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丙烯酸丁酯酯化釜物料聚合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9988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酯化反应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丙烯酸丁酯酯化釜物料聚合的系统。所述的改善丙烯酸丁酯酯化釜物料聚合的系统:脱水塔上设置有醇进入管线,预热后的醇管线a、第一酯化釜连接,预热后的醇管线c、第二酯化釜的a腔连接;脱水塔设置有汽相管线a和汽相管线b;脱水塔上设置有汽相管线c;第一酯化釜的b腔设置有阻聚空气管线b;第二酯化釜的a腔设置有阻聚空气管线c;第一酯化釜的b腔与第二酯化釜的a腔连接;第一酯化釜的a腔上设置有阻聚剂管线a,脱水塔上设置有阻聚剂管线b,脱水塔与第一酯化釜的b腔之间设置有回流管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改善丙烯酸丁酯酯化釜物料聚合的系统,节能降耗,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善丙烯酸丁酯酯化釜物料聚合的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酯化反应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改善丙烯酸丁酯酯化釜物料聚合的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丁醇和丙烯酸生成丙烯酸丁酯的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故产品中含有过量的丁醇和未反应完全的丙烯酸,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都是极易聚合的化合物,但在实际生产中,如果设备内产生过多的聚合物,会造成管路堵塞,无法正常操作,工艺参数无法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严重可致使停车,从而装置不能正常连续生产运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停车检修也较难清洗处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0003]CN217140301U公开了一种丙烯酸丁酯装置酯化釜系统蒸汽的回收与利用装置,包括丁醇进料管线、脱水塔、对甲苯磺酸进料管线、丙烯酸进料管线和第一酯化釜,所述丁醇进料管线与脱水塔连接,对甲苯磺酸进料管线和丙烯酸进料管线均与第一酯化釜连接,第一酯化釜的顶部与脱水塔连接,脱水塔的底部与第一酯化釜连接,脱水塔的顶部依次与一级冷凝和二级冷凝器连接,一级冷凝器和二级冷凝器均与回收罐连接,回收罐分别与脱水塔和第一酯化釜连接。此专利只解决了酯化釜系统蒸汽的回收与利用,并未涉及到如何解决酯化釜系统物料聚合的问题,因此此专利中仍旧存在以上物料聚合产生的堵塞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善丙烯酸丁酯酯化釜物料聚合的系统,有效减轻了酯化釜系统中物料的聚合程度,节能降耗,实用性强。
[0005]本技术所述的改善丙烯酸丁酯酯化釜物料聚合的系统:包括第一酯化釜、第二酯化釜、脱水塔;第一酯化釜和第二酯化釜都分为a腔和b腔;脱水塔上设置有醇进入管线,脱水塔的底部分为两路,一路为预热后的醇管线a,预热后的醇管线a与第一酯化釜的a腔连接,另一路为预热后的醇管线c,预热后的醇管线c与第二酯化釜的a腔连接;脱水塔的的下部设置有汽相管线a和汽相管线b,汽相管线a与第一酯化釜的a腔连接,汽相管线b与第二酯化釜的a腔连接;脱水塔上设置有汽相管线c;
[0006]第一酯化釜与再沸器连接;再沸器上设置有阻聚空气管线a;第一酯化釜的b腔设置有阻聚空气管线b;第二酯化釜的a腔设置有阻聚空气管线c;第二酯化釜的b腔设置有阻聚空气管线d;第一酯化釜的b腔与第二酯化釜的a腔连接;第一酯化釜的a腔上设置有阻聚剂管线a,脱水塔上设置有阻聚剂管线b,脱水塔与第一酯化釜的b腔之间设置有回流管线。
[0007]优选的,再沸器上设置有丙烯酸管线和催化剂管线,汇合后的管线与第一酯化釜的a腔连接,连接的管线上设置有循环泵。
[0008]优选的,回流管线与喷淋管线a连接,喷淋管线a与第一酯化釜的b腔连接。
[0009]优选的,回流管线上设置有气动阀。
[0010]优选的,回流管线上还设置有回收醇管线。
[0011]优选的,第一酯化釜的b腔与第二酯化釜的a腔连接的管线为溢流管线。
[0012]优选的,第二酯化釜上设置有喷淋管线b,喷淋管线b通过喷淋泵与第二酯化釜的b腔连接。
[0013]优选的,第二酯化釜的b腔通过出料泵与汽相管线a连接。
[0014]优选的,出料泵与汽相管线a之间的管线为喷淋管线c。
[0015]本技术的所述的改善丙烯酸丁酯酯化釜物料聚合的系统,在酯化釜真空为

24KPa条件下,原料丁醇通过醇进入管线进入脱水塔与自釜内上升的两条汽相管线a、汽相管线b内的蒸汽进行换热脱水,换热后的丁醇再从脱水塔底部分别通过脱水塔底部的预热后的醇管线a和预热后的醇管线c进入第一酯化釜的a腔和第二酯化釜的a腔;脱水塔顶部汽相管线c进入冷凝器冷凝。同时,丙烯酸通过丙烯酸管线,与催化剂通过催化剂管线一起进入再沸器加热,再通过再沸器出口管线进入第一酯化釜的a腔,在一定温度下在酯化釜内进行反应。
