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774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及电子设备,电机包括:壳体;定子线圈,设置于壳体内;转子组件,设置于壳体内且能够相对定子线圈转动,转子组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定子线圈同轴设置且设置于定子线圈一侧,第二部分设置于定子线圈和壳体之间;线卡,与壳体配合形成通道;以及线圈引出线,穿设于通道,基于所述通道将所述线圈引出线从所述转子组件的一侧引导至所述转子组件的另一侧。线卡和壳体形成的通道用于线圈引出线通过,将线圈引出线从转子组件一端引导至转子组件的另一端,同时避免线圈引出线和转子组件相互干扰,通过一个线卡和壳体配合就可以将线圈引出线引出,结构简洁,需要的零件少,装配工作量小。装配工作量小。装配工作量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机是很多电子产品必备的部件之一,其中外转子电机具有结构紧凑、材料利用率高等优点。外转子电机包括定子线圈和外转子,通过对定子线圈通电使外转子旋转,从而使电机输出运动和力,定子线圈需要使用外部电源或电池进行供电。相关技术中,将线圈的出线从电机内部引出的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及电子设备,通过线卡将线圈引出线引出,结构简洁,需要的零件少,装配工作量小。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其包括:
[0005]壳体;
[0006]定子线圈,设置于壳体内;
[0007]转子组件,设置于壳体内且能够相对所述定子线圈转动,所述转子组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定子线圈同轴设置且设置于所述定子线圈一侧,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定子线圈和所述壳体之间;
[0008]线卡,与所述壳体配合形成通道;以及
[0009]线圈引出线,穿设于所述通道,基于所述通道将所述线圈引出线从所述转子组件的一侧引导至所述转子组件的另一侧。
[0010]本申请实施例孩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0011]机壳;以及
[0012]电机,安装于所述机壳,所述电机为上述所述的电机。
[0013]本申请实施例中,线卡和壳体形成通道,该通道用于线圈引出线通过,将线圈引出线从转子组件一端引导至转子组件的另一端,同时避免线圈引出线和转子组件相互干扰,通过一个线卡和壳体配合就可以将线圈引出线引出,结构简洁,需要的零件少,装配工作量小。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以下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0016]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结构示图。
[0017]图2为图1所示电机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3为图1所示电机中线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内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所示的结构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6为图1所示电机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图6所示底座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8为图1所示电机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2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具体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结构示图,图2为图1所示电机的剖面示意图。电机包括壳体13、定子线圈18、转子组件28、线卡23和线圈引出线22。壳体13可以作为电机的主要承载部件,壳体13具有容纳空间,定子线圈18和转子组件28均设置于壳体13的容纳空间内,定子线圈18可以相对壳体13保持不动,转子组件28能够相对定子线圈18转动。其中,转子组件28包括第一部分28a和第二部分28b,第一部分28a与定子线圈18同轴设置且设置于定子线圈18一侧,第二部分28b设置于定子线圈18和壳体13之间。线卡23可以与壳体13配合形成通道。线圈引出线22穿设于通道内,基于通道将线圈引出线22从转子组件28的一侧引导至转子组件28的另一侧,也可以理解为线圈引出线22一端连接于定子线圈18背离第一部分28a一端,线圈引出线22另一端设置于第一部分28a背离定子线圈18一侧。
[0029]线卡23和壳体13形成的通道可以用于线圈引出线22通过,并将线圈引出线22从定子线圈18背离转子组件28的第一部分28a的一侧引导至第一部分28a背离定子线圈18的一侧,也可以理解为通道将线圈引出线22从转子组件28一侧引导至转子组件28的另一侧,同时通过线卡23和壳体13形成的通道避免线圈引出线22和转子组件28相互干扰,通过一个线卡23和壳体13配合就可以将线圈引出线22引出,结构简洁,需要的零件少,装配工作量小。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8a可以为转子,第二部分28b可以为钢圈,钢圈可以套设在转子上,并和转子一同转动。
[0031]其中,线卡23可以设置于壳体13和第二部分28b之间。线卡23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3内,既可以利用壳体13和壳体13内的结构方便的安装线卡23,又可以使电机整体外观整洁美观,同时线圈引出线22也可以方便穿过壳体13和线卡23之间的通道,并通过线卡23将线圈引出线22和转子组件28隔离开,避免线圈引出线22和转子组件28相互干扰。
[0032]请结合图3,图3为图1所示电机中线卡的结构示意图。线卡23具有朝向壳体13的凹
槽232,线圈引出线22设置于凹槽232内。凹槽232可以作为线圈引出线22的导引路径,从而更好的引导线圈引出线22布线。同时,凹槽232和壳体13也可以对线圈引出线22进行保护和限位。
[0033]可选的,凹槽232与壳体13构成的通道满足线圈引出线22通过即可,凹槽232与壳体13构成的通道可以略大于线圈引出线22的线径,即实现对线圈引出线22的导引,又可以很好的对线圈引出线22限位,使线圈引出线22不能够窜动。
[0034]线卡23包括远离转子组件28的第一部分28a的第一端部234,第一端部234设有走线开口2342,走线开口2342与通道连通,线圈引出线22穿设于走线开口2342。线卡23上的走线开口2342可以引导线圈引出线22从走线开口2342进入通道。
[0035]第一端部234形成走线开口2342的侧壁可以限位线圈引出线22。
[0036]走线开口2342的高度可以等于或略大于线圈引出线22的高度,走线开口2342的宽度等于或略大于线圈引出线22的宽度,如此第一端部234可以很好地固定线圈引出线22,使线圈引出线22不容易窜动。
[0037]线圈引出线22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导线的数量,如可以为一根导线,也可以为两根导线或三根导线,线圈引出线22的宽度可以理解为全部导线的线径之和,线圈引出线22的高度可以理解为导线的线径。
[0038]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定子线圈,设置于壳体内;转子组件,设置于壳体内且能够相对所述定子线圈转动,所述转子组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定子线圈同轴设置且设置于所述定子线圈一侧,所述第二部分设置于所述定子线圈和所述壳体之间;线卡,与所述壳体配合形成通道;以及线圈引出线,穿设于所述通道,基于所述通道将所述线圈引出线从所述转子组件的一侧引导至所述转子组件的另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卡设置于所述壳体和第二部分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卡具有朝向所述壳体的凹槽,所述线圈引出线设置于所述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卡包括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有走线开口,所述走线开口与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线圈引出线穿设于所述走线开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形成所述走线开口的侧壁限位所述线圈引出线。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壳体榫卯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端部配合的榫槽;所述第一端部包括朝向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两侧具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榫槽榫卯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背离所述定子线圈一侧,所述底座与所述壳体配合以限位所述定子线圈和所述转子组件,所述底座与所述线卡朝向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端部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底座榫卯配合。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祥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