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的尾气催化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91737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尾气催化处理系统,属于尾气催化处理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催化处理器本体,所述催化处理器本体设置有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尾气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尾气塔;催化处理器本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多组平行设置的管束、催化剂板层和分布器,相邻两管束的两端通过多个封头连通,最后一组管束的底端连通管束尾气出口管路,管束尾气出口管路远离管束的一端设置有管束尾气出口;所述催化处理器本体上设置有余热换热管路,余热换热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余热换热器,余热换热器的出口与尾气塔的入口通过管路连接,余热换热管路上设置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消除因反应器热涨而造成尾气不达标的事故发生。器热涨而造成尾气不达标的事故发生。器热涨而造成尾气不达标的事故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的尾气催化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尾气催化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尾气催化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尾气处理一般分为蓄热焚烧和催化处理两大类,其中催化处理尾气效果好,泄漏量少占据主导地位。现有的催化处理反应器,反应器材质为碳钢,反应温度较高时存在热胀冷缩现象,易造成反应器炉壁或管束撕裂事故,造成尾气短路,未经催化剂反应,直接排放,造成尾气不达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尾气催化处理系统,能够消除因反应器热涨而造成尾气不达标的事故发生。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的尾气催化处理系统,包括催化处理器本体,所述催化处理器本体设置有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尾气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尾气塔;催化处理器本体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多组平行设置的管束、催化剂板层和分布器,相邻两管束的两端通过多个封头连通,最后一组管束的底端连通管束尾气出口管路,管束尾气出口管路远离管束的一端设置有管束尾气出口,管束尾气出口管路远离管束的一端与催化处理器本体之间设置有填料压盖;所述催化处理器本体上设置有余热换热管路,余热换热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余热换热器,余热换热器的出口与尾气塔的入口通过管路连接,余热换热管路上设置有阀门。
[0005]优选地,所述封头与催化处理器本体以及管束尾气出口管路与催化处理器本体之间存在空隙。
[0006]优选地,所述余热换热器上设置有汽包。
[0007]优选地,所述管束设置有三组,第一管束的底端和第二管束的底端通过第一封头连通,第二管束的顶端和第三管束的顶端通过第二封头连通。
[0008]优选地,所述余热换热管路的入口设置于第三管束与催化层之间。
[000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1. 本技术余热换热器的设置能够带走尾气处理催化反应产生的热量,避免对下一轮进入的待处理尾气进行加热导致下一轮待处理的尾气温度过高,不利于催化反应;2.封头与催化处理器本体以及管束尾气出口管路与催化处理器本体之间存在空隙,可以在管束温度升高长度变长时留出空间,避免管束因伸张压力过大而撕裂;3.管束尾气出口管路远离管束的一端与催化处理器本体之间设置有填料压盖保证未经处理的尾气不会逆向进入尾气塔。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3]图中,1、催化处理器本体;2、尾气进口;3、尾气出口;4、尾气塔;501、第一管束;502、第二管束;503、第三管束;601、第一封头;602、第二封头;7、催化剂板层;8、分布器;9、管束尾气出口管路;901、管束尾气出口;10、填料压盖;11、余热换热管路;1101、阀门;12、余热换热器;13、汽包。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15]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尾气催化处理系统,包括催化处理器本体1,所述催化处理器本体1设置有尾气进口2和尾气出口3,尾气出口3通过管路连接尾气塔4;
[0016]催化处理器本体1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三组平行设置的管束、催化剂板层7和分布器8,所述管束设置有三组,第一管束501的底端和第二管束502的底端通过第一封头601连通,第二管束502的顶端和第三管束503的顶端通过第二封头602连通,第三管束503的底端连通管束尾气出口管路9,催化剂板层7的顶端与催化处理器本体1内壁不存在间隙,催化剂板层7的底端与管束尾气出口管路9之间不存在空隙,管束尾气出口管路9远离的一端设置有管束尾气出口901,所述与催化处理器本体1以及管束尾气出口管路9与催化处理器本体1之间存在空隙,管束尾气出口管路9与催化处理器本体1之间存在空隙内置有填料压盖10;
[0017]所述催化处理器本体1上设置有余热换热管路11,所述余热换热管路11的入口设置于第三管束503与催化层之间,余热换热管路11的另一端连接余热换热器12,所述余热换热器12上设置有汽包13,余热换热器12的出口与尾气塔4的入口通过管路连接,余热换热管路11上设置有阀门1101,余热换热器12和汽包13均为市售的常见结构,再此不再赘述。
[0018]工作原理:尾气经尾气进口2进入催化处理器本体1,然后进入第一管束501,经第一封头601进入第二管束502,再通过第二封头602进入第三管束503,再由第三管束503进入管束尾气出口管路9经管束尾气出口901排出,经分布器8将尾气均匀分布,并通过催化剂板层7进行尾气催化反应,经过催化剂板层7的充分催化反应,尾气达标。达标之后的尾气温度升高,为了避免达标之后的尾气依次经过第一管束501、第二管束502和第三管束503与催化处理器本体1之间的空隙将热量带给下一轮从尾气进口2进入的尾气使其温度过高不利于后续的催化反应,打开余热换热管路11上的阀门1101,使部分达标后的尾气进入余热换热管路11,经余热换热器12和汽包13进行换热,达标之后的尾气换热之后进入尾气塔4。另外一部分达标之后的尾气依次经过第一管束501、第二管束502和第三管束503与催化处理器
本体1之间的空隙进入出口管路,最后进入尾气塔4,将处理之后的尾气汇聚用于其他用途。
[0019]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技术的涵盖范围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尾气催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催化处理器本体(1),所述催化处理器本体(1)设置有尾气进口(2)和尾气出口(3),尾气出口(3)通过管路连接尾气塔(4);催化处理器本体(1)内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多组平行设置的管束、催化剂板层(7)和分布器(8),相邻两管束的两端通过多个封头连通,最后一组管束的底端连通管束尾气出口管路(9),管束尾气出口管路(9)远离的一端设置有管束尾气出口(901),管束尾气出口管路(9)远离的一端与催化处理器本体(1)之间设置有填料压盖(10);所述催化处理器本体(1)上设置有余热换热管路(11),余热换热管路(11)的另一端连接余热换热器(12),余热换热器(12)的出口与尾气塔(4)的入口通过管路连接,余热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浩孙磊赵红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宏信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