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801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片结构,其设置有复数鳍片,该鳍片具有一基部,且基部二侧延设有呈相对弯折状的翼部及抵持部,并于翼部与抵持部相邻处设有扣合孔,而基部远离扣合孔的另侧设有卡制部,且卡制部可嵌入相邻鳍片的扣合孔内,即可通过扣合孔导引卡制部呈变形反折嵌扣,以达到相邻的鳍片呈紧密扣合状,使散热片不易分离,并具有组装容易、定位稳固的功效。(*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片结构,尤指利用相同模块制造出能相互扣合的鳍片,其中基部二侧延设有呈相对弯折状的翼部及抵持部,并于翼部与抵持部相邻处设有扣合孔,而基部于远离扣合孔的另侧设有卡制部,即可通过扣合孔导引卡制部呈变形反折嵌扣,以使鳍片能结合于对应鳍片上,以供散热片不易分离。
技术介绍
现今计算机运算功能更加强大且其速度亦迅速提升,更由于新一代运算放大器于处理运算指令时所产生的温度更高,故如何利用良好的散热系统来使中央处理器在其允许的温度范围下工作,已为业界亟欲解决的问题,然而为了要使散热效能更好,便必须让散热片的鳍片数增加或加快风扇的转速,如此鳍片的厚度必然变薄,而进行焊接时则会导致定位困难及间隙过小而使焊接不易或鳍片歪斜的情形发生,而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曾有业者发展出了一种散热片结构,请参阅图10、11、12所示,为现有鳍片的立体外观图及相邻鳍片间于卡扣前的仰视剖面图、相邻鳍片间于卡扣后的仰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得知,该复数鳍片A上设有卡扣件A1及扣合部A2,而使相邻的鳍片A间的卡扣件A1与扣合部A2可以相互卡扣、结合,以利用复数鳍片A来组成散热片结构;综上所述,由于复数鳍片A是以冲压一体成型所制成,而可通过模块化的设计,依散热面积的大小来进行鳍片A的组构,且扣持稳固,虽解决了上述定位困难及间隙过小而使焊接不易或鳍片A歪斜等问题,却因卡扣件A1呈ㄋ形状,而使卡扣件A1卡扣于扣合部A2时,需将各扣合部A2准确对位后将其扣合,于扣合过程中,如果卡扣件A1或扣合部A2稍有偏差或晃动时,即无法顺利地扣合,且偏差过大时更有可能使卡扣件A1或扣合部A2损坏,以致不良品率提高。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陷,即为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散热片结构,其鳍片的基部二侧延设有呈相对弯折状的翼部及抵持部,并于翼部与抵持部相邻处设有扣合孔,而基部于远离扣合孔的另侧设有卡制部,且卡制部可嵌入相邻鳍片的扣合孔内,即可通过扣合孔导引使卡制部呈变形反折嵌扣,以达到紧密扣合的功效。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复数鳍片设有相对卡制部及扣合孔,让卡制部与扣合孔于制造时能容许较小差距,以使卡制部能以些微调整方式来对位于扣合孔,达到紧密扣合的目的,并于组装的过程中不易损坏,以提高产品的良率。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片结构,其设置有复数鳍片,各鳍片皆具有一基部,且基部二侧延设有呈相对弯折状的翼部及抵持部;其中,该翼部与抵持部相邻处设有扣合孔,而基部远离扣合孔的另侧则设有可嵌入相邻鳍片的扣合孔内的卡制部,而卡制部穿入扣合孔内呈一变形反折,以供相邻的鳍片呈相互紧密扣合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鳍片组合前的侧视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鳍片组合时的侧视剖面图;图5为本技术鳍片组合后的侧视剖面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10为现有鳍片的立体外观图;图11为现有相邻鳍片间于卡扣前的仰视剖面图;图12为现有相邻鳍片间于卡扣后的仰视剖面图。