[0016]进入酯化釜系统的阻聚空气分四路:一路由再沸器的阻聚空气管线a通入一定流量的阻聚空气;另外三路阻聚空气,分别在第一酯化釜的b腔底部阻聚空气管线b进入、第二酯化釜的a腔底部阻聚空气管线c进入和第二酯化釜的b腔底部阻聚空气管线d进入。进入酯化釜系统的阻聚剂分两路:一路阻聚剂通过阻聚剂管线a直接进入第一酯化釜a腔;另一路阻聚剂由阻聚剂管线b与脱水塔顶回流汇合通过脱水塔顶回流管线一起给脱水塔顶降温。
[0017]第一酯化釜的a腔通过第一酯化釜的循环泵进行物料循环;第一酯化釜的b腔顶部通过第一酯化釜的b腔喷淋管线a进行喷淋,由回收醇管线提供;第二酯化釜的a腔和b腔顶部的喷淋通过喷淋管线b进行喷淋,来自第二酯化釜喷淋泵;第一酯化釜上升的汽相管线a和第二酯化釜上升的汽相管线b的喷淋通过汽相喷淋管线c进行喷淋,由第二酯化釜的出料泵提供。
[0018]随着反应的进行,物料不断通过溢流管线溢流至第二酯化釜,当第二酯化釜b腔内丙烯酸的转化率高于99.5%时,物料由第二酯化釜出料泵输送至下一阶段装置。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技术的改善丙烯酸丁酯酯化釜物料聚合的系统,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成本较低。
[0021](2)本技术的改善丙烯酸丁酯酯化釜物料聚合的系统,通过在酯化釜顶、酯化釜顶部回流管路加入阻聚剂,有效减轻了酯化釜系统中物料的聚合程度。
[0022](3)本技术的改善丙烯酸丁酯酯化釜物料聚合的系统,提供负压环境,降低了加热物料所需的温度,可减轻物料的聚合。同时负压环境降低了物料的沸点,减少了能量的消耗,节约了成本。
[0023](4)本技术的改善丙烯酸丁酯酯化釜物料聚合的系统,通过向再沸器及酯化釜底部通入阻聚空气,有效防止了再沸器聚合堵塞及酯化釜底部形成死区而发生聚合,起到了分散阻聚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改善丙烯酸丁酯酯化釜物料聚合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第一酯化釜;2、第二酯化釜;3、循环泵;4、喷淋泵;5、出料泵;6、再沸器;7、
脱水塔;8、丙烯酸管线;9、催化剂管线;10、阻聚空气管线a;11、阻聚剂管线a;12、阻聚剂管线b;13、醇进入管线;14、汽相管线a;15、汽相管线b;16、汽相管线c;17、回流管线;18、回收醇管线;19、喷淋管线a;20、喷淋管线b;21、喷淋管线c;22、阻聚空气管线b;23、阻聚空气管线c;24、阻聚空气管线d;25、预热后的醇管线a;26、预热后的醇管线c;27、溢流管线;28、气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7]实施例
[0028]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改善丙烯酸丁酯酯化釜物料聚合的系统:包括第一酯化釜1、第二酯化釜2、脱水塔7;第一酯化釜1和第二酯化釜2都分为a腔和b腔;脱水塔7上设置有醇进入管线13,脱水塔7的底部分为两路,一路为预热后的醇管线a25,预热后的醇管线a25与第一酯化釜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丙烯酸丁酯酯化釜物料聚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酯化釜(1)、第二酯化釜(2)、脱水塔(7);第一酯化釜(1)和第二酯化釜(2)都分为a腔和b腔;脱水塔(7)上设置有醇进入管线(13),脱水塔(7)的底部分为两路,一路为预热后的醇管线a(25),预热后的醇管线a(25)与第一酯化釜(1)的a腔连接,另一路为预热后的醇管线c(26),预热后的醇管线c(26)与第二酯化釜(2)的a腔连接;脱水塔(7)的下部设置有汽相管线a(14)和汽相管线b(15),汽相管线a(14)与第一酯化釜(1)的a腔连接,汽相管线b(15)与第二酯化釜(2)的a腔连接;脱水塔(7)上设置有汽相管线c(16);第一酯化釜(1)与再沸器(6)连接;再沸器(6)上设置有阻聚空气管线a(10);第一酯化釜(1)的b腔设置有阻聚空气管线b(22);第二酯化釜(2)的a腔设置有阻聚空气管线c(23);第二酯化釜(2)的b腔设置有阻聚空气管线d(24);第一酯化釜(1)的b腔与第二酯化釜(2)的a腔连接;第一酯化釜(1)的a腔上设置有阻聚剂管线a(11),脱水塔(7)上设置有阻聚剂管线b(12),脱水塔(7)与第一酯化釜(1)的b腔之间设置有回流管线(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丙烯酸丁酯酯化釜物料聚合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再沸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宇晴高明释栋许杰周保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宏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