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分液装置及包含其的回流分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9859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分液装置及包含其的回流分液装置,所述自动分液装置包括罐体,罐体上设置有混合液相入口、重液相出液口、轻液相出液口;重液相出液口设置有电磁阀,罐体侧壁设置有凹槽,凹槽槽壁上设有压力传感器,罐体内设有浮球,浮球密度小于重液相密度,大于轻液相密度,浮球连接有支杆,支杆延伸到凹槽内;压力传感器连接电磁阀;装置运行过程中,初始状态时,位于凹槽内的支杆一端与凹槽的上槽壁接触,随着混合液相的输入,浮球高度升高,带动位于凹槽内的支杆一端与凹槽的槽壁形成不同的接触状态,并在压力传感器上形成不同的压力信号,通过采集压力信号与预设压力信号值比对,从而控制电磁阀的开合状态,实现分液过程的自动化。液过程的自动化。液过程的自动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分液装置及包含其的回流分液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光引发剂制备领域,涉及一种自动分液装置及包含其的回流分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化工生产中时常会遇到两种不同比重且不互溶的混合液需要分液的情况;以回流脱水为例,假设溶剂为甲苯,当回流脱水时,水和甲苯都会被蒸出;现有技术一般都是采用透明玻璃材质分水器,人工观测并手动操作分液;当分水器中水位较高时,将水放走;上述过程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如遇阀门未关严或工人巡检不及时的情况,就有可能将甲苯分走或水回流至反应釜内,延长回流脱水的时间,且分水器材质的安全性差;
[0003]因此,开发一种能提升分液过程可控性、且能实现自动分液的分液装置仍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分液装置及包含其的回流分液装置,所述自动分液装置包括罐体,罐体上设置有混合液相入口、重液相出液口、轻液相出液口;重液相出液口设置有电磁阀,罐体侧壁设置有凹槽,凹槽槽壁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罐体内设有浮球,浮球的密度小于重液相密度,大于轻液相密度,浮球连接有支杆,支杆延伸到凹槽内;压力传感器连接电磁阀;装置运行过程中,初始状态时,位于凹槽内的支杆一端与凹槽的上槽壁接触,随着混合液相的输入,浮球高度升高,带动位于凹槽内的支杆一端与凹槽的槽壁形成不同的接触状态,会在压力传感器上形成不同的压力信号,通过采集不同的压力信号与预设压力信号值比对,从而控制电磁阀的开合状态,实现分液过程的自动化。
[0005]为达到此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分液装置,所述自动分液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重液相出液口,所述重液相出液口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轻液相出液口,所述罐体设置有混合液相入口;
[0007]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罐体内设置有浮球,所述浮球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延伸到凹槽内;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电磁阀;
[0008]所述浮球的密度小于重液相密度,所述浮球的密度大于轻液相密度。
[0009]传统采用的分液器一般为人工观测液位高度,并人工操作分液;为了方便人工观测,分液器部分采用玻璃材质,使用安全性差;人工观测和操作易出现失误,影响生产过程;且人工成本高;基于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液过程便于控制且操作安全性高的自动分液装置。
[0010]本技术所述自动分液装置内置有密度介于重液相组分和轻液相组分之间的浮球,浮球连接有支杆,罐体的侧壁设置有凹槽,支杆上不与浮球相连的一端延伸至凹槽
内;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同时重液相出液口位于罐体的底部、轻液相出液口位于罐体的侧壁上方;凹槽的高度低于轻液相出液口高度;本技术所述自动分液装置中根据浮球高度变化会引起支杆与凹槽槽壁接触状态变化的特征,将浮球高度信号转换为压力传感器信号,通过将压力传感器发出的压力信号与预设压力信号比对,从而控制电磁阀的开合,进而实现自动分液操作;避免了传统分液装置存在的需要人眼观测来判断液位并人工操作分液所存在误差大、易失误的问题。
[0011]本技术所述自动分液装置可通过如下操作实现对分液过程的控制,具体为:浮球位于重液相和轻液相的界面处,初始状态时,罐体内混合液相较少,浮球位置较低,带动位于凹槽内支杆的端部与凹槽的上槽壁接触,槽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输出信号使得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随着混合液相增多,浮球位置上升,位于凹槽内支杆的端部逐渐向下运动,脱离凹槽的上槽壁;当浮球高度进一步上升,位于凹槽内支杆的端部靠近凹槽的下槽壁,槽壁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输出信号使得电磁阀开启,罐体底部重液相出液口开始排出重液相,浮球高度下降带动位于凹槽内的支杆端部向上运动,当浮球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凹槽内支杆端部重新接触凹槽的上槽壁,上槽壁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电磁阀关闭;上述过程能实现自动控制罐体内重液相液位的效果;同时,在装置运行过程中,当罐体内轻液相高度达到轻液相出液口高度时,轻液相由轻液相出液口溢流排出。
