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卸轨换轨功能一体化作业尾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818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卸轨换轨功能一体化作业尾车,包括车体、位于车体后方并与其处于同一轴线上的前换轨小车和后换轨小车,车体设有均左右对称且用于运输新钢轨的车上通道和车下通道,车上通道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钢轨导向框、钢轨托轮和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车下通道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钢轨导向框和车下钢轨防翻调整装置,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包括上下限位钢轨的防翻架、驱动机构,车下钢轨防翻调整装置包括主体框架、位于外侧能横向及竖向移动的钢轨防翻导框机构和安全道防倒扣件拨开装置,前换轨小车能再调整新钢轨轨距,后换轨小车能抬起并剥离旧钢轨,具有车上车下双通道、多功能一体化、安全系数高、缩短整体收轨换轨周期等优点。体收轨换轨周期等优点。体收轨换轨周期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路卸轨换轨功能一体化作业尾车


[0001]本技术属于铁路换轨作业的
,具体涉及一种铁路卸轨换轨功能一体化作业尾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既有T11BK型长钢轨车组卸载钢轨时,只能将钢轨通过两侧车下孔道卸载道线路的两侧,但由于高铁线路为排水沟等设施,不能存放钢轨,就算在没有排水沟设施的铁路线上,将钢轨卸到线路的外侧,钢轨轨距也有2600mm左右,远远大于1435mm的轨距标准,无法适用卸载同步换轨作业模式,也就无法实现卸轨换轨功能一体化;就算单独卸轨也需人工拨动至标准轨距的线路上,与既有线路钢轨对接,会产生巨大的工作量,费时费力,导致换轨效率低下,延误整体换轨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提供铁路卸轨换轨功能一体化作业尾车,缩短换轨周期,换轨效率高,解决因高铁线路为排水沟等设施不能存放钢轨、钢轨卸到线路的外侧导致需要人工拨轨费时费力的问题。
[0004]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铁路卸轨换轨功能一体化作业尾车,包括车体、位于车体后方并与其处于同一轴线上的前换轨小车和后换轨小车,所述车体设有均左右对称且用于运输新钢轨的车上通道和车下通道,所述车上通道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钢轨导向框、钢轨托轮和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所述车下通道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钢轨导向框和车下钢轨防翻调整装置,所述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包括上下限位钢轨的防翻架、带动防翻架水平横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车下钢轨防翻调整装置包括主体框架、位于外侧能横向及竖向移动的钢轨防翻导框机构和位于内侧能竖向移动的安全道防倒扣件拨开装置,所述前换轨小车能再调整新钢轨轨距,所述后换轨小车能抬起并剥离旧钢轨,当新钢轨通过钢轨导向框沿着车上通道或车下通道进入前换轨小车时,先后借助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或车下钢轨防翻调整装置以及前换轨小车将新钢轨调整到标准轨距,从而使后换轨小车的车轮压在新钢轨上。
[0005]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防翻架包括沿着驱动机构上方水平通过滑轮移动的滑动底座、螺栓安装在滑动底座上的防翻支撑主架和位于防翻支撑主架框内并能从上往下压紧钢轨的钢轨压块,所述驱动机构采用液压驱动,且活塞杆的端头与滑动底座连接,通过伸缩活塞杆带动防翻架水平横向移动,设计合理,采用液压驱动,省时省力,结构稳固,并通过上下限位有效避免钢轨翻转,导致运轨失败的情况发生,上下压紧钢轨保障钢轨在横向调位过程中的稳定,实现钢轨防翻固定功能一体化。
[0006]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钢轨压块的上部与拧入防翻支撑主架顶板的螺纹杆底端连接,通过拧动螺纹杆带动钢轨压块竖向移动,手动操作,保障钢轨压块的移动精度,避免钢轨压块太过靠近或远离钢轨导致安全事故,有效提升安全度。
[0007]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钢轨防翻导框机构包括沿主体框架外侧壁滑槽上下移动的防翻导框安装座和居中安装在防翻导框安装座水平横向滑槽上的钢轨防翻导框;所述安全道防倒扣件拨开装置位于主体框架框内的滑槽上,且配备有提供上下移动驱动力的液压缸,结构环环相扣,通过钢轨防翻导框机构实现钢轨防翻,通过安全道防倒扣件拨开装置能卸下旧钢轨的安全道防倒扣件,实现多功能一体化,设计巧妙。
[0008]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主体框架对应安全道防倒扣件拨开装置正下方配备有安全防护托板,当不需要卸下旧钢轨的安全道防倒扣件时,通过安装安全防护托板隔开安全道防倒扣件拨开装置与旧钢轨,提高安全防护系数,设计合理。
[0009]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车下通道左右边侧设有钢轨防护板,避免外部砂石进入钢轨运输通道,导致发生部件磨损,影响其使用寿命。
[0010]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车体尾端左右对称设有落轨缓冲板,提高安全系数,避免落轨时发生磕碰。
