动装置(7)和揉捻盖(3)相连;所述揉捻机还包括机器视觉装置、揉捻温湿调控设施、智控揉捻机中控装置(11);所述机器视觉装置设置在揉捻机上,所述揉捻温湿调控设施与揉捻桶(4)一侧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化茶叶揉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筒转动驱动装置(7)包括三个曲柄(701)和三个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包括第一连接臂(702)、第二连接臂(703)和第三连接臂(704),所述三个曲柄(701)内侧端部与固定安装在揉捻桶(4)侧面的三个连接臂枢接配合,三个曲柄(701)外侧端部与捻茶盘外沿台(6)顶端部枢接配合,所述三个连接臂上方固定连接有三角架(7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化茶叶揉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结构(8)包括升降杆(801)、连接座(802)和加压杆,所述第三连接臂(70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杆(801),所述升降杆(801)顶部套接有连接座(802),所述加压杆包括第一加压杆(803)和第二加压杆(804),所述连接座(80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压杆(803),所述第一加压杆(803)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滑金杰袁海波江用文沈帅邓余良王近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