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散热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36522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存散热模组,其至少包含一夹持单元、一热导管及一散热单元,其中,热导管的一端活动设于夹持单元,散热单元具有一散热风扇及一散热鳍片组,且散热单元设于热导管的另一端。这样,可在设置时利用热导管与散热单元的散热风扇与散热鳍片组的配合,提升热传导效率,其除了可达到设置时的灵活性之外,也可同时发挥较佳的散热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存散热模组,尤指一种热导管的一端活动设在 夹持单元,热导管的另一端通过散热风扇及散热鳍片组散热的内存散热模组。
技术介绍
内存是电脑系统中的重要部件。电脑系统在运行时,内存会产生热量, 对内存进行散热有利于电脑系统的稳定运行。如一种在中国台湾专利第M311068号公开的内存散f^莫组,其主要为 散热板紧靠在内存的芯片,热导管贴靠在该散热板上,固定板靠置在热导 管的一侧锁接在该散热板并与该散热板相对地夹紧固定该热导管,多个散 热鳍片分别嵌套在热导管的自由段上。这样,可利用热导管配合多个散热 鳍片吸收内存芯片上的热量以进行散热。虽然上述现有的内存散热模组可利用热导管配合多个散热鳍片吸收内 存芯片上的热量进行散热,但是由于该热导管及多个散热鳍片是以预定的 角度设于内存一端的固定位置处,因此,若在同一主板上设置多个内存时, 则会使相邻的内存受限于预定的环境空间,而让各内存上的多个散热鳍片 距离太近,容易导致互相干涉,而有不易设置的情形,且因为该内存散热 模组在多个散热鳍片吸收内存芯片上的热量后,该热气是散发于机箱中, 所以该内存所产生的热气只能由机箱所设置的风扇带走,因此,若各内存 上多个散热鳍片的距离太靠近时,则会因为各内存上多个散热鳍片间的风 流通道宽度不足,而在机箱内部产生扰流,造成散热效果不佳的情形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内存散热模组。 本技术之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一种内存散热模组,其包含 一夹持单元,其一端具有一套接部,另 一端具有一夹持区,该夹持区夹持该内存; 一热导管,其一端具有一吸热 部,另一端具有一冷却部,该吸热部活动设置在该夹持单元的该套接部中; 以及一散热单元,其具有一散热鳍片组及一散热风扇,该散热鳍片组设在 该冷却部,该散热风扇设在该散热鳍片组上。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可在设置时利用热导管的配合以调整散热单元的位置,而在使用时利 用热导管与散热单元的配合,提升热传导效率,如此,除可达到设置时的 灵活性之外,亦可同时发挥较佳的散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组装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散热模组的调整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二散热模组的设置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二散热模组的调整状态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夹持单元1板体11散热鳍片部111 凹弧槽112 缺口部113 套接部12 夹持区13 热导管2 吸热部21 冷却部224散热单元3 散热鳍片组31 散热鳍片311 凹陷部312 风扇32 固定板321 内存4 芯片41 接脚42 主板5 插槽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存散热模组,其至少由一 夹持单元1 、 一热导管2及一散热单元3所构成,其除可达到设置时的灵活 性之外,还可同时发挥较佳的散热效果。该夹持单元1具有两个相对应结合而成的板体11,各板体11的外侧分 别设有一散热鳍片部111,且各板i本11相对应面的两端分别具有一凹弧槽 112及一缺口部113,通过该相对应的凹弧槽112与缺口部113分别形成夹 持单元1的一套接部12及一夹持区13。该热导管2其一端具有一吸热部21 ,另一端具有呈弧状的冷却部22 , 该吸热部21是活动设置在该夹持单元1的套接部12中。该散热单元3具有设在该热导管2的冷却部22上的一散热鳍片组31 , 及固设在该散热鳍片31组一面上的一风扇32 ,其中,该散热鳍片组31是 由多个排列成弧状的散热鳍片311所构成,而该热导管2的该冷却部22贯 穿这些散热鳍片311,且该散热鳍片组31的一面上具有一凹陷部312,而该风扇32是配合一固定板321固接在该散热鳍片组31的凹陷部312中。 这样,通过上述的结构构成一全新的内存散热模组。请继续参阅图3、图4及图5,使用时,可将内存4固定嵌接于该夹持 单元1的夹持区13中,且使该内存4上的芯片41利用导热胶贴覆于夹持 区13的两侧壁,因此,即可完成本技术与内存4两者的组装。