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架承载滑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91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架承载滑轨结构,是在对应之垂直支架间分别设置可滑移结合之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该第二承载板与第一承载板之一端可分别固定在对应之垂直支架间,而其自由端则可相互对准滑移容置而构成承载结构。该垂直支架依据欲承载之标的机体尺寸配合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之滑移结合,而可将该垂直支架调整至适合承置标的机体之机架空间,并由该第二承载板与第一承载板承载标的机体之重量。该标的机体的两侧壁分别设有数个滑动构件,藉由该滑动构件使该标的机体可被推移于该第二承载板之滑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机架结构,特别是一种机架承载滑轨结构,该机架可依据欲承载之标的机体尺寸配合可滑移之承载板而将机架调整至适合承置标的机体之空间,并方便该标的机体之滑移安装。
技术介绍
在各种电子、计算机或机构设备中,一般都必需以适当之固定机架或可调整之机架来固定欲承载之标的机体。固定式之机架结构虽然具有稳固、以及机构简单、重量承载力大等优点,但在某些场合中,固定式之机架结构并不符合实际之需求,因此会改以可调整式之机架结构来取代该固定式之机架。然而,可调整式之机架结构又因为不同场合之需求,更有各种不同之结构设计。例如在某些场合中,只需经过一次尺寸的调整即可将标的机体予以固定,而在另一场合中,有可能在经过尺寸的调整之后,仍需随时调整该机架、或是随时将标的机体予以拆缺分离或是上架组装,而在其它场合中,又有可能需求有尺寸调整的功能,又必需要有足够的重量承载能力。因应各种不同之应用需求,乃有各种不同的可调整式机架结构之设计,例如滑轨式、可调节螺丝、位置卡扣、插销式…等。例如最常被使用之可调整式机架结构中,大都是先依据标的机体之长宽高尺寸调整至某一机架空间之后,以两片具有多个孔洞的板体部份叠置之后,再以螺栓及螺帽等构件予以螺固,最后再以固定组件将标的机体螺固在机架中。此类之先前技术中,亦有使用卡扣栓、插销等构件来达到调整尺寸之目的者。而在先前技术中之滑轨式结构中,则大都是以两片具有滑轨或滑槽之板体来单纯提供标的机体之滑移功能。然而,在现有已知的可调整式机架结构设计中,往往会因为欲达到某一功能,而牺牲其它应有的功能。特别是在尺寸调整之方便性与承载力之大小两个重要议题方面,传统的可调整式机架结构往往无法兼顾。举例而言,在工业场合、计算机机房或模块式架构等所经常使用之机架式计算机装置之承载结构设计中,为了要达到便于计算机装置之上架安装,故大都将最传统的固定式机架结构以滑轨式结构予以取代,以使该计算机装置在上架安装操作时,能达到所需之简便、快速的目的。然而,如果计算机尺寸宽度太宽且重量太重时,就很难有合适的承载及滑轨结构可供使用。而在其它之先前技术中,有可能为了符合所需之重量承载力,而将该机架结构设计成复杂的结构,但却丧失了上架安装简便、快速的功能。由于已有技术中各种不同之机架设计对于调整简便性、机构稳固性、重量承载性、以及标的机体安装简易性、操作安全性方面不能同时兼顾,故实有必要设计出一种可兼顾前述各种特性之承载滑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主要目的即是提供一种方便调整承载空间尺寸之机架承载滑轨结构,该机架可依据欲承载之标的机体尺寸配合可滑移之承载板而将机架调整至适合承置标的机体之空间。本技术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机构稳固且重量承载力佳之机架承载滑轨结构,该机架结构在完成调整及安装之后,其结构稳定性并不会因为可调整之功能而降低,其仍具有良好及足够的重量承载力。本技术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标的机体安装简易之机架承载滑轨结构,该标的机体只需以简易之滑移操作即可结合在该机架空间中。本技术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标的机体操作安全性高之机架承载滑轨结构,该标的机体在上架安装于该机架中或由该机架中拆卸分离时,皆能达到安全操作之要求。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之问题所采用之技术手段是在对应之垂直支架间设置一可滑移结合之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该第二承载板之自由端系可分别对准滑移地容置在对应之第一承载板中。该各个垂直支架依据标的机体的尺寸配合第二承载板滑移结合在该第一承载板,而将该各个垂直支架调整至适合承置标的机体之空间,由该第二承载板与第一承载板承载标的机体之重量。该标的机体的两侧壁分别设有一滑动构件,藉由该滑动构件使该标的机体可滑移于该第二承载板之滑槽。