[0011]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前换轨小车设有能抬起并剥离旧钢轨到走行轨道的内侧中心位置的钢轨导向轮,才能实现新旧轨的更换。
[0012]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前换轨小车和后换轨小车均设有左右对称的钢轨导向轮,前换轨小车的钢轨导向轮能调整新港轨到标准轨距,后换轨小车的钢轨导向轮能抬起并剥离旧钢轨到走行轨道的内侧中心位置。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采用运输新钢轨用的车上通道和车下通道两种卸轨通道,考虑到车上有施工人员,车上通道安全性略差,就设计车下通道;但当需要另外对接一列车给这列车纵向装载长钢轨或短钢轨时,需要利用我们这列车焊接成长轨,因此需要车上通道,而且车上通道由于场地宽敞,防翻架水平横向移动的幅度大,可以向走行轨道内侧外侧卸轨,因此设计了双通道,构思精妙。
[0015](2)本技术的尾车既可以单独卸轨,也可以在卸轨的同时通过两个换轨小车进行新旧钢轨的更换,前换轨小车能再调整新钢轨轨距,后换轨小车能抬起并剥离旧钢轨,实现新钢轨卸轨、旧钢轨的回收以及新旧钢轨的更替功能,多功能一体化,能有效缩短整体收轨换轨周期,换轨高效,省时省心省力。
[0016](3)防翻架上下限位钢轨的,驱动机构带动安装有新钢轨防翻架水平横向移动,钢轨防翻导框机构位于外侧能横向及竖向移动,从而实现车上车下钢轨的轨距初次调整,采用能竖向移动的安全道防倒扣件拨开装置,能在拨开旧钢轨的安全道防倒扣件时才下降,不用时就上移,安全系数高,设计合理。
[0017]综上所述,具有车上车下双通道、多功能一体化、安全系数高、缩短整体收轨换轨周期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当新钢轨使用车上通道时)。
[0019]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当新钢轨使用车下通道时)。
[0021]图4为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的半剖视图。
[0022]图5为图4的俯视图。
[0023]图6为车下钢轨防翻调整装置的正视图。
[0024]图7为图6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6]结合图1—图7所示,一种铁路卸轨换轨功能一体化作业尾车,由车体91、位于车体91后方并与其处于同一轴线上的前换轨小车92和后换轨小车93组成。
[0027]车体91设有均左右对称且用于运输新钢轨的车上通道和车下通道。
[0028]车上通道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钢轨导向框94、钢轨托轮95和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6。
[0029]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6由上下限位钢轨A的防翻架96a、带动防翻架96a水平横向移动的驱动机构96b组成。
[0030]防翻架96a由沿着驱动机构96b上方水平通过滑轮移动的滑动底座961、螺栓安装在滑动底座961上的防翻支撑主架962和位于防翻支撑主架962框内并能从上往下压紧钢轨A的钢轨压块963组成。
[0031]驱动机构96b采用液压驱动,且活塞杆的端头与滑动底座961连接,通过伸缩活塞杆带动防翻架96a水平横向移动。
[0032]钢轨压块963的上部与拧入防翻支撑主架962顶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卸轨换轨功能一体化作业尾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91)、位于车体(91)后方并与其处于同一轴线上的前换轨小车(92)和后换轨小车(93),所述车体(91)设有均左右对称且用于运输新钢轨的车上通道和车下通道,所述车上通道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钢轨导向框(94)、钢轨托轮(95)和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6),所述车下通道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钢轨导向框(94)和车下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7),所述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6)包括上下限位钢轨(A)的防翻架(96a)、带动防翻架(96a)水平横向移动的驱动机构(96b),所述车下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7)包括主体框架(97c)、位于外侧能横向及竖向移动的钢轨防翻导框机构(97a)和位于内侧能竖向移动的安全道防倒扣件拨开装置(97b),所述前换轨小车(92)能再调整新钢轨(A)轨距,所述后换轨小车(93)能抬起并剥离旧钢轨(A),当新钢轨(A)通过钢轨导向框(94)沿着车上通道或车下通道进入前换轨小车(92)时,先后借助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6)或车下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7)以及前换轨小车(92)将新钢轨(A)调整到标准轨距,从而使后换轨小车(93)的车轮压在新钢轨(A)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卸轨换轨功能一体化作业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翻架(96a)包括沿着驱动机构(96b)上方水平通过滑轮移动的滑动底座(961)、螺栓安装在滑动底座(961)上的防翻支撑主架(962)和位于防翻支撑主架(962)框内并能从上往下压紧钢轨(A)的钢轨压块(963),所述驱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艳徐其瑞邢磊李明李可为蔡培尧邱忠刘兴平赵志刚陈伟国杨德明关伟金明吴丹向太学袁巍陈志民董永武刘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