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总成系统及包括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965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30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驱动总成系统,包括:壳体,其底部沉积有润滑油;旋转轴,沿中心轴线延伸且以能够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方式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撑在壳体内,其包括靠近沉积的润滑油且由第一轴承支撑的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且由第二轴承支撑的第二端;第一齿轮,与旋转轴的第一端啮合以沿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该系统还包括油收集引导部件,其包括:第一入口,设置为位于第一齿轮的外边缘附近用于接收第一齿轮旋转时溅起的润滑油;出口,靠近旋转轴的第二端设置,接收到的润滑油从出口离开油收集引导部件;引导部,连接第一入口和出口以将润滑油从第一入口引导至出口,用于润滑第二轴承。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电驱动总成系统的车辆。包括电驱动总成系统的车辆。包括电驱动总成系统的车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驱动总成系统及包括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驱动总成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安装在电动汽车中的电驱动总成系统。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所述电驱动总成系统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通常,在机动车辆中通常安装有齿轮箱,齿轮箱的壳体中容纳有一系列传动部件,以将动力从动力源传递至车轮,驱动车辆行进。在电动车辆(例如纯电动车辆或混合动力车辆)中,车辆的电驱动系统一般包括提供动力的电机、用于控制电机的逆变器、和齿轮箱。当齿轮箱在车辆中安装就位后,齿轮箱箱体内部的用来润滑各传动部件的润滑油会沉积在箱体底部,齿轮箱中齿轮的旋转会搅动箱体底部的润滑油使得润滑油飞溅到附近的部件,以对其进行润滑。但是,这些飞溅的润滑油往往不能到达一些也需要润滑但距离油槽较远且润滑油无法飞溅到的部件。此时,一种解决方案是在齿轮箱壳体中放入大量的润滑油,通过润滑油在箱体中的累积或者让齿轮搅起更多量的润滑油而使润滑油到达那些需要润滑但是不能被飞溅到的部件。但是这种方案需要非常大量的润滑油,一方面使得成本显著提高;另一方面还影响了动力传递效率,例如降低齿轮箱的输出功率,这是因为搅起过多的润滑油会导致能量损失(即,搅油损失),从而降低驱动系统的传递效率,在车辆电池总成不变的情况下,降低车辆的续航里程;此外还造成了驱动系统的总体重量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驱动总成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其能够通过简单的设置将齿轮旋转时溅起的润滑油收集并引导至难以被飞溅到的部件,在不增加润滑油总量的情况下能够润滑现有技术中难以润滑到的部件且保证了动力传递效率。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驱动总成系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沉积有润滑油;旋转轴,沿中心轴线延伸且以能够沿第一旋转方向旋转的方式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支撑在所述壳体内,所述旋转轴包括靠近所述沉积的润滑油且由所述第一轴承支撑的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且由所述第二轴承支撑的第二端;第一齿轮,设置为与所述旋转轴的第一端啮合以沿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旋转;其中,所述电驱动总成系统还包括油收集引导部件,所述油收集引导部件包括:第一入口,设置为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的外边缘附近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齿轮旋转时溅起的所述沉积的润滑油;出口,靠近所述旋转轴的第二端设置,接收到的润滑油从所述出口离开所述油收集引导部件;和引导部,连接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出口以将润滑油从所述第一入口引导至所述出口,用于润滑所述第二轴承。
[0005]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油收集引导部件,使其与旋转轴、第一齿轮、壳体内沉积的润滑油构成了一种润滑布置,该润滑布置构建了从靠近沉积的润滑油侧至远离沉积的润滑油侧的润滑油供给通道,能够在不增加润滑油使用量的情况下润滑远端难以润滑道的部件,同时保证了动力传递效率。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油收集引导部件体积小、易于制造,其仅利
用了电驱动总成系统的壳体内部空间中空白的且非常小的区域,而不干涉电驱动总成系统的原有零部件的布置及其运转,也不挤占原有零部件的空间。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驱动总成系统还包括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在所述旋转轴上以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旋转,且所述第二齿轮相比于所述第一齿轮轴向上更靠近所述旋转轴的第二端。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收集引导部件还包括第二入口,所述第二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的外边缘附近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齿轮旋转时溅起的润滑油。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存在第二齿轮的情况下,第二齿轮溅起的润滑油也可以被收集和引导,由此油收集引导部件实现了“双向”收油,即,仅利用一个油收集引导部件收集两个齿轮旋转时溅起的润滑油,在不增加油收集引导部件自身尺寸的情况下收集和引导更多的润滑油,提高了润滑效率。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收集引导部件包括界定所述引导部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成角度地连接至彼此,所述第一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一挡板的自由边缘处,所述第二入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板的自由边缘处。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的自由边缘在未设置所述第一入口的部分处设置有第一凸缘。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板的自由边缘在未设置所述第二入口的部分处设置有第二凸缘。
