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套外调零结构伺服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062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械液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阀套外调零结构伺服阀,包括阀芯、阀套、壳体、螺母组件、偏心轴、衬套、反馈杆、衔铁组件;壳体内部设置有水平的调整腔,偏心轴设置在调整腔c中,偏心轴后端与螺母组件连接,螺母组件外螺纹与调整腔c内螺纹相匹配;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阀套的通孔,偏心轴前端伸入通孔内,与阀套调整半槽a配合连接,阀芯设置在阀套内,阀芯与阀套同轴设置;壳体内从顶面向下设有壳体溢流腔d,壳体溢流腔d与安装阀套的通孔连通,阀套上设置阀套溢流腔b,壳体溢流腔d、阀套溢流腔b同轴,衬套插入壳体溢流腔d与阀套溢流腔b,反馈杆一端设置在衔铁组件中,另一端穿过衬套插入到阀芯的环形反馈杆槽e中,反馈杆可带动阀芯在阀套内水平移动。动阀芯在阀套内水平移动。动阀芯在阀套内水平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套外调零结构伺服阀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工程
,涉及一种阀套外调零结构伺服阀。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电液伺服阀完成调试交付出厂后用户无法自主调整伺服阀的零位。调整伺服阀零位则必须将伺服阀返回制造厂家,在超净工作室内分解伺服阀后进行零位调整,操作复杂,技术难度高,耗时长,成本高。随着航空航天领域飞机、导弹等对电液伺服阀的需求量日益增大,降低电液伺服阀的返厂检修维护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提升电液伺服阀的使用效率,同时降低电液伺服阀的操作维修难度,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设计一种无需分解用户可按需要自主调整零位输出的电液伺服阀已成为电液伺服阀测试领域关注的焦点。为克服传统电液伺服阀交付后用户无法调整零位的缺陷,研制一款可以外部调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操作便捷的电液伺服阀,对提升航空航天领域电液伺服阀的使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电液伺服阀无法外部调整零位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阀套外调零结构伺服阀在壳体上内置调零结构,调整腔开口与壳体外界连通,可在不分解伺服阀的条件下通过旋转螺母组件进行零位调整,操作简单,无需严格控制操作环境清洁度,避免了操作过程中污染伺服阀内部油液的风险,可以满足用户使用中自主调整零位的需求,提高伺服阀使用过程中与上级系统的匹配性,降低伺服阀的故障率。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阀套外调零结构伺服阀,由螺母组件和偏心轴组成的外调零装置同时起到了阀套定位作用,避免阀套在壳体内发生轴向移动导致阀芯凸肩与相应阀套开口的遮盖量变化,从而避免伺服阀输出流量或压力变化,提高了伺服阀的零位稳定性与输出流量或压力的稳定性,提高了伺服阀性能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阀套外调零结构伺服阀,其外调零装置安装于壳体调整腔内,调整腔预留扳手转动所需空间。从整体上减轻了伺服阀重量,可以有效满足航空航天领域对伺服阀重量的苛刻要求。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阀套外调零结构伺服阀,包括:阀芯1、阀套2、壳体3、螺母组件4、偏心轴5、衬套7、反馈杆8、衔铁组件9;
[0006]所述的壳体3内部设置有水平的调整腔c,所述的偏心轴5设置在调整腔c中,所述的偏心轴5后端与螺母组件4连接,螺母组件4外螺纹与调整腔c内螺纹相匹配;
[0007]所述的壳体3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阀套2的通孔,所述的偏心轴5前端伸入通孔内,与阀套2调整半槽a配合连接,所述的阀芯1设置在阀套2内,所述的阀芯1与阀套2同轴设置;
[0008]所述的壳体3内从顶面向下设有壳体溢流腔d,壳体溢流腔d与安装阀套2的通孔连通,所述阀套2上设置阀套溢流腔b,壳体溢流腔d、阀套溢流腔b同轴,衬套7插入壳体溢流腔d与阀套溢流腔b,反馈杆8一端设置在衔铁组件8中,另一端穿过衬套7插入到阀芯1的环形
反馈杆槽e中,反馈杆8可带动阀芯1在阀套2内水平移动。
[0009]进一步,还包括密封圈6,所述的密封圈6设置在偏心轴5靠近前端的外圆柱面与调整腔c之间,避免滑阀级油液泄露。
[0010]进一步,所述阀套溢流腔b的轴向方向与阀套2轴向方向垂直,且通过阀套2轴心。
[0011]进一步,所述偏心轴5后端通过过盈方式压入螺母组件4中。
[0012]进一步,调整腔c开口与壳体外界连通,预留调整扳手操作空间。
[0013]进一步,所述偏心轴5前端轴线与后端轴线的偏心量不大于阀芯1行程且不大于预设阀套2调整量。
