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饱和活性炭处置再生利用的活化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9911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饱和活性炭处置再生利用的活化炉,包括支撑底座、活化炉体、旋转台、活化桶、活化搅拌结构和压持结构,所述活化炉体设于支撑底座上,所述旋转台转动设于活化炉体内侧壁,所述旋转台侧壁设有支撑板,所述旋转台侧壁设有限位凹环,所述活化桶为一端开口的镂空腔体结构,所述活化桶侧壁设有密封环,所述活化桶中部设有进出料门,所述密封环滑动设于限位凹环内,所述活化桶滑动设于支撑板上,所述活化搅拌结构设于活化炉体侧壁,所述活化炉体侧壁设有密封门,所述压持结构设于密封门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活性炭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简单,方便活性炭进料和出料,同时活化均匀充分的饱和活性炭处置再生利用的活化炉。生利用的活化炉。生利用的活化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饱和活性炭处置再生利用的活化炉


[0001]本技术涉及活性炭
,具体为一种饱和活性炭处置再生利用的活化炉。

技术介绍

[0002]活性炭是用木材、煤、果壳等含碳物质在高温缺氧条件下活化制成,内部空隙结构发达、表面积高、吸附能力强,吸附饱和的活性炭可以脱附再利用,需要使用到活化炉。
[0003]经检索,公开号CN213467818U一种饱和活性炭再生装置,对现有的活性炭再生利用的活化炉进行改进,针对活化炉内温度较高,不方便取出活性炭,同时活化过程中活性炭颗粒堆积,影响活化效率进行改进,方案中虽然可以在高温时将活性炭与装料桶一同取出,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装料桶和活性炭较重,操作较为困难,同时频繁对装料桶进行拆装也较为费力,针对于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更为方便使用的饱和活性炭处置再生利用的活化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弥补上述现有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简单,方便活性炭进料和出料,同时活化均匀充分的饱和活性炭处置再生利用的活化炉。
[0005]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饱和活性炭处置再生利用的活化炉,包括支撑底座、活化炉体、旋转台、活化桶、活化搅拌结构和压持结构,所述活化炉体设于支撑底座上,所述旋转台转动设于活化炉体内侧壁,所述旋转台侧壁设有支撑板,所述旋转台侧壁设有限位凹环,所述活化桶为一端开口的镂空腔体结构,所述活化桶侧壁设有密封环,所述活化桶中部设有进出料门,所述密封环滑动设于限位凹环内,所述活化桶滑动设于支撑板上,所述活化搅拌结构设于活化炉体侧壁,所述活化炉体侧壁设有密封门,所述压持结构设于密封门上。
[0006]为了使活化炉可以将活化桶内的活性炭活化更为均匀充分,所述活化搅拌结构包括支撑壳体、驱动电机、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一、从动锥齿轮二、驱动套筒、搅拌轴、旋转接头、进气管和搅拌杆,所述支撑壳体设于活化炉体侧壁,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支撑壳体内底壁,所述主动锥齿轮设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驱动套筒贯穿且转动设于活化炉体侧壁,所述驱动套筒一端与旋转台相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一设于驱动套筒另一端,所述搅拌轴一端转动设于支撑壳体内侧壁,所述搅拌轴另一端依次贯穿驱动套筒和旋转台且转设于活化桶内侧壁,所述从动锥齿轮二设于搅拌轴上,所述主动锥齿轮分别与从动锥齿轮一和从动锥齿轮二啮合,所述旋转接头设于支撑壳体侧壁,所述进气管设于旋转接头一端,所述搅拌杆设于搅拌轴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杆上设有出气口,所述搅拌轴和搅拌杆内设有出气管路,所述出气管路通过旋转接头与进气管相连通,所述出气管路与出气口相连通。
[0008]进一步地,所述压持结构包括辅助转台、支撑弹簧、导向板、导向杆和压持板,所述辅助转台转动设于进出料门侧壁,所述辅助转台侧壁设有压持腔,所述导向板滑动设于压
持腔内,所述支撑弹簧设于压持腔内侧壁且与导向板相连接,所述导向杆设于导向板上,所述导向杆另一端贯穿压持腔且延伸至外部,所述压持板设于导向杆外部一端,所述支撑弹簧、导向板、导向杆和压持板均对应设有多组。
[0009]进一步地,所述活化炉体内底部设有杂质收集板。
[0010]进一步地,所述活化炉体前侧面设有清理门,所述密封门上设有把手。