当该内存4欲设置在主板5上时,可利用该内存4 一端缘的接脚42插 设在主板5的插槽51上,若仅设置一个内存4时,可依据主板5上或电脑 主机内部其他电子元件的配置,进行散热单元3所设位置的调整,从而可 在预定的环境空间中,进行较佳位置的设置,而当散热单元3进行调整时, 可直接施以一外力将散热单元3往左或往右扳动,让该散热单元3配合热 导管2,且利用活动设置于套接部12中的吸热部21而往左或往右转动,从 而在预定的环境空间中将散热单元3调整至较佳位置处。另外,若设置一个以上的内存4时,可在预定的环境空间中,让多个 内存4上的散热单元3以前、后错位的方式相互配合,也可根据所需利用 上述的方式同时或分别往左或往右转动各散热单元3,使各散热单元3不会 造成相互干涉的情形,从而在预定的环境空间中将各散热单元3调整至最 佳位置处。而当内存4在运行而使各芯片41产生热量时,可利用夹持单元1吸收 各芯片41的热量,且将部分的热量直接由夹持单元1两侧的散热鳍片部111 进行散热,而散热鳍片部111无法散去的热量则由热导管2的吸收部21加 以吸收,之后再传导至热导管2的冷却部22及散热鳍片组31上,使热导 管2通过其内部工作流体发生气、液相变化,而快速将吸热部21的热量传 导至冷却部22进行散热,并同时使散热鳍片组31利用各散热鳍片311间 的通道且配合风扇32进行气体的导引,达到所吸收热量的散逸,从而提升 热传导效率。综上所述,本技术内存散热模组可有效改善现有技术,即可在设置时利用热导管的配合以调整散热单元的位置,而使用时利用热导管与散热单元的配合,提升热传导效率;这样,除可达到设置时的灵活性之外, 亦可同时发挥较佳的散热效果,进而使本技术存散热模组能更进步、 更实用、更符合使用者的所需。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范 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内存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散热模组包括一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的一端具有一套接部,所述夹持单元的另一端具有一夹持区,所述夹持区夹持所述内存;一热导管,所述热导管的一端具有一吸热部,所述热导管的另一端具有一冷却部,所述吸热部活动设置在所述夹持单元的套接部中;以及一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具有一散热鳍片组及一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鳍片组设在所述冷却部上,所述散热风扇设在所述散热鳍片组上。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内存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具有 相对应结合而成的二板体,所述二板体的两端均具有一凹弧槽及一缺口部,所 述二凹弧槽形成所述套接部,所述二缺口部形成所述夹持区。3、 根据禾又利要求2所述的内存散^l莫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板体的外侧 分别设有一散热鳍片部。4、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内存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导管的 冷却部呈弧状。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存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鳍片组具 有多个排列成弧状的散热鳍片,所述热导管的冷却部贯穿所述散热鳍片。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存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通过一固 定板与所述散热鳍片组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存散热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存散热模组包括:    一夹持单元,所述夹持单元的一端具有一套接部,所述夹持单元的另一端具有一夹持区,所述夹持区夹持所述内存;    一热导管,所述热导管的一端具有一吸热部,所述热导管的另一端具有一冷却部,所述吸热部活动设置在所述夹持单元的套接部中;以及    一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具有一散热鳍片组及一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鳍片组设在所述冷却部上,所述散热风扇设在所述散热鳍片组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培熙
申请(专利权)人:曜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