[0012]本技术中浮球的密度小于重液相组分密度,大于轻液相组分密度;其材质可选自不锈钢或聚四氟乙烯等耐腐蚀材料;浮球的球体选自空心球,空心浮球的空心程度由所需浮球的密度决定,保证其密度介于重液相组分和轻液相组分之间。
[0013]本技术中支杆采用细且轻质的材料,避免对浮球的运动造成影响。
[0014]本技术中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罐体内,优选凹槽内空间的形状为柱状,优选正棱柱或圆柱。
[0015]本技术中凹槽的形成可通过在罐体侧壁设置开口,开口向罐体外延伸,且延伸端通过法兰封口。
[0016]优选地,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支杆转动连接的支点件。
[0017]本技术中支点件可采用细杆,细杆的两端固定在凹槽的左右侧壁上,浮球的支杆上设置有通孔,上述细杆穿过所述通孔,从而为支杆提供支点。
[0018]本技术中,凹槽内设置支点件,其作为支杆的支点,与支杆形成杠杆;罐体内随着重液相液位的变化,浮球能绕支点件转动,从而带动支杆另一端在凹槽内运动;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浮球在罐体内形成固定的运动轨迹,便于过程控制。
[0019]优选地,所述混合液相入口的高度低于所述轻液相出液口的高度。
[0020]本技术采用上述设置能降低罐体内液相的返混,改善分液效果。
[0021]优选地,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电磁阀之间设置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并控制电磁阀的开合状态。
[002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浮球确定重液相层的高度,并通过设置支杆及压力传感器,将浮球高度信号转换为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待压力传感器发生压力信号后,由控制单元接收并处理信号,判断重液相液位,之后控制单元输出信号,控制电磁阀的开合状态,从而实现分液过程的自动化操作。
[0023]本技术中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信号,并将其与预设信号进行比对,
从而控制电磁阀的开合状态。
[0024]优选地,所述罐体为搪瓷或不锈钢材质。
[0025]本技术中自动分液装置的罐体可采用全封闭的搪瓷或不锈钢材质,避免采用传统人工观测需要的玻璃材质,提升了装置的安全性。
[0026]本技术所述自动分液装置能实现比重存在差异且不互溶的两组分的自动分液;上述装置内,罐体内设置有浮球,其密度介于待分液的混合液中重组分和轻组分之间;当罐体内加入混合液相后,二者分层,浮球漂浮于重液相和轻液相的界面处;浮球连接有支杆,罐体侧壁设置有凹槽,凹槽开口朝向罐体内;凹槽的上槽壁和下槽壁均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支杆一端连接浮球,另一端深入凹槽内;通过上述设置,能通过压力传感器的信号判断浮球的高度,从而判断釜体内重液相的高度,将重液相及时排出,并保持罐体内存有部分重液相,避免轻液相由罐体底部重液相出液口排出,同时也避免了重液相由轻液相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分液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重液相出液口,所述重液相出液口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轻液相出液口,所述罐体设置有混合液相入口;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壁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罐体内设置有浮球,所述浮球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延伸到凹槽内;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电磁阀;所述浮球的密度小于重液相密度,所述浮球的密度大于轻液相密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与所述支杆转动连接的支点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液相入口的高度低于所述轻液相出液口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电磁阀之间设置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接收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并控制电磁阀的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东石智铭崔金素安雪梅冯如东王震李可王泽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久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