[0011]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饱和活性炭处置再生利用的活化炉,通过活化搅拌结构使活化桶内活性炭活化充分高效,搅拌杆上设有出气口,使气体可以充分高效与活性炭接触,设置的活化桶滑动于支撑板,活化桶更为方便从活化炉体内取出,只需将进出料门漏出就可方便将完成活化的活性炭取出。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饱和活性炭处置再生利用的活化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饱和活性炭处置再生利用的活化炉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的A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6]图4为图2的B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其中,1、支撑底座,2、活化炉体,3、旋转台,4、活化桶,5、活化搅拌结构,6、压持结构,7、支撑板,8、密封环,9、进出料门,10、密封门,11、支撑壳体,12、驱动电机,13、主动锥齿轮,14、从动锥齿轮一,15、从动锥齿轮二,16、驱动套筒,17、搅拌轴,18、旋转接头,19、进气管,20、搅拌杆,21、出气口,22、出气管路,23、辅助转台,24、支撑弹簧,25、导向板,26、导向杆,27、压持板,28、压持腔,29、杂质收集板,30、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0]如图1~4所示,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饱和活性炭处置再生利用的活化炉,包括支撑底座1、活化炉体2、旋转台3、活化桶4、活化搅拌结构5和压持结构6,活化炉体2设于支撑底座1上,旋转台3转动设于活化炉体2内侧壁,旋转台3侧壁设有支撑板7,旋转台3侧壁设有限位凹环,活化桶4为一端开口的镂空腔体结构,活化桶4侧壁设有密封环8,活化桶4中部设有进出料门9,密封环8滑动设于限位凹环内,活化桶4滑动设于支撑板7上,活化搅拌结构5设于活化炉体2侧壁,活化炉体2侧壁设有密封门10,压持结构6设于密封门10上。
[0021]如图2所示,活化搅拌结构5包括支撑壳体11、驱动电机12、主动锥齿轮13、从动锥齿轮一14、从动锥齿轮二15、驱动套筒16、搅拌轴17、旋转接头18、进气管19和搅拌杆20,支撑壳体11设于活化炉体2侧壁,驱动电机12设于支撑壳体11内底壁,主动锥齿轮13设于驱动电机12的动力输出轴上,驱动套筒16贯穿且转动设于活化炉体2侧壁,驱动套筒16一端与旋转台3相连接,从动锥齿轮一14设于驱动套筒16另一端,搅拌轴17一端转动设于支撑壳体11内侧壁,搅拌轴17另一端依次贯穿驱动套筒16和旋转台3且转设于活化桶4内侧壁,从动锥齿轮二15设于搅拌轴17上,主动锥齿轮13分别与从动锥齿轮一14和从动锥齿轮二15啮合,旋转接头18设于支撑壳体11侧壁,进气管19设于旋转接头18一端,搅拌杆20设于搅拌轴17上。
[0022]如图2和图3所示,搅拌杆20上设有出气口21,搅拌轴17和搅拌杆20内设有出气管路22,出气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饱和活性炭处置再生利用的活化炉,包括支撑底座、活化炉体、旋转台、活化桶、和压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化搅拌结构,所述活化炉体设于支撑底座上,所述旋转台转动设于活化炉体内侧壁,所述旋转台侧壁设有支撑板,所述旋转台侧壁设有限位凹环,所述活化桶为一端开口的镂空腔体结构,所述活化桶侧壁设有密封环,所述活化桶中部设有进出料门,所述密封环滑动设于限位凹环内,所述活化桶滑动设于支撑板上,所述活化搅拌结构设于活化炉体侧壁,所述活化炉体侧壁设有密封门,所述压持结构设于密封门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饱和活性炭处置再生利用的活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搅拌结构包括支撑壳体、驱动电机、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一、从动锥齿轮二、驱动套筒、搅拌轴、旋转接头、进气管和搅拌杆,所述支撑壳体设于活化炉体侧壁,所述驱动电机设于支撑壳体内底壁,所述主动锥齿轮设于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驱动套筒贯穿且转动设于活化炉体侧壁,所述驱动套筒一端与旋转台相连接,所述从动锥齿轮一设于驱动套筒另一端,所述搅拌轴一端转动设于支撑壳体内侧壁,所述搅拌轴另一端依次贯穿驱动套筒和旋转台且转设于活化桶内侧壁,所述从动锥齿轮二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蓉徐卫东吕宣惠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绿源鑫邦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