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型涤纶牛津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712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气型涤纶牛津纺,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防尘服表面会被灰尘堵塞影响透气效果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透气型涤纶牛津纺,包括透气层和阻挡层,阻挡层表面开设有若干通风槽,通风槽内部均粘接有若干防尘布,阻挡层表面开设有若干出气口,透气层和阻挡层粘接且若干出气口均与通风槽连通,防尘布靠近通风槽远离透气层一端的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透气型涤纶牛津纺通过使用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达到了增强面料透气能力的技术效果。的技术效果。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气型涤纶牛津纺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透气型涤纶牛津纺。

技术介绍

[0002]涤纶是以精对苯二甲酸(PTA)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MEG)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和缩聚反应而制得的成纤高聚物,经纺丝和后处理制成的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
[0003]防尘服是在粉末冶金车间制粉过程中需要全程穿戴的涤纶制衣服,防尘服表面的缝隙较小,能够有效的阻止粉尘进入衣服内部并和身体接触,同时为了保证穿戴的舒适度,防尘服也会具备一定的透气效果,但是现有技术的防尘服,在粉末冶金车间使用时间长后,空气中漂浮的各种工业粉尘会堵塞防尘服表面的通气孔,且由于防尘服本身弹性较小,堵塞的粉尘很难自动被身体抖动下去,因此现有技术的防尘服存在会被粉末冶金车间的粉尘堵塞透气孔造成衣服透气性下降的问题。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型涤纶牛津纺,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增加防尘服防尘效果并提高透气性的技术效果。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透气型涤纶牛津纺,包括透气层和阻挡层,所述阻挡层表面开设有若干通风槽,所述通风槽内部均粘接有若干防尘布,所述阻挡层表面开设有若干出气口,所述透气层和所述阻挡层粘接且若干所述出气口均与所述通风槽连通,所述防尘布靠近所述通风槽远离所述透气层一端的开口。
[000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层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透气条,若干出气口均开设在若干所述透气条上,若干所诉透气条均伸入所述通风槽内,所述透气条具备朝向所述通风槽内壁形变的弹性形变性能。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尘布通过若干防尘纱经纬编织形成重平组织,若干所述防尘纱均通过涤纶纤维和锦纶纤维相捻而成。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阻挡层通过第一复合纱和第二复合纱经纬编织形成加强斜纹组织,所述加强斜纹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加强斜纹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浮沉沉浮沉沉沉浮。
[0010]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复合纱通过涤纶纤维和缠绕所述涤纶纤维的若干氨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第二复合纱通过若干氨纶异形截面纤维和缠绕若干氨纶异形截面纤维的若干涤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氨纶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圆形中空型。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层通过若干第三复合纱经纬编织形成凸条组
织,所述凸条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所述凸条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浮沉、沉浮沉浮。
[001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复合纱通过芯纱和包覆纱构成,所述芯纱通过若干涤纶异形截面纤维相捻而成,所述包覆纱通过涤纶纤维和氨纶纤维相捻而成,所述涤纶异形截面纤维的截面为“C”字型。
[0013]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设置透气层和阻挡层,透气层用于保证面料表面的透气效果,阻挡层用于阻挡面料外侧的灰尘进入面料内部,阻挡层表面开设有若干通风槽,通风槽使得面料内部的气流会通过通风槽流动出去,在通风槽内部均粘接了若干防尘布,防尘布能够阻挡外界的灰尘进入通风槽内,在阻挡层表面开设若干出气口,透气层和阻挡层粘接并且出气口均和通风槽连通,使得面料内部的气流会通过出气口喷出并通过通风槽内吹向防尘布,将防尘布表面的灰尘吹飞,防尘布靠近通风槽远离透气层一端的开口,使得屯留在防尘布表面的灰尘更容易在身体轻微运动产生的气流下被吹飞出面料内,从而达到了保证面料不会被粉尘车间内的灰尘堵塞并保证面料透气性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加强斜纹组织的组织结构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凸条组织的组织结构图;
[0017]图4本技术防尘纱的剖面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第一复合纱的剖面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第二复合纱的剖面图;
[0020]图7为本技术第三复合纱的剖面图;
[0021]图中:1、阻挡层;2、防尘布;3、通风槽;4、透气层;5、透气条;6、出气口;7、涤纶纤维;8、锦纶纤维;9、防尘纱;10、氨纶纤维;11、第一复合纱;12、氨纶异形截面纤维;13、第二复合纱;14、涤纶异形截面纤维;15、芯纱;16、包覆纱;17、第三复合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23]一种透气型涤纶牛津纺,如图1所示,包括透气层4和阻挡层1,阻挡层1表面开设有若干通风槽3,通风槽3内部均粘接有若干防尘布2,阻挡层1表面开设有若干出气口6,透气层4和所属阻挡层1粘接且若干出气口6均与通风槽3连通,防尘布2靠近通风槽3远离透气层4一端的开口。
[0024]图1