由于本技术之机架结构在对应之垂直支架间设置可滑移结合之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该第二承载板之自由端系可分别对准滑移地容置在对应之第一承载板中,故该机架可依据欲承载之标的机体尺寸配合可滑移之承载板而轻易地将机架调整至适合承置标的机体之空间,并且其结构稳定性并不会因为可调整之功能而降低,其仍具有良好及足够的重量承载力。再者,在标的机体之上架安装时,只需以简易之滑移操作即可结合在该机架空间中,且在安装或拆卸过程中,该标的机体可平顺滑移,而不会中途脱出。相较于习用技术中,以单纯的滑轨或滑槽或是单纯板件来承载标的机体之技术,本创作之上述功能皆非已有技术所能达到。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最佳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之机架承载滑轨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之一标的机体可滑移组装在机架承载滑轨结构之立体图;图2为本实施例之一标的机体与机架承载滑轨结构分离时之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中A部份之放大图;图4为本实施例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与标的机体间结合关系之剖示图;图5为标的机体之侧壁配置有固定螺柱、滑动环、螺合端盖之立体分解图;图6为滑动构件之固定螺柱、滑动环、螺合端盖分离时之立体分解图;图7为图1中左侧之垂直支架以及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间配置关系之立体分解图;图8为图7中B部份之放大图;图9为图7中C部份之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所示,其是显示一标的机体可滑移组装在本实施例机架承载滑轨结构之立体图,而图2是显示该标的机体与机架承载滑轨结构分离时之立体分解图。本技术之机架承载滑轨结构包括有二支对应之前侧垂直支架11、11a以及二支对应之后侧垂直支架12、12a,四支垂直支架11、11a、12、12a形成一安装空间,以因应一标的机体4所需之安装空间。各垂直支架11、11a、12、12a上皆设有数个螺孔,每一个螺孔间相隔一适当距离。例如图3所示,其是图1中A部份之放大图,其显示该垂直支架11设有数个螺孔111,每一个螺孔111间相隔一适当距离。位在同侧之前后垂直支架11、12间配置有一第一承载板2以及一第二承载板3,其中该第二承载板3可滑移地结合在该第一承载板2之内侧面。该第二承载板3主要包括有一板状本体31,并在该板状本体31之前端具有一垂直方向之固定板32,该固定板32具有数个贯孔321,可供一螺固组件(未示)通过该固定板32之贯孔321而螺固于该垂直支架11之对应螺孔111中,以将该第二承载板3之前端(固定端)固定在该垂直支架11之预定高度处。相同地,该第一承载板2之后端(固定端)亦具有一固定板21,可藉由螺固组件将该第一承载板2之后端固定于该后侧垂直支架12之预定高度处。该第一承载板2以及第二承载板3之自由端呈前后对应,且第二承载板3可滑移地容置在该第一承载板2之内侧面。亦即,该第二承载板3之自由端可相互对准滑移容置在对应之第一承载板2之自由端。因此,实际应用时,使用者可依据标的机体4实际所需之长宽尺寸调整好四支垂直支架11、11a、12、12a间之距离之后,并配合该第一承载板2与第二承载板3之对准滑移操作而形成承载及滑移之承架结构,以承载该标的机体4之重量。图4显示了该第一承载板2、第二承载板3、与标的机体4间结合关系之剖示图。而标的机体4之结构设计方面,是在该标的机体4之左右两侧壁分别设有多个水平方向列置之滑动构件5,每一个滑动构件5乃包括有一固定螺柱51以及一螺柱扩大端52,该固定螺柱51可固定在该标的机体4之侧壁。参阅图5所示,其是显示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架承载滑轨结构,用以提供一欲承载之标的机体之承置空间,其特征在于该承载滑轨结构包括有:至少四支对应之垂直支架,各垂直支架间相距一适当距离;一对第一承载板,其一端分别固定在二支对应之垂直支架,另一端为自由端;一对第二承载板,其一端分别固定在另二支对应之垂直支架,另一端为自由端;其中该第二承载板之自由端可分别相互对准滑移容置在对应之第一承载板之自由端,该第二承载板呈一板状本体,该板状本体开设有一滑槽,其滑槽之方向沿着该板状本体之长轴方向而延伸,该标的机体藉由侧边所设置之滑动构件而滑移容置在两个第二承载板之间;该各个垂直支架依据标的机体的尺寸配合第二承载板滑移结合在该第一承载板该各个垂直支架位于适合承置标的机体之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忠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环达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神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