图中符号说明1 鳍片10 间隙 113 扣合孔11 基部 1131导引部111翼部 12 卡制部112抵持部 121 顶持端1121 抵持边2 底座21 上表面22 接触面3 风扇A 鳍片A1 卡扣件A2 扣合部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结合附图就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同时参阅图1、2、3、4、5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立体外观图、鳍片组合前的侧视剖面图、鳍片组合时的侧视剖面图及鳍片组合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该散热片结构设置有以冲压方式一体成型的复数鳍片1,该鳍片1具有一基部11,且基部11二侧延设有呈相对弯折状的翼部111及抵持部112,其中抵持部112底面设有抵持边1121,并于翼部111与抵持部112相邻处设有扣合孔113,而基部11远离扣合孔113的另侧设有卡制部12,且卡制部12于远离基部11另侧设有顶持端121,其卡制部12可嵌入相邻鳍片1的扣合孔113内,即可通过扣合孔113导引卡制部12呈变形反折嵌扣,以使卡制部12的顶持端121顶持于抵持部112的抵持边1121上,以达到相邻的鳍片1呈紧密扣合状。当散热片欲组构时,即可利用复数同向的鳍片1,以鳍片1中基部11的卡制部12与另一相邻鳍片1中基部11的扣合孔113进行扣合动作,先将卡制部12穿入相邻鳍片1的扣合孔113内,再同时施力于二相邻鳍片1,一侧鳍片1的卡制部12通过相邻鳍片1的扣合孔113导引,以使卡制部12的顶持端121弯曲变形并嵌扣于抵持部112底面的抵持边1121上,再利用对应的卡制部12嵌合于扣合孔113内,使各鳍片1不易分离,达到组装容易、定位稳固的功效,进而可供复数相邻的鳍片1依序以卡制部12与扣合孔113来组成散热片。请参阅图6、7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得知,本技术可与风扇3一起结合于底座2上,而该底座2表面设有形成一平整的上表面21,且底座2底部设有接触面22,而本技术可利用复数鳍片1依序扣合成二组散热片,且二组散热片固定于底座2的上表面21时,其二组散热片间隙10呈相对应状态,以使二组散热片间于底座2的上表面21形成有一空间可供风扇3置入,续将风扇3容置于二组散热片之间,以使风扇3可利用二组散热片的间隙10将冷风吸入及吹送而达到良好的空气对流效果,以辅助散热片快速散热。请参阅图8、9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得知,而本技术可利用复数鳍片1依序扣合成二组散热片,再使散热片对准另一散热片间隙10使其合并排列,此时二组散热片的间隙10形成相互连通状态,续将风扇3设置于散热片一侧,以使风扇3由连通间隙10吹入冷风时,能将散热片的热源吹离至外界,以达到散热的目的。再者,本技术利用冲压方式一体成型制成鳍片1,且鳍片1基部11二侧利用呈相对弯折状的翼部111及抵持部112,以使各鳍片1组装成散热片时形成间隔10,即可利用此间隔10供风扇3吹入冷风,以使散热片达到良好的散热功效。然而,本技术复数鳍片1设有相对卡制部12及扣合孔113,让卡制部12于穿入扣合孔113时能容许较小差距,以使卡制部12以些微调整方式来对位于扣合孔113,达到紧密扣合的目的,并由于卡制部12具有可调整位置的功能,于组装的过程中较不易损坏,以提高产品的良率。此外,本技术鳍片1的扣合孔113可进一步增设有呈倾斜状的导引部1131,且导引部1131可导引卡制部12的顶持端121呈变形反折嵌扣状态,以达到各鳍片1能相互扣合。所以,本技术的散热片结构可改善现有技术的关键在于(一)本技术利用鳍片的基部二侧延设有呈相对弯折状的翼部及抵持部,并于远离扣合孔的另侧设有卡制部,且卡制部可嵌入相邻鳍片的扣合孔内,使扣合孔能导引卡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片结构,其设置有复数鳍片,各鳍片皆具有一基部,且基部二侧延设有呈相对弯折状的翼部及抵持部;其特征在于:该翼部与抵持部相邻处设有扣合孔,而基部远离扣合孔的另侧则设有可嵌入相邻鳍片的扣合孔内的卡制部,而卡制部穿入扣合孔内呈一变形 反折,以供相邻的鳍片呈相互紧密扣合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家儒
申请(专利权)人:国格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