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及治疗病毒感染的化合物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40443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抗病毒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通过抑制一病毒内的半胱胺酸蛋白酶及/或一细胞内的牛磺胆酸钠协同转运多胜肽,具体而言是S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预防及治疗病毒感染的化合物及方法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专利技术申请主张于2020年8月28日提出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3/071,564号的利益与优先权,出于所有目的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本文。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些抗病毒化合物以及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特别是冠状病毒或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的方法和组合/组合物/药物组合物的。

技术介绍

[0004]由外壳蛋白内的遗传物质构成的病毒侵入活的、正常的细胞,并利用这些细胞繁殖和生产与其自身相似的其他病毒,这些病毒可能会导致常见的传染病,例如流感及疣,或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例如天花及后天性免疫缺乏症候群(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0005]例如,有5种不同类型的肝炎病毒,即A、B、C、D及E,以及X与G。A型及E型肝炎病毒是由食用受病毒污染的水及食物所引起的。然而,B型、C型及D型肝炎病毒是由肠胃外引起的,与受感染的体液相邻。此外,C型与D型肝炎病毒感染也在增加,需要有效的治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抑制病毒感染的方法,包括对一有此需要的个体施用包含治疗有效量的一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混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化合物选自由下列所组成的群组:具有式I结构的入地蜈蚣素J及其衍生物:具有式II结构的入地蜈蚣素N及其衍生物:具有式III结构的6

(3,4

二羟基苯基)
‑4‑
羟基六

3,5

二烯
‑2‑
酮及其衍生物:具有IV结构的2

[(E)
‑2‑
(3,4

二羟基苯基)乙烯基]
‑6‑
羟基吡喃
‑4‑
酮及其衍生物:具有式V结构的去氢齿孔酸(dehydroeburicoic acid)及其衍生物:
具有式VI结构的3

O

甲基山奈酚及其衍生物:具有式VII结构的山奈酚
‑3‑
O

(3,4

二乙酰

α

L

吡喃鼠李糖苷)及其衍生物:具有式VIII结构的山奈酚
‑3‑
O

(2,4

二乙酰

α

L

吡喃鼠李糖苷)及其衍生物:
具有式IX结构的去氢硫色多孔菌酸(dehydrosulphurenic acid)及其衍生物:具有式X结构的硫色多孔菌酸(sulphurenic acid)及其衍生物:具有式XI结构的变孔孔菌酸D(versisponic acid D)及其衍生物:具有式XII结构的反式



薄荷
‑6‑


2,8

二醇及其衍生物:以及具有式XIII结构的樟芝酸K(antcin K)及其衍生物:
及其组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该个体施用两种或多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的组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化合物选自由下列所组成的群组:入地蜈蚣素J、入地蜈蚣素N、6

(3,4

二羟基苯基)
‑4‑
羟基六

3,5

二烯
‑2‑
酮、2

[(E)
‑2‑
(3,4

二羟基苯基)乙烯基]
‑6‑
羟基吡喃
‑4‑
酮、去氢齿孔酸、3

O

甲基山奈酚、山奈酚
‑3‑
O

(3,4

二乙酰

α

L

吡喃鼠李糖苷)、山奈酚
‑3‑
O

(2,4

二乙酰

α

L

吡喃鼠李糖苷)、去氢硫色多孔菌酸、硫色多孔菌酸、变孔孔菌酸D、反式



薄荷
‑6‑


2,8

二醇,以及樟芝酸K。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两种或更多种化合物选自由下列所组成的群组:入地蜈蚣素J、入地蜈蚣素N、6

(3,4

二羟基苯基)
‑4‑
羟基六

3,5

二烯
‑2‑
酮、2

[(E)
‑2‑
(3,4

二羟基苯基)乙烯基]
‑6‑
羟基吡喃
‑4‑
酮、去氢齿孔酸、3

O

甲基山奈酚、山奈酚
‑3‑
O

(3,4

二乙酰

α

L

吡喃鼠李糖苷)、山奈酚
‑3‑
O

(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吉孟黄琤吴郁彬梁惠如林佩欣江豪邱韦中黄冠中
申请(专利权)人:吉亚生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