[0011]在挡板的自由边缘处设置凸缘能够有效地避免收集到的润滑油从出口意外的部分流出油收集引导部件,从而造成浪费,降低润滑效率。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沿与所述中心轴线平行的轴线延伸。
[00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收集引导部件还包括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横向地连接至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第三挡板的设置能够防止收集到的润滑油朝向与出口相反的方向流出。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收集引导部件通过所述第三挡板固定至所述壳体。
[0015]在一个实施例中,出口为管状出口。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中形成有导油通道,所述导油通道与所述油收集引导部件的出口连通且通向第二轴承以将润滑油从所述油收集引导部件输送至所述第二轴承。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塞子,所述导油通道具有位于所述壳体上的开口,所述塞子插入在所述开口中,以密封所述开口。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驱动总成系统包括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包括输入轴和差速器,且其中,所述旋转轴是所述输入轴和所述差速器之间的中间轴,所述第一齿轮是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差速器的转轴上以与该转轴一起旋转的齿轮。
[0019]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前述电驱动总成系统的车辆。
附图说明
[0020]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
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以下附图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重点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
[0021]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驱动总成系统的部分元件布置的示意性侧视图,沿垂直于旋转轴的中心轴线的方向看去;
[0022]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元件布置的示意性立体图;
[0023]图3和图4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元件布置的示意性正视图和另一示意性侧视图;
[0024]图5示出了图1中所示的元件布置的另一示意性侧视图,以更清楚地示出各元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0025]图6A

6C分别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油收集引导部件的示意性立体图、从出口侧看去的正视图、和从第一入口侧看去的侧视图;
[0026]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驱动总成系统的示意性截面图,沿包含旋转轴的中心轴线的平面截取。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而易见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动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总成系统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的底部沉积有润滑油;旋转轴(20),沿中心轴线(X)延伸且以能够沿第一旋转方向(R1)旋转的方式通过第一轴承(210)和第二轴承(220)支撑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旋转轴(20)包括靠近所述沉积的润滑油且由所述第一轴承(210)支撑的第一端(201)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且由所述第二轴承(220)支撑的第二端(202);第一齿轮(50),设置为与所述旋转轴(20)的第一端(201)啮合以沿与所述第一旋转方向(R1)相反的第二旋转方向(R2)旋转;其中,所述电驱动总成系统还包括油收集引导部件(70),所述油收集引导部件(70)包括:第一入口(711),设置为位于所述第一齿轮(50)的外边缘附近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齿轮(50)旋转时溅起的所述沉积的润滑油,出口(741),靠近所述旋转轴(20)的第二端设置,接收到的润滑油从所述出口(741)离开所述油收集引导部件(70),和引导部(700),连接所述第一入口(711)和所述出口(741)以将润滑油从所述第一入口(711)引导至所述出口(741),用于润滑所述第二轴承(22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齿轮(60),所述第二齿轮(60)固定在所述旋转轴(20)上以与所述旋转轴一起旋转,且所述第二齿轮(60)相比于所述第一齿轮(50)轴向上更靠近所述旋转轴(20)的第二端(20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收集引导部件(70)还包括第二入口(721),所述第二入口(721)设置在所述第二齿轮(60)的外边缘附近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齿轮(60)旋转时溅起的润滑油。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总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收集引导部件(70)包括界定所述引导部(700)的第一挡板(71)和第二挡板(72),所述第一挡板(71)与所述第二挡板(72)成角度地连接至彼此,所述第一入口(7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振宇刘婷婷祝仕平王文辉陈汝鹏马慧龙邓晓雪胡浩强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西门子新能源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