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识别的软性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1539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供识别的软性电路板,配置于一墨水匣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性电路板包括:一挠性基板,其具有一第一表面;一导电线路,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以及一油墨层,以涂覆、曝光、显影的方式覆盖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裸露出至少部分的所述导电线路,而所述油墨层上还设有至少一用于识别的识别区。(*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软性电路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供识别的软性电路板
技术介绍
彩色喷墨打印机(Color ink jet printer)已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例如使用者可利用彩色喷墨打印机来打印所需的文件及图案,相当方便。其中,一般彩色喷墨打印机都配置有两个墨水匣(Cartridge),一者为黑色(Black)墨水匣,另一者为彩色(Color)墨水匣,用以分别填充不同颜色的墨水并作为喷墨打印之用。墨水匣上通常配置有一软性电路板,用以将打印机的驱动电流导入墨水匣的芯片(Chip)中,让芯片能够依据打印机的驱动电流控制墨水匣,以进行喷墨打印的工作。此外,软性电路板上具有数个孔洞,用以供软性电路板内的导电线路与打印机的线路上的金属凸点(Dimples)耦接,以达到电连接的效果。此外,市面上还包括有各种颜色都分离的墨水匣,其可打印的颜色包括有黑色(Black)、洋蓝色(Cyan)、洋红色(Magenta)、黄色(Yellow)、淡黑色(Light black)、淡洋蓝色(Light cyan)、淡洋红色(Light magenta)及淡黄色(Light yellow)等不同颜色。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一般软性电路板的外观颜色都相同,而其尺寸、大小、外型及电路设计都相当类似,会让生产线上的作业员无法识别软性电路板的类型,易导致作业员容易于墨水匣上错置软性电路板。有些业者便设计将公司商标(Brand Name)、产品料号(Serial Number)及料带规格等识别标记印刷于软性电路板上,其中,公司商标可在产品出售时供业者或消费者识别之用,而产品料号及料带规格可使产品在制造及组装时供作业员识别之用。然而,多一道印刷的制作工艺即增加一项生产成本,经济考虑上并不划算,且识别标记在长期受潮的情况下将易产生脱落掉漆的现象。一般软性电路板可由业界所谓的卷带式自动接合(Tape AutomatedBonding,TAB)的方式制成,而TAB制作工艺更根据挖取软性电路板的孔洞的方法不同区分为蚀刻(Etching)法及冲击(Punch)法。至于业界如何以蚀刻法及冲击法挖取软性电路板的孔洞将分别附图说明如下。请参照图1A~图1J,其绘示的是传统利用蚀刻法以挖取软性电路板的孔洞的制造方法流程的剖面示意图。首先,在图1A中,提供一基材102,其材料例如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接着,以溅镀(Sputtering)法镀上一层铜膜104于基材102上,如图1B所示。然后,分别在铜膜104上及基材102下涂抹光致抗蚀剂层(PR)106,如图1C所示,接着,进行曝光(Expose)及显影(Develop),使得光致抗蚀剂层106形成预定图案,如图1D所示。然后,移除非预定图案部分的光致抗蚀剂层106,使得剩余的预定图案的光致抗蚀剂层106之间形成数个缺口107,且使得部分的铜膜104是裸露于外界,如图1E所示。接着,在缺口107处电镀(Plating)一铜板108,使得铜板108与铜膜104连接成一体,如图1F所示。然后,进行蚀刻并去除部分的基材102,使得基材102下的缺口107更扩大形成孔洞110,如图1G所示。接着,移除所有剩余的光致抗蚀剂层106,使得铜板108及铜膜104都裸露于外界,铜板108之间具有数个缺口109,如图1H所示。然后,再进行涂抹光致抗蚀剂、曝光、蚀刻等黄光制作工艺,使得通过缺口109裸露于外界的部分铜膜104被去除,而铜板108及剩余的铜膜104即形成所谓的导电线路111,且导电线路111之间形成孔洞113,如图1I所示。之后,在导电线路111的外围形成一层绝缘胶112,以保护导电线路111,于是,软性电路板114便因此被制造完成,如图1J所示。然而,上述的传统蚀刻制作工艺具有数个缺点,例如制造时间过长且容易发生成品不良的现象,相当不合乎经济效益,且基材于蚀刻后将产生大量粘稠状的废水,引发废水处理的成本考量。请参照图2A~图2I,其绘示的是传统利用冲型法制造挠性基板上的孔洞的制造方法流程的剖面示意图。首先,在图2A中,提供一基材202,接着,在基材202上涂附一胶层204(Adhesive),如图2B所示。然后,利用冲型机器对附着胶层204的基材202冲出数个孔洞206,使得孔洞206贯穿基材202与附着胶层204,如图2C所示,接着,在剩余的胶层204上贴上一层铜板208,如图2D所示。然后,在铜板208上形成一光致抗蚀剂层210,如图2E所示,接着,进行曝光及显影,使得光致抗蚀剂层210形成预定图案,如图2F所示。然后,去除非预定图案部分的光致抗蚀剂层210,使得剩余的预定图案的光致抗蚀剂层之间形成数个缺口211,让非预定图案部分的铜板208裸露于外界,如图2G所示。接着,进行蚀刻,使得由缺口211裸露于外界的非预定图案部分铜板208被去除,如图2H所示。之后,去除剩余所有的光致抗蚀剂层210,且在铜板208的外围形成一层绝缘胶212,以保护剩余的铜板208所形成的导电线路,于是,软性电路板214便制造完成,如图2I所示。虽然此作法相对于前述蚀刻法具有制作工艺时间快、无废水污染问题且成本低的优点,但其所制造出的孔洞间距太大,即在有限面积内孔洞太少,也就是说孔口分辨率不高,造成打印机与软性电路板的接触面积过少,而降低两者接触时的准确率。另一较严重问题为使用冲击方式容易造成孔洞间的基材断裂,大大地降低其成品的良率,也因而相对地提高制造时所需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供识别的软性电路板,其在软性电路板制作工艺同时,例如可在制造方法中形成公司商标及商品料号等识别标记,可节省额外印刷的成本,且避免掉漆脱落的现象,或作颜色识别的设计,都可让生产线上的作业员清楚识别不同的软性电路板,十分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可供识别的软性电路板,配置于一墨水匣上,其所述软性电路板包括一挠性基板,其具有一第一表面;一导电线路,配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以及一油墨层,以涂覆、曝光、显影的方式覆盖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裸露出至少部分的所述导电线路,而所述油墨层上还设有至少一用于识别的识别区。本技术装置的优点在于,其设计有油墨层的识别区,故可让生产线的作业员识别软性电路板,十分方便,且还可于油墨层的制作工艺中形成公司商标及商品料号等识别标记,节省额外印刷的成本,且避免掉漆脱落的现象,另外,本技术的软性电路板可缩短制作工艺时间,提高孔口分辨率,并且可达到99%以上的合格产品,非常适用于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A~图1J为传统利用蚀刻法以挖取软性电路板的孔洞的制造方法流程的剖面示意图;图2A~图2I为传统利用冲型法制造挠性基板上的孔洞的制造方法流程的剖面示意图;图3A~图3J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可供识别的软性电路板的制造方法流程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J的软性电路板的全部油墨层上的预定图案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3J的软性电路板的部分油墨层显示单一颜色识别区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图3J的软性电路板的全部油墨层布满3个相异的识别区的示意图;图7为图3J的软性电路板的部分油墨层布满3个相异的识别区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特别设计一可供识别的软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清吕椬境
申请(专利权)人: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