7所示,将涤纶纤维7和锦纶纤维8放入加捻机中形成防尘纱9,涤纶纤维7和锦纶纤维8均具备强韧性和纤维强度,因此形成的防尘纱9具备良好的纱线强度,能有有效的阻挡灰尘对纱线的冲击,将若干防尘纱9放入梭织机中,经纬编织形成防尘布2并形成重平组织,重平组织具备一定的编织密度,减少了面料表面的缝隙,增强了防尘布2的防尘效果。
[0025]图1

7所示,将涤纶纤维7和若干氨纶纤维10放入加捻机中形成第一复合纱11,氨纶纤维10具备良好的弹性形变性能,使得第一复合纱11具备强弹性形变性能和一定的韧
性,将若干氨纶纤维10置于喷丝板上形成氨纶异形截面纤维12,氨纶异形截面纤维12的截面为圆形中空型,圆形中空型氨纶异形截面纤维12内部存在弹性空腔,增大了氨纶纤维10的弹性形变模量,进一步强化了氨纶纤维10的弹性形变性能,将若干氨纶异形截面纤维12放入加捻机中,再将成型的纱线和若干涤纶纤维7依次放入环锭捻线机中,最后将得到的若干纱线放入加捻机中形成第二复合纱13,第二复合纱13具备强弹性形变性能,且纤维表面耐磨强度高。
[0026]图1

7所示,将第一复合纱11和第二复合纱13放入梭织机中经纬编织形成阻挡层1并形成加强斜纹组织,加强斜纹组织为8页综且经浮点为浮,纬浮点为沉,加强斜纹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沉、沉沉浮浮沉沉浮浮、浮沉沉浮沉沉沉浮,通过编织结构的设置,使得阻挡层1表面具备强弹性形变性能,能够有效的保证面料再活动过程中表面的纤维缝隙增大,一定程度增加了面料的透气效果。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气型涤纶牛津纺,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气层(4)和阻挡层(1),所述阻挡层(1)表面开设有若干通风槽(3),所述通风槽(3)内部均粘接有若干防尘布(2),所述阻挡层(1)表面开设有若干出气口(6),所述透气层(4)和所述阻挡层(1)粘接且若干所述出气口(6)均与所述通风槽(3)连通,所述防尘布(2)靠近所述通风槽(3)远离所述透气层(4)一端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型涤纶牛津纺,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层(4)表面一体成型有若干透气条(5),若干所述出气口(6)均开设在若干所述透气条(5)上,若干所述透气条(5)均伸入所述通风槽(3)内,所述透气条(5)具备朝向所述通风槽(3)内壁形变的弹性形变性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型涤纶牛津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布(2)通过若干防尘纱(9)经纬编织形成重平组织,若干所述防尘纱(9)均通过涤纶纤维(7)和锦纶纤维(8)相捻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型涤纶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雅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帝亿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