[0014]进一步,所述阀芯1两端及中间轴段分别设置有凸肩11。
[0015]进一步,所述的阀套2两端及中间轴段分别设置开口12,所述凸肩11与开口12的位置一一对应。
[0016]本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阀套外调零结构伺服阀在壳体上内置调零结构,调整腔开口与壳体外界连通,可在不分解伺服阀的条件下通过旋转螺母组件进行零位调整,操作简单,无需严格控制操作环境清洁度,避免了操作过程中污染伺服阀内部油液的风险,可以满足用户使用中自主调整零位的需求,提高伺服阀使用过程中与上级系统的匹配性,降低伺服阀的故障率。
[0018]2、本专利技术的阀套外调零结构通过偏心轴前端在阀套调整半槽内旋转,带动阀套沿轴线方向进行平移,改变阀套与阀芯的相对位置,改变阀芯凸肩与相应阀套开口的遮盖量变大或变小,从而改变伺服阀输出流量大小或压力大小,达到了调整伺服阀零位的目的。
[0019]3、本专利技术中偏心轴前端轴线与后端轴线的偏心量不大于阀芯行程且不大于预设阀套调整量,偏心量设置要求严格,可以提高外部零位调整的效率,避免在零位调整过程中阀套位移过大导致损伤阀芯、反馈杆等伺服阀零部件。
[0020]4、本专利技术中阀套外调零结构伺服阀不需要外部调零时,所述螺母组件和偏心轴固定不动,偏心轴前端插入阀套调整半槽内,由螺母组件和偏心轴组成的外调零装置同时起到了阀套定位作用,避免阀套在壳体内发生轴向移动导致阀芯凸肩与相应阀套开口的遮盖量变化,从而避免伺服阀输出流量或压力变化,提高了伺服阀的零位稳定性与输出流量或压力的稳定性,提高了伺服阀性能的可靠性。
[0021]5、本专利技术中外调零装置安装于壳体调整腔内,调整腔预留扳手转动所需空间。从整体上减轻了伺服阀重量,可以有效满足航空航天领域对伺服阀重量的苛刻要求。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阀套外调零结构伺服阀原理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阀套外调零结构伺服阀原理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阀套与外调零结构的相对位置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阀套外调零结构伺服阀偏心轴正视图。
[0026]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阀套外调零结构伺服阀偏心轴俯视图。
[0027]其中:1为阀芯、2为阀套、3为壳体、4为螺母组件、5为偏心轴、6为密封圈、7为衬套、8为反馈杆、9为衔铁组件、10为力矩马达、11为凸肩、12为开口、a为阀套调整半槽、b为阀套
溢流腔、c为壳体调整腔、d为壳体溢流腔、e为环形反馈杆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9]实施例1
[003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阀套外调零结构伺服阀,如图1、图2所示,包括:阀芯1、阀套2、壳体3、螺母组件4、偏心轴5、衬套7、反馈杆8、衔铁组件9;所述的壳体3内部设置有水平的调整腔c,所述的偏心轴5后端与螺母组件4连接,螺母组件4外螺纹与调整腔c内螺纹相匹配;所述的壳体3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阀套2的通孔,所述的偏心轴5前端伸入通孔内,与阀套2调整半槽a配合连接,所述的阀芯1设置在阀套2内,所述的阀芯1与阀套2同轴设置;所述的壳体3内从顶面向下设有壳体溢流腔d,壳体溢流腔d与安装阀套2的通孔连通,所述阀套2上设置阀套溢流腔b,壳体溢流腔d、阀套溢流腔b同轴,衬套7插入壳体溢流腔d与阀套溢流腔b,反馈杆8一端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套外调零结构伺服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芯(1)、阀套(2)、壳体(3)、螺母组件(4)、偏心轴(5)、衬套(7)、反馈杆(8)、衔铁组件(9);所述的壳体(3)内部设置有水平的调整腔c,所述的偏心轴(5)设置在调整腔c中,所述的偏心轴(5)后端与螺母组件(4)连接,螺母组件(4)外螺纹与调整腔c内螺纹相匹配;所述的壳体(3)内部设置有用于安装阀套(2)的通孔,所述的偏心轴(5)前端伸入通孔内,与阀套(2)调整半槽a配合连接,所述的阀芯(1)设置在阀套(2)内,所述的阀芯(1)与阀套(2)同轴设置;所述的壳体(3)内从顶面向下设有壳体溢流腔d,壳体溢流腔d与安装阀套(2)的通孔连通,所述阀套(2)上设置阀套溢流腔b,壳体溢流腔d、阀套溢流腔b同轴,衬套(7)插入壳体溢流腔d与阀套溢流腔b,反馈杆(8)一端设置在衔铁组件(9)中,另一端穿过衬套7插入到阀芯1的环形反馈杆槽e中,反馈杆(8)可带动阀芯(1)在阀套(2)内水平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阀套外调零结构伺服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振锋宋伟山赵天扬宗满意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工业南京伺服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